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国栋:由青铜器铭文走进绵延七百年的曾国

学术   2025-01-09 11:30   江苏  

前言


曾国考古自1978年曾侯乙墓发现以来引起学界瞩目,甚至引发了学界关于所谓“曾随之谜”的长达半个世纪的探索。自2011年以来随州叶家山、文峰塔、郭家庙、枣树林先后捧回4个“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堪称近年来现象级的考古发现。曾国考古的上述发现,不但出土了大量造型、纹饰俱佳的青铜器,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内容丰富多彩的青铜器铭文,完整揭示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曾国历史,有学者称其为挖出来的曾国,考古写就的《曾世家》。
 
本书以曾国重大考古发现为线索,试图从青铜器铭文的角度来展示曾国深厚的礼乐文明积淀,厘清曾侯世系,揭示不为史书所载的曾国七百余年历史。

 


曾国铜器的最早著录是宋代薛尚功的《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1932年安徽寿县的李三孤堆楚王墓多次被盗,出土了大量重要文物,其中就包括曾姬无恤壶,这是近代以来曾国青铜器的首次出土。1966年,湖北省京山市坪坝镇苏家垄发现97件曾国铜器,引起学界广泛关注。1978年随州擂鼓墩东团坡发掘举世闻名的曾侯乙墓,引发了学界艳称的“曾随之谜”的猜想。近年,随着愈来愈多的曾国青铜器出土,特别是叶家山出土南公簋与枣树林、文峰塔墓地出土曾侯三钟(曾公钟、嬭加钟、曾侯與钟),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的证据。铭文记载显示,西周早期受昭王之命“建于南土”的姬姓曾国与东周时期的曾国一脉相承,前后相继,既平息了西周早期曾国的族姓之争,同时也证明了金文中出现的曾国即传世文献中的随国。所谓“曾随之谜”得以完美破解。
 
曾国铜器广泛出土于湖北、河南、四川、安徽、江苏等地,而大批量考古出土器物则集中在湖北的随州、枣阳、京山三地,尤以随州为最。据初步统计,传世与考古出土曾国青铜器总数超过万件,其中铭文铜器近600件,青铜器铭文总字数约13000字。若加上竹简等其它材质文字,曾国文字的总数远远超过20000字,足以跻身文字材料最为丰富的周代诸侯国之一。曾国文字过去通常被归入楚系文字中,随着曾国文字材料的逐渐增多,曾国文字鲜明的特征也开始显现,逐渐有学者注意到曾国文字的独特性,开始将曾国文字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字体系来看待。特别是近年曾国文字的研究呈现出较强的活力,涌现出一些现象级的研究潮流,引领着其他相关文字研究的发展。

 


曾侯乙墓是曾国文字资料第一次集中大量出土,据《曾侯乙墓》考古发掘报告,该墓共出土文字材料12696字,其中竹简墨书文字6696字、青铜铭文4947字(其中编钟铭文2828字),其它文字1053字(包括石编磬刻文、石编磬墨书文、木器刻文、衣箱漆书文字、圆木饼墨书文字等)。
 
近年曾国文字材料集中出土于随州枣树林墓地。该墓地共清理发掘墓葬110余座,出土铜器2000余件,铜器铭文约6000字。其中曾公单件镈钟铭文最长的达312字,为春秋时期单件铭文最长的铜器。
 
本书原计划收录100件曾国青铜器铭文,采铜于山,难度可想而知。经过反复斟酌,最后选定49件青铜器铭文作为代表。算上附带介绍的器物5件,实际收录曾国青铜器数量为54件,约占曾国铭文铜器的十分之一。

 


本书选择的标准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考虑:1. 出土地点尽量广泛,时间跨度尽量大,尽可能全面反映曾国的不同区域在七百年发展历程中的历史面貌;2. 铜器器类尽量丰富、铭文蕴含信息具有较高研究价值,能够透过零散的信息串联出宏阔的历史场景;3. 所选青铜器铭文尽量是笔者熟悉的内容,以免误导读者。

笔者曾参与过随州叶家山、枣阳郭家庙、京山苏家垄、随州枣树林等墓地的考古发掘与整理工作,早期发表的考古简报中大部分铭文也由笔者作出初步释读,对相关青铜器的出土背景和铭文内容比较熟悉。其中一些比较重要的器物还有专文论述,如叶家山墓地出土的子鼎、祖己鼎、麻于尊,枣树林、文峰塔墓地出土的曾侯三钟(曾公钟、嬭加钟、曾侯與钟)等。因此,本书所选曾国青铜器铭文基本上都是笔者较为熟悉、有过深入研究的内容。本书近一半的内容来自笔者近几年关于曾国铜器研究的论文,只是在形式上将诘屈聱牙、难以卒读的论文改写成零章碎简,以知识点的形式穿插入相应的铭文之下。延展阅读部分的内容涉及范围较为广泛。在金文方面,有具体文字的考释,也有古文字考释背景知识的介绍;在青铜器方面,涉及不同类型器物的定名、形制特点、用途;在曾国历史文化方面,涉及曾国的始封、都城、宗族、官制等。延展阅读的篇幅也不拘长短,力求简明扼要。希望这种呈现方式能够让更多专业从业人员之外的普通读者从中受益。
 
需要指出的是,笔者对部分铭文的释读意见与学界通行的观点有所不同,如叶家山M111作为墓主曾侯私名之字有学者主张释作“戾”,笔者仍坚持释为“犺”。又如京山苏家垄 M88 出土嬭克母簠的“䢵(郧)”字,发掘简报释“陔”。再如曾侯乙墓出土车軎铭文中表示自名之字,学界通行观点释为“銉(軎)”,笔者主张释“钛(軎)”等。此类不同观点暂时无法达成一致,有待将来进一步研究探索。

 


由于笔者认识水平有限,此前在铭文释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界同好陆续撰文纠正。其中笔者赞同的部分,在本书的释读中予以采用;笔者不同意的部分,亦在相关注释中说明。笔者近年已逐转入考古行当,整日在田野中奔波,弃书不观,见闻不广,难免挂一漏万,存在疏失之处。未能改过的地方,请读者批评指正。
 
书中使用的器物照片、线图、铭文拓片等资料得到了方勤、郭长江、胡刚、黄凤春等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的大力支持,随州市博物馆项章、包洪波、项君也帮助我搜集到该馆藏品的照片资料,并慷慨允许我在本书中使用,在此表示感谢!
 
感谢政协随州市曾都区委员会、随州市博物馆领导的信任,让我有机会承担本书的编写任务,同时也有机会发挥所学为家乡的文化事业略尽绵薄之力。生于斯长于斯,随州的山水滋养我成人;随州的出土文物精彩绝伦,源源不断地输出滋养,对此唯有感恩,永远也无法报答。

(点击上图可购买)


曾国青铜器铭文选萃


凡国栋  主编

     崇文书局    

     2024.12    

 定价:108.00元


新书速递 | 走进文献失载的周代南方古国——《曾国青铜器铭文选萃》(留言获赠)


  方勤:希望本书能够开启金文注译的新范式



作者:凡国栋

排版:胡钦 

运营:李艳丽      

审核:王重阳


豆瓣|@崇文古籍

小红书|@崇文古籍

十九号见
古代文史学术普及类个人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