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央音乐学院10·15艺术节圆满收官 | 音乐舞蹈史诗《延安》成功上演!

文摘   2024-11-13 21:45   北京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10周年。“十年·答卷——第六届中央音乐学院10·15艺术节”于10月15日拉开序幕。作为本届艺术节的收官之作,11月12日,原创音乐舞蹈史诗作品《延安》在中央音乐学院歌剧音乐厅上演。作品由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担任艺术顾问,鲁迅艺术学院院长田大成担任艺术总监,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原创,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指导,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鲁艺实验剧团呈现。中共延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宏兰,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春梅,党委副书记李众,延安大学党委副书记吕达,鲁迅艺术学院等领导以及延河联盟高校代表出席音乐会。中央音乐学院“高参小”项目的对口小学师生也受邀来到现场共同观看。


歌剧 《白毛女》编剧、著名诗人、原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代部长、中国延安鲁艺校友会名誉会长贺敬之专门为演出发来贺词:“延安是让我刻骨铭心的革命圣地,是我曾学习、战斗、生活过的地方。祝福延安!祝福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预祝你们的演出圆满成功! ”




 1231`23


忆延安峥嵘岁月,扬奋进激昂之声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延安,中国革命圣地,是新中国的摇篮,是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百折不挠、信仰澎湃的精神家园。1935年10月,历经磨难的中央红军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抵达陕北,自此,延安成为了中共中央的“落脚点”。这里是雄浑浩瀚的黄土高原!黄河、黄土、黄陵,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始于此,源于此,尤如涛涛黄河奔流不息! 这里是庄严雄伟的革命圣地!延河、宝塔、窑洞,中国革命的浩荡巨轮,在这里起锚,从这里扬帆!


清清延河水,巍巍宝塔山,峥嵘岁月中的故事,娓娓道来。音乐舞蹈史诗《延安》,全剧分为三个篇章,以音乐、舞蹈、旁白、音画相融合的艺术表达方式,讲述了华芳、田磊等爱国文艺青年、革命军人在抗战时期勇毅奔赴延安,参加革命的动人故事。悠扬动人的歌声、气势磅礴的舞蹈,将历史的宏大叙事与舞台形象的细节展示有机融合,生动演绎了中国从艰难困苦逐步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引领观众亲历延安十三年峥嵘岁月,于感动中重温历史,于震撼中获得启示。音乐舞蹈史诗《延安》不仅展现了延安时期的历史风貌和革命精神,还通过艺术的形式传承了延安精神,弘扬了革命传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该剧不仅是一场艺术与历史的盛宴,更是一场兼具思想性、理论性、艺术性、实用性的党史教育思政课。




序 曲


延安,万千中华儿女魂牵梦萦的地方。在舞蹈《想延安》中,这部长达90分钟的音乐舞蹈史诗缓缓拉开帷幕,一群青春活力的大学生怀揣赤忱之心奔向红色摇篮、革命圣地延安。


第一幕


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学生思甜,因为一次演出机会,了解追忆革命先辈华芳的一生。观众们跟随思甜的视角,带着敬意穿越历史,梦回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看中央红军历经千辛万苦顺利会师,看大批进步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为实现抗日救国理想奔赴呐喊。


第二幕


悲壮的音乐响起,呐喊声响彻剧场,革命战士的鲜血染红了黄河水。爱人重逢,亲人蒙难,艰难岁月,华芳重振旗鼓进入鲁艺教学。奔赴延安的爱国青年,满怀一腔热血,坚定革命信仰。演员们以饱满的艺术表现力,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


第三幕


抗战胜利后,国共内战爆发,解放军被迫转战陕北。爱人牺牲,学校迁离,华芳带着遗憾离开延安,而她的心却永远留在了这片黄土地上。舞台上回忆再现,家国情怀引发观众强烈共鸣,热泪夺眶。


尾声


思甜与华芳的一场时空对话,让她真正和革命先辈华芳浑然一体。将苦难化为力量,将希望化为信仰,延安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不忘初心、奋勇先行。剧情在深情的对唱中再次推向高潮,全场观众都为之振奋、感动。


原创音乐舞蹈史诗《延安》用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深情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十三年的光辉历程和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激励当代青年不忘初心、奋勇前行。




 1231`23

央音鲁艺血脉相连,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1938年4月10日,鲁迅艺术学院在延安这片革命圣地诞生,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创办的第一所培养抗日文艺工作者和党的文艺干部的高等学府,鲁艺不仅是新中国革命文化与艺术教育的发源地,更是无数革命文艺人才的摇篮。


俞峰院长在多次讲话中强调,中央音乐学院是延安鲁艺重要的传承单位之一,流淌着红色基因,和鲁艺有着密不可分的血脉关系。2017年起,在俞峰院长的引领下,我校和鲁艺开展一系列丰富扎实的艺术交流活动,近来年,更是加大了对鲁艺的支持与合作。2019年,中央音乐学院以毛泽东同志延安文艺座谈会和习近平同志文艺工作座谈会两个时间节点为契机,创立了第一届“5.23音乐节”和“10·15艺术节”,至今已连续举办六届。两个艺术节以两次文艺座谈会的精神为指导,积极践行“艺术为人民服务”的方针,团结全国艺术院校和艺术团体,努力探索和实施“艺术为人民”的新思路和新举措,逐渐发展成为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艺术节品牌。近年来,中央音乐学院加强了对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的支持与交流合作,2018年,两院合作复排《白毛女》,将新中国第一部民族歌剧《白毛女》再次响彻延安舞台;2019年,首届“5.23音乐节”开幕式以“致敬祖国暨纪念《黄河大合唱》创作80周年音乐会”为主题,在陕西延安宝塔山下举行。开幕式邀请了傅庚辰、赵季平、田华、瞿弦和等老一辈艺术家,以及《黄河大合唱》原作者光未然的后人亲临现场,由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担任总指挥,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合唱团、民族室内乐团,以及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合唱团、兰州音乐厅合唱团等近500位演职人员在延安宝塔山下恢弘再现《黄河大合唱》,音乐会通过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节目播出后,观看量高达25亿人次,获得了极高的社会关注度和美誉度;2019年,首届“10·15艺术节”落户延安,举办了为期一周精彩纷呈、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为延安老区人民送去高水平的艺术演出,进一步弘扬红色经典文化,生动展现了中央音乐学院在文艺为民服务道路上的积极探索和实践。艺术节期间,教育部在延安举行了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五周年座谈会。中央音乐学院与其他19所艺术院校,以及中国歌剧舞剧院等文艺院团出席会议。俞峰院长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文艺方针,托举新时代文艺高峰”为题做了主旨发言,分享近年来中央音乐学院的使命与担当。自2017年起,中央音乐学院先后派出近千名优秀师生踏上延安这片热土,开展座谈、讲学、音乐会,以实际行动寻根铸魂,践行“艺术为人民”的文艺观,生动书写新时代央音人的鲁艺情。


11月12日,俞峰院长在歌剧音乐厅观演后深情地说道:“在迎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2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10周年之际,由延安大学和延安市委宣传部主办的音乐舞蹈史诗《延安》来到北京,走进中央音乐学院演出,谨代表中央音乐学院向大家表示最衷心的祝贺! 2018年,两院合作复排《白毛女》,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用鲁艺师生自己的歌声,将《白毛女》的旋律再次唱响延安。仅仅相隔6年之后,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的师生就推出了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十三年的光辉历程为题材,揭示延安精神内涵及时代价值的原创音乐舞蹈史诗《延安》,真是很了不起!我在为之感到惊叹的同时,也为你们喝彩!音乐舞蹈史诗《延安》就是践行习总书记"文艺要为人民服务,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落地行动,也是你们"传承鲁艺薪火,践行延安精神"的最好体现。期待新鲁艺的师生们继续努力奋斗,传承鲁艺精神,再创鲁艺辉煌!”


《延安》艺术总监田大成向我们讲述了《延安》的创作历程,在历经多次修改、反复打磨后,日趋完善。他对中央音乐学院多年来给予鲁艺的指导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说到,鲁艺同中央音乐学院同根同源,近年来,鲁艺的音乐学科获得极大发展,列入国家级一流专业,获得陕西省省委宣传部重大文化精品扶持项目等等荣誉,这一切的成绩离不开中央音乐学院无私的帮助。非常激动能够带着全新的《延安》亮相中央音乐学院,向中央音乐学院交上的一份满意答卷,更为中央音乐学院第六届“10·15艺术节”画上圆满的符号!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奔涌逐浪高。《延安》的剧本时间跨度从红军长征胜利到达延安,一直延续到党中央东渡黄河离开陕北的壮丽历程,在一幕幕、一帧帧视觉听觉艺术交融中,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如画卷般展开,激荡着在场每一位观众的心田。演出结束,俞峰院长走上舞台与主创团队和演职人员亲切交流,并给予了极大肯定。在场观众和师生们深受感动、备受鼓舞。他们纷纷表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守文艺引领时代风气的历史使命,勇担文化强国建设的历史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传承鲁艺薪火,践行延安精神,让延安精神永放光芒!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上,与人民同行,为人民服务,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艺作品,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贡献更大的力量。















供稿:党委宣传部

文:静静

摄影:赵浩良、陈胡亮

设计:张雅轩

责任编辑:六六















近期发布


美国皮博迪音乐学院院长访问我校


喜报丨罗超文获「2024尹伊桑国际小提琴比赛」第一名


乐相合·民相亲·心相通丨于红梅书记率团访问我校英国音乐孔子课堂






中央音乐学院
发布中央音乐学院权威信息,展示中国最高音乐学府风采,服务广大师生校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