2023高考|新高考1卷、2卷作文范文

文摘   2023-06-13 19:51   辽宁  




              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力量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一千年前,东坡的反诘蕴含着求真辨伪的旨趣,至今仍闪耀着质疑求实的光辉。然而,一千年后的今天,人类民族之林中的少数国家却罔顾事实,打着“自由、民主”的旗号,对他国的发展评头论足、指手画脚,甚至肆意抹黑他国形象。
      此情此境,发人深省:如果世界舆论始终掌握在西方手中,巍巍华夏的真实形象将无法自塑!当此之时,唯有借助国际舆论的传声筒,主动发声、善于发声,讲好中国故事,才能向世界传递真实而磅礴的中国力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我们的文化,从来没有断流。从四书五经到唐诗宋词,从诸子百家到知行合一。中华文化如同一个儒雅内秀的翩翩君子,以信步度闲庭,魅力无限、风光无两。数千年来的传统使含蓄成为了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涵养,然而要想讲好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国故事,就必须摒弃“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错误思想,把我们的典籍推介出去,让中华古籍走出国门,向世界传递中华民族的自信力量!
       讲好革故鼎新、天人合一的中国故事,向世界传递华夏民族的发展力量。
       “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无论是上世纪的改革开放政策,还是本世纪的“一带一路”战略;无论是“生态文明”,还是“乡村振兴”;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适时而正确的选择。这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而施行的举措,理应被“远亲和近邻”了解,而不应被不怀好意的人误读。想要讲好革故鼎新、天人合一的中国故事,可以利用网络媒介,分享今日中国之图景,向世界传递中华民族的发展力量。
       讲好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中国故事,向世界传递华夏复兴的和平力量。
       “小人党而不群,君子群而不党。”现如今,逆全球化思维抬头,“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有可能会发生,当此之时,中国这艘巍巍巨轮如何才能躲开暗礁、破开巨浪,顺利抵达现代化的光明彼岸呢?行胜于言,中国已经用实际行动讲好了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中国故事。无论是帮助埃塞俄比亚修建东部非洲的第一条高速公路,还是帮助马尔代夫修筑第一座跨海大桥,亦或是帮助白俄罗斯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汽车制造业……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向世界传递中华复兴的和平力量。
       “内圣而外王,强大而温和。”中国式现代化之路既是一条和平崛起的道路,也是一条展示中国形象的道路。正在复兴的中华民族,如果能讲好中国故事,就能更好地向世界传递多元而温暖的中国力量!


               讲好中国故事,争做有为青年

      小小故事,尺寸之间,蕴含丰富传统,见证峥嵘历史,呈现时代万千,彰显大国风范。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伟大时代孕育伟大故事,美丽中国需要精彩讲述。生逢这盛世,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讲好中国故事,争做有为青年,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
       大国泱泱,大潮滂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吾辈青年,不要小瞧故事的力量,动人的故事,犹如悦耳的音符,可以疗愈伤痕;深刻的故事,好似空谷足音,可以启迪心智;振奋的故事,譬如晨钟暮鼓,催人奋进!吾辈青年,当奋发有为,将一波波中国声音、一帧帧中国画面、一个个中国故事讲述传播出去,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传统文化,是华夏儿女应尽之责。习总书记说:“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有我们今天的成功道路。”我们不能在外来文化之风的侵袭下迷失了自我,要讲好中国故事,借助这东风推陈出新,把传统文化推出国门!
      从汉服复兴到故宫文创成为爆款,从《中国诗词大会》大火到《唐宫夜宴》出圈,从李子柒古风视频风靡海外到彭传明植根乡村复活非遗技艺吸粉无数,传统文化一次次刷新我们的认知、亮瞎我们的双眼。木心曾说:“人类文化的悲哀,是流俗的易传、高雅的失传。”曾几何时,韩流入侵,无数年轻人趋之若鹜,男子汉不再是帅气的标准;曾几何日,日本动漫火爆全球,无数粉丝为之疯狂,水墨丹青竟赛不过二次元的光芒。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取之不尽的灵感、用之不竭的素材,吾辈青年,要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将这些优秀的文化推介给世界四方。冬奥会上,二十四节气化身为倒计时,令人眼前一亮,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浪漫;海外社交视频上,阿木爷爷把木工手艺拍成视频上传,令人叹为观止,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人的智慧;戈壁大漠里,樊锦诗将现代数字技术应用到文物保护上,呈现出3D视觉效果,令人赞不绝口,向世界游客展示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吾辈青年大有作为,理当肩负历史使命,坚定文化自信,传承文化血脉。
       讲好中国故事,坚定道路自信,是炎黄子孙应守之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己所走的道路有着坚定的信心,才可能不断创造奇迹,才可能不断讲出动人心魄的故事。
      去年,八达岭长城下,两条铁路在此交汇,一条是一百年前詹天佑打破“中国人不能自建铁路”断言而修建的“争气”路,一条是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配套交通工程的京张高铁。从时速35公里到350公里,京张铁路见证着一个国家的发展,一个民族的觉醒,折射出中国道路的成功,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在前进的路上,还有不少坎坷和挫折,但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难倒我们奋发有为的青年。建国之初,苏联撤走所有援华专家,我们靠自己的努力研制出了第一颗原子弹;美国不让中国参与国际空间站,于是我们自己设计建造了自己的空间站,打破封锁的这支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3岁;贸易战正酣之际,华为公司攻坚克难,突破封锁,成功研发自主可控的MetaERP系统,摆脱了对外部环境供应商的依赖。鲁迅曾言:“我们这个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革命尚未成功,吾辈青年颇可作为,理当不负时代,不负国家,不负人民,讲好中国故事,走好中国道路。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代表希望,青年创造明天。复兴伟业,正需要吾辈青年不断奋斗才能实现。吾辈青年当立大志、成大才、担大任、勇做时代的弄潮儿,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传统文化,坚定道路自信,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放飞青春,书写人生华章!




         
                   于无声处听惊雷


      古人常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对于生活在快餐化时代的我们来说,可谓是感触颇深。从慢到快,多的是热点新闻的裹挟,少的却是从安静中寻求前行的力量。在快时代,也许我们更应该学会慢下来,静下来,培养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勇气和智慧。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青年的成长路上,既是喧闹的,也是孤独的。在我们一生的黄金年代,我们拥有着很多鲜花和掌声,却也承受着成长过程中的困顿迷茫。事实证明,有些路注定是需要一个人走的。从小镇做题家到如今的航天英雄,需要多远的距离?桂海潮用他36年的独处与坚守告诉了我们答案。从云南偏远的小山村到成为最年轻的31岁博导,桂海潮身体力行,告诉年轻人一个道理,谁说寒门难出贵子?静下心来,努力沉淀自己,或许有一天你也能拥有厚积薄发的勇气。
      在这个满屏推崇、羡慕精英教育的时代。他的故事给无数迷茫的普通人,一个坚定的答案,读书真的可以改变命运。是那些无数个独自读书到深夜的时光支撑起了一个少年前行的梦想。在大多数孩子热衷玩乐的时代,他把一切可利用的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也许,他的世界是无声的,但我们却从他心底触到了惊雷的力量。他承受着安静带来的孤独,也必将会收获安静带来的荣光。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远离城市的喧嚣,独自坚守着与古文物为伴的清欢,这是敦煌莫高窟壁画修复师李云鹤交给时代的答卷。众人皆在浮世中沉沦自己,唯有他,踽踽独行,从宁静与孤独中创造不朽的价值。
       这位86岁的老人面壁60年,修复莫高窟壁画3000平米,时间是宝藏也是敌人。而他却选择沉淀时光,在浮世中前螳臂当车,安静做好一件事。1962年,当李云鹤第一次打开161号洞窟的大门时,130号洞窟壁画的修复问题,比想象中更严重。李云鹤想到了把即将坍塌的壁画层钉回去,这样的“土办法”,在当时拯救了一批珍贵的文物。如今,得到妥善修复的130号洞窟,已向游客开放多年。而当年留下的技术经验,也被李云鹤成功运用到其他壁画修复工作中。
      也许,时代的洪流总会滚滚向前,科技发达的今天,各种流量短视频充斥于生活中。我们每天被各种千奇百怪的新闻所吸引,已经很少有人能安静看完一本书,认真做好一件事,似乎失去了思考的能力。但历史会证明,有一些孤独与坚守能从冰封的尘土里开出十万朵怒放的蔷薇。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身处于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很容易就人云亦云,失去本心。所以,于无声处听惊雷也不失为一种智慧。我也坚信,在这流量充斥的时代,吾辈青年更应当修身养德,笃行道义,方能砥砺前行。


为君轻赋
推送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