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益世报·史学》第18期,1939年8月26日,后收入颜克成、王嘉淳编校《昆明〈益世报〉选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24年版;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唐潮杂志”“鹤鸣古典社”,特此致谢!
西晋怀帝永嘉时候的大乱,要算中国中古史上一宗重大的事件。这时离所谓“八王之乱”还不久,晋朝上下的元气还没有恢复,而居于并州的匈奴王子刘渊已在那儿扩充他的势力,并且南下攻破洛阳,把怀帝俘虏过去,历史上有名的“五胡十六国时期”就从这儿开始。
那时政府已失去他们的权力,遍地都是戎马纵横,并且还有成群的贼盗出没,少数的流亡者在他们未到目的地之前,早被这些强而有力的掠夺者所迫害,所以那时的流亡人民大都是结集若干人为一个团体,向前走去,不管他们是部曲宾客,或是乡邻戚友,很少是采取三家两户的形式的。
在旧史中流亡的记载,还是零篇短简的保存着,我们不妨随便举出一个例,来看出他们一般的概况,《晋书·祖逖传》有如下的叙述:
祖逖南迁的情形,我们不妨拿来作为一般流亡者的代表。由他们中间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是包含着亲党戚旧,还有宾客义徒,更不用说还有若干部曲。他们的组织也是有相当的严密的,在他们中间是所谓行主,这个行主要负责保护这一队流人的安全,同时还要大公无私,不畏困难,而又要多权略,才能得到同行伴侣的信服和爱戴。
这时因为不断的战争的关系,路途是极不安全,流亡的群众向前进行,是很不容易的,虽彼此结集成较大的团体,然而限于环境,常常是行行又止,得便复行。自然,在这种情况之下,困难的事情是免不了的。褚翜的过江就是在这样情况之下,受到不少的限制。《晋书》翜本传说:
这样的流亡南迁,是何等的艰难困苦,他们既怕胡贼的侵凌,又惧群盗的劫掠,没有机智多谋,任苦耐劳的行主的指导和率领是不能成功的。
在前进不得后退不能的趋势下,那就不能不想方法以自保了。他们大都是选举山林险要的地方筑城列寨,好来抵挡外来的侵略者,于是构成那时的坞壁自卫的状态。这种坞壁的形成我们很可以举出《晋书·苏峻传》来说:
在这些流亡群众之下,坞壁的形成很快的建立起来。当时的坞壁究竟有多少,因为史料的缺乏,我们已经不能列举出来。不过,我们相信那时的坞壁的建立,在失陷的土地里是有相当的普遍的。我们不妨随手举出几个例子来做我们的佐证。《晋书·石勒载记》(上):
又说:
《晋书·苻坚载记下》亦说:
他们到处修筑起坚固的坞壁,来保护乡里的人民,这种自卫的办法,的确是那时最需要的。苏峻领导下的堡垒是一个典型的坞壁,其他各处的坞壁的筑成,和这是差不多的。
坞壁的形成虽然都是在乱离之中,而来应付目前最紧急的需要,然而时间长久起来,自然成立一种适应环境的制度,好来同舟共济。在坞壁之中,最上的统治者称为坞主,坞主的选择自然是推举有谋略而能保护众人者为之。他可以命令部下迁徙和转移,又可以发动同难的群众抵抗外力的侵凌,这一切的事情都可造成了坞主为一坞的首领,他和行主有同样的力量,或者还要过之,《晋书·李矩传》上说:
坞主固然是由同坞避难的推举,但是一些强有力者也可以召集些流人自己做坞主。坞主本来是负有保护流人安全的责任,只要强有力者可以把这事办到,流人也就愿意服从了。《晋书·郭默传》:
又《刘遐传》:
我们在前面曾经说过,永嘉之乱,帝京倾覆,所以中原的人士都受到灾厄,不管你公卿士大夫,不管你闾阎细民,大家都是遇着同样的命运,一块儿流亡,所以在坞壁之中份子有相当复杂,旧日士大夫阶级的人们这时候也不能不把这些坞壁当作暂时的避秦的桃源。既然来了,也就不能不屈身作了坞主,而为同居逃难的人们作点主张。《晋书·潘尼传》:
潘尼是西晋有名的文士,然而在这危难的时候,就不能不以坞壁为他的毕命之所了。《世说新语》刘注引曹嘉之《晋纪》:
《晋书·郗鉴传》亦说:
这些士大夫阶级中的人士,在平日大都是洁身自好,而在这时也就只能随环境而转移了。不惟士大夫阶级中的人士如此,就是政府的官吏,上而公卿,下而州县的守令,也都常常屯聚于坞壁中以自保,或者干脆就作了坞主了。《晋书·阎鼎传》说:
又《魏该传》:
又《蔡豹传》:
就以上所举诸传来观,当时政府中的官吏和坞壁的关系是何等密切。洛阳败没后,一班流亡的官吏为了保存生命起见,许多都亲自去踞了山寨,作了坞主。就是南渡后派出后的守土官吏在接邻北方的地域,也都干脆的驻屯到坞壁里面去,这一方面是政府的官吏,而同又是一坞之主了。实在,那时中原早已成了戎马往来的疆场,人民在自己的乡间多半不能生活下去。已经纷纷的都参加到坞壁之中。所以政府的官吏也就驻到这里,因为这里是兵马足米粮丰也。
有力量的坞主在他们生活安定之后,外边的劫掠者不敢再光顾的时候,也常常由自身痛苦而联想到国家的破亡和社会的淆乱,而引起的故国的回忆。同时便也想起偏安江南的政府,生出很大的民族意识,于是派遣信使和政府相联络,而政府方面也感到这些栖迟山岩的子民终究是民族的力量,而不愿意把他们放弃,就利用名爵方法来羁縻。这些事情我们上面已略提到一点,在这里我们不妨再叙述一下。《晋书·祖逖传》:
又《李矩传》:
实在的说来,这些坞主和流人所以聚集起来,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天下大乱,社会不安;他方面又何尝不是感念救国,而不愿去作异国的奴隶,他们都一心一意的希望政府能够从江南打上来,恢复固有河山,可惜当时的政府竟然没有这一点毅力,仅仅拿些利禄名义来笼络,真使一班义士扼腕,就是力图恢复中原的祖士稚也只能赍志以殁了。
自从永嘉大乱开始之后,战争时时都在进行着。这样不停的战争更促使人民的流亡,人民都流亡去了,农田自然都荒芜起来,这于租税的、征收兵食的供给都有很大的关系,况且从事于战争的兵士也都是由人民中征集而来的。刘渊、石勒和其他霸主在一度扰乱之后,都很切望的掠夺人口,因为人口的获得无异增加他们统治区域的富源和军队的质量。这些掠夺人口的情形,我将另文论及。他们对于避难的坞壁也是想尽方法来争夺。他们在利用名利爵禄来羁縻坞主以外,并且更进一步使他们武力所能达到的地方的坞主们个个都送质任子,想利用质押坞主儿子的方法使一些貌合神离的坞主们有所痛惜而不敢反抗。前面我在所引的《石勒载记》中已经指出大河南北的坞主们质押任子的普遍情形,这里不妨再举一点相似的事情,《晋书·祖逖传》:
逼迫质押任子的手段虽然残酷,究竟埋没不了一般人心中的民族意识,所以在某一种机会之下,任子的方法是束缚不住一般坞主们的心理。《晋书·邵续传》:
这样不顾任子而重祖国的精神,大概是石勒们所意想不到的!
真的,坞壁的形成很可以说是永嘉乱后人民拿血肉所写成的历史!到现在,另一次流亡的情形又为我们敌人逼迫着演起来,我们回顾以往流亡的历史,应该有如何的感想呢!
二十八,五,十一,平凉。
需要图书推广、加读者群的各位师友请添加小编微信(sjhj2072),并备注“学校/单位/专业+推书/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