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作文、阅读预测(二)

文摘   2023-06-04 20:51   辽宁  

预测1 中国精神


【模拟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民族的精神,就是对真理的坚守深入骨髓,代代相传,几乎成为潜意识。鲁迅先生向来语言冷峻,但他曾动情地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屈原如此,谭嗣同如此,方志敏也如此,耄耋之年深入“毒穴”的钟南山如此,那些逆行的医生护士亦如此……中国人的脊梁,中国人的浩然正气,中国人的为民情怀,就是中国精神。
在即将举行的中学生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你将代表复兴中学介绍“中国精神”,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发言稿。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1.试题解读:
此题沿袭2017年全国高考1卷的命题思路,在中国青年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的基础上继续收紧限制,让考生以复兴中学代表的身份在中学生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向世界各国的中学生介绍“中国精神”,这是带有特定情境和特定任务的材料作文。命题者意在引导考生关注中国精神,传承中国精神。考生在审题立意时要注意材料的核心概念,考生要注意材料厘定的“中国精神”的内涵。材料首先论述“中国精神”是一种坚守,代代相传,并内化于心,潜意识下人人都在恪守;然后援引鲁迅的话佐证,再列举从古到今具有“中国精神”的具体人物,最后总结其身上所体现的“中国精神”。考生结合材料延伸写作,即可完成写作任务。

2.参考立意:
①中国精神,烛照未来。
②中国精神,民族之魂。
③国之脊梁,为国为民。 
④中国精神,浩气永存。 
⑤我所理解的中国精神。


预测2 和平发展

【模拟试题】
握手以表友好在中国文化中颇有渊源。甲骨文“友”()和金文“友”()都是由两个“又”字构成,形同两只手伸向一处,也有人认为状似两只右手紧握,但均意指协调、配合。范晔《后汉书.李通传》有云:“及相见,共语移日,握手极欢。”据此衍生出成语“握手言和”,现多用于消除隔阂,化解矛盾,重新和好。
握手礼在西方亦由来已久。公元前9世纪亚述国王宝座上就刻有握手图案,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也出现了握手的情节。由于握手会占用原本持有武器的右手,因此被视为放下敌意与争斗,释放尊重与善意。19 世纪中期以来,握手成为常见的问候方式。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搬用现代文阅读的材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审读材料:
第一层:“握手极欢”,握手以表友好,是基于有共同的志趣爱好,进而言之是有共同的价值追求。求友即求同。由此,考生可以写人与人之间交友求欢,与人为善,共建美好生活;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共处,彼此尊重,共建美好家园。
第二层:“握手言和”意指“彼此反目后又重新和好”,握手在这里有“消释隔阂”“化解矛盾”“和好如初”“包容异见”“求同存异”之意,考生可关联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和”文化,诸如“和而不同”“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和平共处”“和谐共生”等。言和即存异,这是握手意涵的第二层次。
由此考生可以写止斗求和、消释隔阂、化解矛盾、摒弃前嫌,和好如初、求同存异、包容互鉴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绘就人类文明美好画卷。


思辨之处:
材料意涵“求友”与“言和”,其深处都会涉及“前嫌”“争斗”等对立元素,正确地思考和处理这些问题,对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都要一定的要求。
材料中的两层意思,均仅仅围绕“握手”,大同小异,相互补充。
至此,立意非常显豁,即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友好相处,国与国之间的和谐共处。写作时,“握手”可实可虚,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握手道别、握手致意、握手礼,也可以“虚化”,如国与国之间的和解、尊重、消除隔阂、合作共赢、命运与共等。

预测3     家国情怀


【模拟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与其说是一种情感要求和心灵皈依,不如说是一种生命自觉和文化承续。无论是《礼记》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追求,还是《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担当,抑或是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使命驱动,家国情怀往往与摄入心魄的文学书写紧密相连,与情真意切的诗意表达密不可分。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审题指导】
材料引用了古人的三句话。第一句选自《礼记》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先修养品性,才能管理家庭,才能治理国家,进而才能使天下太平;第二句选自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官者应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得到快乐之后再快乐!第三句选自宋代陆游的《病起书怀》中“位卑未敢忘忧国”,职位、地位虽然卑微,但也不敢忘记忧念国事。诗句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责任感。
综合以上内容来看,材料体现的是个人或小家与国家之间是唇亡齿寒、休戚与共的关系:国家就是个人或小家的底气和坚强后盾,为个人或小家遮风挡雨,营造幸福。国家强大,个人或小家的幸福感就增强;国家弱小,个人或小家的幸福感就减弱。而个人或小家也应该珍惜美好时代,反哺国家,以建设祖国、富强国家为己任,为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样国家才会更强大。
从“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可知,文体主要倾向于议论文。考生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谈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为什么是这种关系,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如处理这种关系。也可以运用并列式结构谈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如何勇担时使命,反哺国家和社会。还可运用并列式结构谈强大的国家给个人或小带来了怎样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表达生逢盛世的喜悦和自豪。


预测4 人生价值


【模拟试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一些身影:在工厂车间,青年工人精益求精,就是为拧好每一个螺丝,焊好每一个接头,让“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在田间地头,青年农民,使用科技,就是为粮食增产,土地增效,努力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在训练场上,青年健儿以过硬的作风和惊人的毅力,向世界顶峰发起冲锋,让五星红旗在国际赛场上高扬;在大街小巷,快递小哥冒风雨,顶烈日,抗严寒,为千家万户传送幸福与温暖;在“天宫”“蛟龙”“嫦娥”等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中,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担大任,挑大梁,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服务人民等等。
材料二: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材料三:
2022年4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新时代中国青年把平凡的岗位作为成就人生的舞台,用艰辛努力推动社会发展、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靠自己的双手打拼一个光明的中国。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结合自身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列举了现实生活中各行各业青年人的有所作为的现象,其共性是青年人不管在哪个行业、干什么职业,都在心里装着祖国和人民,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干出成绩,实现自己的价值。
材料二引用俗语,强调了行业无贵贱,主要肯努力,每一个行业都可以让你脱颖而出。
材料三强调新时代青年可以立足平凡岗位,为社会、民族、人民、国家做贡献。
纵观三则材料,都在指引青年应该如何看待平凡岗位和为国奉献,如何在平凡岗位上为国奉献。首先,青年应心中装着祖国,这是我们做事的精神动力;要敢于担大任,挑大梁,把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给祖国和人民;其次,要明白平凡岗位一样能够出彩,一样能够实现自身价值;第三,要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个细节;第四,要懂得利用我们的科技创新成果,与时俱进,做好自己分内之事;第五,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要不惧艰苦,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考生可以抓其中的一点或者两三点来写,但切记要体现“青年”“祖国”“平凡岗位”这样的关键词。比如可以写青年如何在平凡岗位上做出贡献,为国争光,实现人生价值;中间用三个小标题从三个角度分析论证,当然要记得利用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等方法使论证充分;要注意联系当下青年的现状,分析心理,指出方法,辨明方向。



预测5  理想信念


【模拟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9月30日,习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要以先辈先烈为镜、以反面典型为戒,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对党的赤诚忠心。”
2021年12月28日,习总书记强调:“要带头坚定理想信念,从理想信念中获得察大势、应变局、观未来的指路明灯,获得奋斗不止、精进不怠的动力源泉,获得辨别是非、廓清迷雾的政治慧眼,获得抵御侵蚀、防止蜕变的强大抗体。”
2019年2月22日,习总书记强调:“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会在乱云飞渡的复杂环境中迷失方向、在泰山压顶的巨大压力下退缩逃避、在糖衣炮弹的轮番轰炸下缴械投降。”

看了以上材料,作为一名高中生,你有哪些感悟和思考呢?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本材料主体由习总书记关于“理想信念”的三次谈话构成,旗帜鲜明地凸显了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首句强调年轻干部要从善戒恶,以信仰、精神、思想导引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对党的赤诚忠心;第二句从方向、动力、慧眼、抗体角度,正面强调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第三句从反面强调没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后果危害----从迷失方向到退缩逃避至缴械投降,从而强化坚定理想信念的意义与作用,与前两句形成巧妙呼应。
话题“理想信念”是本次写作的关键词。从狭义来讲,“理想信念”是党员奋斗的政治灵魂,是精神上的“钙”“舵”,是方向,是动力。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该做更广义的理解:除党员之外,无论老一辈还是当今青年一代,无论是功业卓著的英雄名人还是籍籍无名的普通凡人,那种对建功立业、报效家国的伟大抱负,对人生价值、职业规划的初心坚守,对崇尚真善美、赤胆忠心的身体力行,对困境压力、诱惑侵蚀的不断战胜,对科学难关、发展路径的不懈探索,对爱岗敬业、目标任务的突破超越等等,都是对“理想信念”的具体阐释、生动注脚。

以下立意可供参考:
1.理想必不可少,信念不可或缺。理想信念如灯塔,是推动发展的“原生动力”、责任担当的“强心剂”、锤炼党性的“倍增器”、遵规守纪的“紧箍咒”。理想代表雄心壮志、宏图大略,而理想的实现,更重要的在于信念之下的方向、行动。理想和信念是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二者缺一不可,否则理想就成了海市蜃楼,信念不过过眼云烟。
2.坚定理想信念,抵达人生彼岸。理想信念不是党员干部的专利,也并非必须冲锋陷阵、捐躯报国,理想信念是每个人以自己的方式为社会、国家做贡献。坚定理想信念,抵达人生彼岸,可以是成为一名敬业负责的教师,让知识之美代代相传;可以是投身科研,助力科技发展;还可以是坚守基层,为民服务,热心奉献。只要是为社会奉献,充分实现个人价值,就是值得的,就是崇高的!
3.理想信念的实现,需要实际行动的护航。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在这个最适合竭尽全力顽强拼搏的青春年华,吾辈着实应当点燃理想信念之火,脚踏实地、努力奋斗。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理想信念不是空洞的口号,只有将宏伟的理想转化为一点一滴的具体行动,并矢志不渝的坚持,日积月累下来,成功才能不断靠近,星辰大海才能触手可及。
4.当下多元社会存在各种声音、不同诱惑,追寻理想的道布满荆棘和风雨。长路漫漫,一边是"坚硬现实",生存困境、工作压力、学习负担等沉重如山,另一边是“快乐天堂”,安逸享乐、娱乐游戏、成功捷径等在招手呼唤,是犹豫摇摆还是摆烂躺平抑或坚守心志?当然应该选择在实践中修炼、砥砺,坚定理想信念,不怕吃苦、永不言败。
5.坚定理想信念,应以坚持、坚守、坚强为底色。成大事者皆有志,成大事者亦具恒。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学习、生活、工作,必须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去面对。行动中方向迷茫、信念缺失,没有坚韧的毅力、坚强的意志,必然是半途而废、蹉跎岁月。


预测6   使命担当


【模拟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些旋律一响起,便是一代人的青春;有些头一开,就唱得停不下来。《送别》《黄河大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让我们荡起双桨》《唱支山歌给党听》《我的中国心》《北京欢迎你》《我和我的祖国》《一起向未来》《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回首百年,每一代青年的使命和担当,便藏在这份“百年青春歌单”里。这,就是不同时代青年的青春之歌。
一百年来,一代代青年人勇立时代潮头,奏响时代乐章。2022年是中国共青团建团100周年,广州日报曾特别推出《青春之百年 经典永流传》 MV (音乐短片),用285秒带你穿越百年,唱遍青春。这些歌曲曾风靡全国,带着时代特有的烙印,激励了一代代青年披荆斩棘,奋勇向前。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材料第一段提到“百年青春歌单”,揭示歌单背后的核心神-----青年的使命和担当。第二段交代缘起和意图。广州日报为庆祝共青团建团100周年特推出一段285秒的 MV ,带我们领略百年来的"青春之歌",它们见证了时代变迁,更见证了百年来,中国青年为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强大贡献了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据此,我们可以围绕“青年的使命和担当”这一主题,多角度加以阐述。从纪念的角度,可以谈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青年人应该唱好我们自己的“青春之歌”;从历史经验的角度,可以谈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从时代担当的角度,可以谈每一代中国青年都无愧于时代,我们应该牢记青年使命,勇担时代重任:从当今发展主题的角度,可以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的时代主题;从青春意义的角度,可以谈我们只有在年轻的时候奋斗过、拼搏过、奉献过,才能在以后自信地道一句"青春无悔"等等。写作中,必须有一定的分析和深刻认知;行文思路要清晰,结构要鲜明;内容要充实生动;语言要流畅自然。



预测7  奋发有为


【模拟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日前,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一篇文章中表示,未来3到5年内,世界将面临经济衰退、消费能力下降的情况,华为要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边缘业务全线收缩和关闭,“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
材料二: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鲁迅《热风·随感录四十一》
在中国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节点上,任正非的"寒气"说与鲁迅的"摆脱冷气"说,对当代中国青年都具有启迪和指导意义。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忧患意识与奋发有为的精神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全球化进程“危”“机”并存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已然降临的新时代,忧患中的奋发有为,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而对此,肩负着民族复兴使命的中国青年责无旁贷。奋发有为、共渡难关是当代中国青年的必修课。
本题以任正非的“寒气”说与鲁迅的“摆脱冷气”说展开。任正非之“寒”与鲁迅之“冷”含义并不一样。任正非立足于未来3到5年的世界经济形势,提出华为要“活下去”,体现他的忧患意识;把寒气传给每一个人,表明华为并非穷则独善其身之辈,而是具有天下为公的无私胸怀。鲁迅希望青年人“摆脱冷气”,是希望青年能够积极主动、奋发有为。这两种说法“对当代中国青年都具有启迪和指导意义”则意味着:当今中国正遭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充满重重挑战,既需要中国青年居安思危,看清忧患,也需要他们奋发有为,在黑暗中见光明,变危机为转机、先机。

以下立意可供参考:
1.直面“寒气”,勇敢前行。随着世界多极化的深入发展,中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的一粒灰,落到每个人身上就变成一座山,时代的寒气必将影响每个人。在寒气面前,有人彷徨,有人绝望,有人躺平,有人愤世嫉俗。当代中国青年是民族的未来、国家之栋梁,应该摆脱这些“冷气”,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实现抱负,树立理想,坚定信念服务社会。
2.感知“寒气”并不困难,难的是不独善其身,将“寒气”传递给每一个人;摆脱“冷气”也不困难,难的是敢为天下先,化身燎原的星星火种。当下,中国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民族未来、国家栋梁的当代中国青年,不仅要“看到寒气”,还应主动“传递寒气”,奋发有为,共渡难关。唯有如此,才算真正的“摆脱冷气”。
3.中国青年要摆脱“冷气”,振奋自我,奋发有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中国,面临着外部与内部的诸多挑战。因此,当代中国青年应当从修身做起,接过民族复兴的接力棒。中国青年要体察“寒气”,警醒自我,专注目标,勉力前行。唯有如此,当代中国青年才能成为合格的时代接班人。

预测8   青春血性


【模拟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9月16日,第九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的遗骸及遗物归国。抗美援朝战争中,197653名烈士为国捐躯。牺牲前,他们留下的这些话语,字字戳泪。
1952年,邱少云在执行任务时被落在身边的燃烧弹引燃衣物。烈火中,他忍着剧痛一动不动,最终壮烈牺牲,年仅26岁。最开始奔赴朝鲜战场时,他就在一封家书中表明了自己的决心:“到战场我一定拼命打仗、不怕死,为了让所有的受苦人都能过上好日子,我死了又算个啥子么。”
长津湖战役中,气温骤降至零下三四十摄氏度,有的志愿军连队,全员冻死在阵地上。战后打扫战场时,有人发现烈士宋阿毛留下的一张纸条:“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1953年,17岁的小战士胡根基与战友先后跃出地堡愤怒冲向敌群,最终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生前,他留下了一段简短却震撼人心的话语:“班长,我没白活十七岁,祖国万岁!”
复兴中学高二(1)班“青春向党,热血报国”主题班会课上,班主任郭老师带领同学们重温了志愿军战士的遗书后,又播放了根据卫国戍边烈士肖思远真实事迹改编的微电影《重逢》,该片片尾的一个问题“这一代年轻人,还有不计生死的血性吗?”,引起了大家广泛的讨论。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基于情境化驱动的作文题,体现了“立德树人”的导向功能。七十二年前的抗美援朝战争烈士与两年前的卫国戍边烈士,交汇于"青春向党,热血报国"的班会主题这一情境,要求写一篇发言稿,供班会讨论。除了显性的格式要求,还要注意题目中隐性的对话意识。
革命烈士的遗书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材。无论是卫国戍边战士陈祥榕的表白“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肖思远的日记“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国的领土”,还是抗美援朝烈士生前字字戳泪的遗书,都表现出他们“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义无反顾。当代青年恰好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目标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见证者,是名副其实的“强国一代”,写作时要立足于这个视角。

以下立意可供参考:
1.这一代年轻人,还有不计生死的血性。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抛头颅、洒热血,回溯历史,中华民族从来不缺乏这种不计生死的血性。72年前的朝鲜半岛,正是这种不计生死的血性,不仅让装备占尽优势的美帝心惊胆寒,也向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的崛起。卫国戍边战士是当代青年的杰出代表,“宁将鲜血流尽,不失一寸国土”。在敌人雨点般的乱石和乱棍当中,陈祥榕以身为盾,护住战友;陈红军明明已经杀出重围,却义无反顾地再次冲进数倍于己的敌阵中解救战友,无不体现了男儿的血性。武汉战疫、重庆山火,一页页按满红手印的请战书,一声声不计回报的宣誓词,一张张奔赴一线的背影照,年纪轻轻的白衣天使和消防战士用实际行动诠释时代担当,彰显心中的血性。
2.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强国一代要有敢于拼搏、勇于奉献的血性。每一代年轻人都有一股血性,这种血性并不仅仅指“为国牺牲”,这一代年轻人的血性无处不在:在努力工作的日常里,在把自己兴趣做到极致的努力里,年轻人都在闪光,也正在书写着青春的答案。今天的我们,传承着奔流在中国人血管里的血性,传承着敢于拼搏、勇于奉献的精神,正以青春的姿态托举起中国的未来!
3.当下年轻人,正摆脱身上的负面标签,唤醒与激活心中的“血性”。内卷、摸鱼、佛系、啃老, EMO (丧)、精致利己……裹挟着某些年轻人的神经。甚至有人说,过分安逸平稳的生活,让年轻人少了一些血性,多了几分娇气和软弱。其实这一代年轻人一边喊着“躺平”一边努力奋斗,血性并未丧失。他们在父母的呵护中长大,是家里的心肝宝贝;可一旦需要他们站上舞台,他们立刻就能扛下自己的担当,守护万家灯火。
4.“血性”与“不计生死”之间存在辩证关系。“不计生死”,是“血性”在某种情况下的体现;有“血性”的人,未必会有“不计生死”的表现。无事发生时,我们是祖国的孩子,会淘气,会撒娇,会任性;国家需要时,就披上战衣,视死如归,义无反顾。这就是我们当代年轻人的血性。




为君轻赋
推送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