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琴珍谱 古乐新声——记J.S.巴赫早期版本的键盘乐音乐会

文摘   2024-11-18 21:18   北京  

2024年11月13日,“珍贵的音符——J.S.巴赫早期版本的键盘乐”音乐会于琴房楼演奏厅成功举办。这是图书馆文献特藏部与音乐学系西方音乐史教研室、钢琴系主科教研室共同举办的“文献中的巴赫——2024巴赫音乐特藏文献工作坊系列活动”的首场音乐会,由盛原教授与我校钢琴系朱逸飞、蒋文乔、齐一多、王雪融、沈天琳、王珏、尹路、肖宇昕等八位博士研究生以讲、演结合的方式共同呈现,演绎巴赫的六首帕蒂塔及两首前辈作曲家的帕蒂塔组曲。



现场的最大亮点是演奏家在德国羽管键琴上演奏时,屏幕同步呈现于1731年出版的第一版巴赫六首帕蒂塔乐谱。这部曲集也是巴赫的艺术生涯中出版的第一部作品,作曲家将作品号编为Opus1。这本珍贵的文献与其它一万多件巴赫文献一起,现藏于图书馆巴赫特藏文献室,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馆藏。



此次音乐会使用了学校去年于意大利购入的、巴赫生前使用过的Mietke德式羽管键琴的复制品。与另一种常用的法式羽管键琴有所不同,德式琴的共鸣较弱,音色清纯,更适于演奏复调作品。



音乐会以朱逸飞演奏的J.J.弗洛伯格《G大调帕蒂塔组曲》(FbWV606)开场。键盘组曲“阿拉曼德-库朗特-萨拉班德-吉格”基本样式由弗洛伯格确立,这位作曲家也对后来巴赫的创作产生影响。

第二首曲目是约翰·库瑙《e小调第三帕蒂塔组曲》,由蒋文乔演奏。库瑙与巴赫的渊源颇深,巴赫正是于库瑙逝世后,接替其担任莱比锡圣托马斯教堂乐长一职。这首乐曲选自《键盘练习曲集》第二卷,库瑙的七首作品组成的曲集,也启发了巴赫对于自己键盘曲集的布局。

两位前辈作曲家的作品引出J.S.巴赫六首帕蒂塔组曲。《降B大调第一帕蒂塔组曲》(BWV825)由齐一多演奏。这首作品因其清新明快的风格,成为曲集中最具代表性、最广为人知的一首。

之后是王雪融演奏的《c小调第二帕蒂塔组曲》(BWV826)。这首作品的布局与其他五首稍有不同,以序曲开、随想曲结束。其中序曲由法国序曲、意大利协奏曲和波兰舞曲风格的不同段落组成,使得乐章标题Sinfonia也具有了“多重风格交融”的意涵。

由沈天琳演奏的《g小调第三帕蒂塔组曲》(BWV827)以幻想曲开始,是曲集中较为冷门的一首,其中的萨拉班德的旋律具有犹太民歌风格,体现着巴赫的生活环境对其作品产生的影响。

曲集下半册、也是演出的下半场,以王珏演奏的《D大调第四帕蒂塔组曲》(BWV828)开启。值得注意的是,下半场演奏家们都使用了1731年首版乐谱。盛原教授讲解了有趣的细节:为了方便演奏者翻页,乐谱印刷有时会调换舞曲的排列,实际演奏时还应按照常规的顺序。 



尹路演奏的《G大调第五帕蒂塔组曲》(BWV829)具有加兰特风格,其意为“令人愉悦的”,预示了后来的古典主义风格。其中的吉格舞曲具有极高的技术难度。

《c小调第六帕蒂塔组曲》(BWV830)由肖宇昕演奏。盛原教授介绍了这首作品对于主题的写作方式如何影响海顿与贝多芬,以及历史上对于吉格舞曲节奏的不同处理方式。 



全套帕蒂塔演奏完毕,音乐会已进行了近三个小时。巴赫的音乐常被认为艰深,但全场观众聚精会神,被羽管键琴充满熠熠光辉的声音深深吸引。盛原教授对作品兼具学术性与趣味性的解读,为观众走近深邃的巴赫音乐提供了路径。演奏家们克服钢琴演奏习惯带来的困难,完美展现羽管键琴的风格特点。他们在乐章间改变音色,以适应不同的音乐性格;对节奏和乐句当中“不平均”的处理,增添了灵动之感;装饰音的使用更丰富了音乐的色彩——种种技术手段和精心的安排弥补了羽管键琴音量音色缺少变化的局限性,使得每一乐章对于听众都富有新鲜感。

尽管羽管键琴的延音短暂,但巴洛克音乐的余韵悠长。这场音乐会是图书馆与钢琴系在早期版本音乐文献研究与演绎方面的成功合作,为观众提供了一场视听双重盛宴,开启一段独特的文化之旅。















供稿:图书馆

文:刘超凡

图:王乾越

设计:谢林萱

责任编辑:邸思木雅















近期发布


2024中法国际音乐节即将开幕


专访|韦丹文:始于交流、超越竞技,再向前一步


俞峰院长应邀出席中意文化合作机制大会和中意大学校长对话会


中央音乐学院
发布中央音乐学院权威信息,展示中国最高音乐学府风采,服务广大师生校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