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是今年高考的热点,一起来看看人民日报系列时评,从五个思辨角度解读了新质生产力,必读!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评论合集
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并作出重大部署,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要认真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掌握科学的方式方法,做到善于把握事物本质、把握发展规律、把握工作关键、把握政策尺度。《人民日报》评论版近期推出五篇评论,促进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坚定信心、增强主动,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坚实物质技术基础。
——编者
立与破
先立后破,不能结构断层
(评论员观察)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①
李浩燃
“吞”进一根线、“吐”出一件衣,“智慧纺织”成就全球最大羊毛衫集散中心。石头化为薄丝,设备不断升级,核心技术支撑全球最大玻纤生产基地。合众新能源汽车落子,带动产业链崛起,智能汽车产业总产值已突破250亿元。
在浙江嘉兴桐乡市,原来的桑蚕丝、化纤丝、玻纤丝、纺织服装“三丝一纺”,与现在的智能汽车、智能计算、智能传感和工业互联网“三智一网”,齐头并进,有立有破,编织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路线图”。
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先立后破”,这是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一系列问题的重要方法论。
“立”在先开路,有基础性、先导性,必须避免“未立先破”或“只破不立”。
腾笼换鸟,腾笼不能空笼。腾退化解旧动能,如果把传统产业简单丢弃,必然造成经济结构断层。“先立后破”要注意时度效,在新动能尚未形成、新模式并未确立之前,不宜操之过急地“破”。
煤电稳定而不够清洁,新能源清洁而不够稳定,山西着力推动煤电和新能源一体化发展,有效提升电网稳定性和绿色化程度,推动两个能源赛道互补互动、协调发展。实践表明,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要谋定而动,遵循产业发展规律。
“破”在后紧跟,打破旧束缚,才能给新动能腾出发展空间。
在安徽合肥经开区,日立园区退出的724亩土地,引来哈工大机器人集团、龙讯半导体等龙头企业落户;合肥济钢日力的327亩低效用地,被海尔集团盘活,建设智能工厂和产城融合示范基地;2019年以来经开区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年均增长约31%。果断淘汰落后产能和过时技术,才能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创造良好条件。
只立不破,旧弊未去,该立的最终也难以立起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该立的要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破”,才能不断促进新动能孕育壮大。
立与破,对立统一,都是促进事物向前发展的动力。注重立与破的系统性和协同性,才能写好创新这篇大文章。
如何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在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合同科研”的收益决定财政资金支持额度,“团队控股”让研发团队拥有成果所有权、处置权和转化收益权……理顺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让“实验室”与“生产线”更亲密对接,推动“样品”成为“产品”,江苏省产研院成功转化成果7000多项,衍生孵化企业1200多家,服务企业超2万家。
如何做好科技金融,又避免“脱实向虚”?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支持。加强对新科技、新赛道、新市场的金融支持,培育新动能、新优势,需要加快形成以股权投资为主、“股贷债保”联动的金融服务支撑体系。同时也要依法将所有科技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健全相应机制,防止泡沫化、无序化。
面对时代之问,每一次“立”,都是对前一次“破”的提升;每一次“破”,又为新的“立”创造空间。千方百计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形成有利于出创新成果、有利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新机制”,定能推动经济实现新跃升。
浙江桐乡一家时装公司的自动化生产线。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取与舍
立足实际,避免“简单退出”
(评论员观察)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②
彭飞
一家企业希望在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10万吨多晶硅项目,产值不小,让人心动。然而,项目几乎要消耗掉宁东一半的电量,会挤占其他项目资源,整体看未必合算,管委会果断谢绝。有舍才有得。当地这样的选择,为长远发展留足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做好取与舍,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判断取与舍,要立足实际、摸清“家底”,不能踩“急刹车”。
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传统产业也是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基石。嫦娥五号着陆器携带的五星红旗,能抵御月球表面的恶劣环境,保证不褪色、不串色、不变形。制作这面国旗的基础材料高性能芳纶纤维,就脱胎于煤化工产业。这一产品助力企业实现从“按吨卖煤”到“按克卖工业品”的蜕变升级。
传统产业并非低端产业,只有夕阳技术没有夕阳产业。脱离实际,一味地“贪大求新”,会导致同质化竞争,甚至是“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把“家底”盘活,该发力的领域坚决发力,该舍弃的产业果断舍弃,因势利导、扬长避短,才能让新质生产力动能更充沛、活力更彰显。
权衡取与舍,还要“跳出产业看产业”“跳出本地看本地”,善于算大账。
家电、食品、纺织等传统产业是稳就业、稳外贸的重要行业,不能轻言放弃。河南聚力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但粮食生产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头顶有风光、脚下有煤炭”的内蒙古,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同时,并没有搞简单“去煤化”,而是在整体推进绿色转型上下功夫。福建莆田仙游,既向新能源、新材料领域进军,也致力于将古典工艺家具、工艺小件加工等事关民生、就业的传统产业做优做强。
既谋一域,也谋全局,既关注发展前沿,也守住民生产业,综合研判、科学取舍,才能以新质生产力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
取与舍不是机械的,“取”来的,也要“升”上去。
传统产业不等同于落后产业、过剩产能,“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要想方设法推动其转型升级。借助数字技术,依托完备产业链,广东服装制衣企业建立起“小单快反”的柔性供应链体系;经过“碳捕捉”升级改造,江苏盛虹石化产业集团实现绿色负碳产业链的贯通,每年减碳效果相当于种植3.7万公顷森林。算细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潜力也是巨大的”。
取舍之间有智慧、显格局、见担当。从一地一域的发展定位,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探索,中国向前的每一步,都在抉择。应对经济转型,是求实,还是向虚?化解生态压力,是走新路,还是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我们一次次作出正确抉择,推动中国经济无惧风雨、行稳致远。
着眼未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继续把握好取与舍的方法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必将拥有更强劲的引擎。
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大唐龙王沟煤矿井下拍摄的电力智能变频设备。 新华社记者 刘磊 摄
稳与进
稳中求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和安全水平(评论员观察)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③
桂从路
从“阡陌农田”到“国际一流科学城”需要多久?上海张江科学城的答案是:30年起步!
历经4次扩区,实现由园向城的蝶变;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主导产业,持续推动“固链补链强链”;产城融合厚积薄发,助力涌现更多“从0到1”的创新成果……
大厦之成,非一日之功。一座科创之城的拔节生长,蕴含着“稳”与“进”的辩证法,折射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科学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中央关于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形成统一认识,并在积极推进中,但这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发展新质生产力,亦应如此。
“稳”是基本盘,也是生命线。“大方向要稳,方针政策要稳,战略部署要稳,在守住根基、稳住阵脚的基础上积极进取”,才能夯实“新”的根基、积蓄“进”的势能。
内蒙古鄂尔多斯发挥煤炭产业的底盘优势,促进“由黑向绿”的升级,上演着“一克煤一束丝,一吨煤一匹布”的化工“魔术”;依托丰富的风光资源,建成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加速形成“风光氢储车”全产业链。
夯实煤炭产业根基,将煤“吃干榨尽”,“稳”的基础更为牢固;发挥资源优势、利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进”的动能愈发澎湃。2023年,鄂尔多斯首次进入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等不得也急不得,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
“进”是方向和动力。面对制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坚持问题导向,找准“进”的切入口与发力点,才能巩固“稳”的基础,增添“稳”的成色。
今年3月,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在吉林长春成功完成时速160公里满载运行试验。
为何是长春?老工业城市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上有“家底”。因地制宜确定氢能产业发展路线,制定绿色能源发展行动纲领,聚焦制、用两端协同发力,搭建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摸清底数、明确思路、找准发力点,老工业基地焕发新生机,擦亮“轨道客车之都”名片。
发展和安全,如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科学把握“稳”和“进”,蕴含着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内在要求。
前不久,北京宣布今年6月起,自动驾驶示范区由目前的160平方公里拓展至600平方公里。确保“智慧的车”驶在“聪明的路”,事关汽车产业发展的下半场。发出《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制定《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坚持规划先行,夯实“安全底座”,无人驾驶产业才能驶入发展快车道。
当前,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引导“智能向善”?面对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的大势,如何规避新业态“野蛮生长”?面对“脱钩断链”“筑墙设垒”,如何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这是“稳”的战略定力,更是“进”的战略主动。
新质生产力成势处,高质量发展动力足,高水平安全更牢固。“稳”和“进”的辩证法,统一于谋定后动、奋发进取的行动中。
位于上海张江科学城的“上海光源”。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共性与个性
扬长避短,不搞“一种模式”
(评论员观察)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④
张凡
广东珠海,打造低空文旅、创新低空巡查、建设低空飞行试验场地,竞逐“空中之城”步履铿锵。
细数珠海“家底”——毗邻港澳,海域辽阔、海岛众多,“双航展”之城带来口碑人气,无人机和通用航空产业链形成集聚优势,这些都为发展低空经济提供了“天时地利”。珠海抢先在低空经济领域布局新质生产力,彰显的正是对自身优势的精准把握。
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要搞一种模式”。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也就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就发展新质生产力而言,既要遵循新质生产力的普遍规律和共同特征,又要充分考虑各地、各产业的实际情况和特殊性,准确把握共性与个性。
谋篇布局,关键在因地制宜,不能“捡到筐里都是菜”。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各地区各部门统一的目标。但新赛道很多,选择哪一个赛道,要看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环境条件等,不能“一哄而上”都搞一种产业,要有“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智慧,也要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精准。
贵州地质结构稳定、生态环境良好、土地电力成本低,发展大数据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青海立足光照资源和畜牧业优势,推进“牧光互补”,发展“板”下经济,既产绿电也产“光伏羊”。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立足本地的“气候”“土壤”,方能找准培育新动能的方向和突破口。
牢牢把握自身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产业具体分析,具体区域具体布局,才能找准通往高质量发展的跃升赛道。
同台竞技,既要打好“特色牌”,走好“差异路”,又要合理分工、握指成拳。
江苏南通、泰州、扬州,三市地域相邻、产业相融,携手在沿江发展基础上“向海图强”,从“造壳”迈向“造心”、从“制造”迈向“智造”,同时通过差异化竞争,形成了南通的海工装备和豪华邮轮,泰州的大型油船和集装箱船,扬州的大型散货船和滚装船等特色基地。产业成群、发展成势、特色鲜明,如今,通泰扬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集群抵达“新航段”,破浪驶向“世界级”。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千篇一律,陷入“高水平重复”。扬长避短、同中求异、互补发展,培育新动能、构筑新优势才能形成合力。
共性与个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及时将各地成功的个性化探索,上升为规律性认识,形成指导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有益经验。
令人惊叹的“特斯拉速度”,离不开上海在推进高水平开放上的革命性流程再造:并联审批,边建设边审批;在流程上做“减法”,实行“容缺后补”等机制;在服务上做“加法”,升级审批服务一体化体系……“特斯拉审批模式”倒逼规则改变,优化审批路径,被复制推广到临港新片区及整个上海,为上海加快构筑更高质量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特例”到“常态”,个性到共性的转化,体现着我们对新质生产力认知的不断深化,助力推动形成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
在共性中寻找个性,推动新质生产力精准布局;从个性中总结共性,助力新型生产关系加快形成……在把握共性与个性中做好“加减法”,就能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蓬勃涌动。
广东珠海莲洲通用机场。图源网络
快与慢
抢抓机遇,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评论员观察)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⑤
盛玉雷
海南自贸港,引领新时代改革创新的鲜明旗帜。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首个数字保税区诞生,化疗前给药、拥有全系骨髓保护作用的全球创新药填补空白,全球首个陆上商用小型核反应堆“玲龙一号”核心模块吊装成功……制度集成创新“赋能”,科学技术成果“上新”。
这是“时间不等人”的胆识。
江苏南京紫金山实验室,网络安全和发展的科技创新高地。刘韵洁院士向前来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汇报时说:“今天给您交作业来了,作业有点难,我们完成的时间有点长。”
这是“十年磨一剑”的坚守。
快与慢,藏着时间的哲学,蕴含发展的逻辑。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同时也提醒“但这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要防止一哄而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掌握快与慢的辩证法,既要抢占先机,又要“保持历史耐心”。
快,就要抢抓机遇,“看准了就抓紧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守住根基、稳住阵脚的基础上积极进取,不停步、能快则快,争取最好结果。”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唯有创新,才能避免“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
当低空成为发展资源,低空经济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无数弄潮儿破浪奋楫。民航局支持设立20个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和基地,深圳出台首部地方专项法规,无人机、直升机、固定翼飞机企业你追我赶,通用航空装备相关产业链加速升级……乘势而上,一个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拔节成长。
“我们在新赛道上不能掉队”,必须把握大势、抢占先机,激发超乎寻常的紧迫感、时代感,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快,要防止“犯急躁病”,不能急于求成。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要把握好节奏和力度,久久为功、步步为营,一仗接着一仗打。
听闻中国企业努力占领全球新能源产业制高点的情况,习近平总书记用“亦喜亦忧”表达心情:“喜的是,我们这一行在全世界走在前头了;忧的是,就怕来个大呼隆,先是一哄而起,最后一哄而散。”考察南瑞集团有限公司时,习近平总书记勉励企业员工:“我们说大器晚成,大器是什么?就是那些最好的东西、最高精尖的东西,这些东西都不是一下子可以做成的,都要下很大的功夫,甚至要用毕生精力。”
从科技创新到产业布局,“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走那种急就章、竭泽而渔、唯GDP的道路”。
湖北宜昌,长江上中游的分界点,这里的磷化工产业曾造成环境持续恶化。2017年起,当地对域内化工企业实施“关改搬转治绿”,加速转向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一增一减,谋的是长远之势,行的是长久之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建立统一市场、加快转方式调结构,这是已经明确的方向和重点,要用‘快思维’、做加法。而科学利用水资源、优化产业布局、统筹港口岸线资源和安排一些重大投资项目,如果一时看不透,或者认识不统一,则要用‘慢思维’,有时就要做减法。”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分秒必争。我们要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紧盯颠覆性、前沿性技术,抓牢战略性、先导性产业。“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久久为功。我们也要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滴水穿石,厚积薄发。
快慢之道,是创新之道,更是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