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结项成果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百年中国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科发展研究
(全五卷)
周少川 总主编
定价:980元(全五卷)
ISBN:9787522742175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4年11月
全书简介
本书全五卷,以学术史的形式,首次全面系统梳理百年间(1911—2011)我国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科的发展历程,阐述其运作机制和整理研究方式,总结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研究的巨大成就和经验教训,弥补以往学术史的缺失。书中对古籍整理方法和规范的阐述,完善了古籍整理的学术标准,深化了古籍整理的理论建设;对古文献学科发展的历史总结和理论探索,为进一步建构古文献学的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学理支撑。书中深刻阐明了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在当代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为今后古籍事业和古文献学科的发展提出一系列前瞻性科学对策。全书资料翔实,史论并臻,是一项具有原创性和导向性的重大学术成果。
总主编简介
周少川,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荣誉会长,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长期从事历史文献学、史学史、古代文化史的教学与研究,以及古籍的整理与研究。出版专著《古籍目录学》《元代史学思想研究》《陈垣史学思想与20世纪中国史学》等20余部,点校整理古籍多部,发表论文百余篇。主编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华大典·文献目录典》,主持多项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果多次获中国出版政府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等奖项。
第一卷主编简介
牛润珍,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史学理论与史学史、魏晋南北朝史、方志学研究。出版专著《古都邺城研究——中世纪东亚都城制度探源》《三至六世纪海河流域自然环境、灾乱与城镇兴衰》《汉至唐初史官制度的演变》等7部,主编、合著作品20部,发表论文13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项目等6项。7项成果获省部级奖项。
杨翔宇,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图书馆事业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历史文献学、近现代学术史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南开学报》《史学史研究》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多项。荣获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河南省教学标兵、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荣誉。
第一卷内容简介
本卷将1911—1949年古籍整理和古文献学置于长时段的历史纵深和中国道路的宽广视野中,结合政治、经济、文化变革,采取纵横交错的方式探究这一时期古籍整理及古文献学的发展历程,分析民国学人如何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根基,积极借鉴西方文明,实现这一时期古籍整理和古文献学发展的新旧融合、“援西入中”。在中国学术史上,民国古籍整理和古文献学发展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总结这一时期的古籍整理和古文献学发展成就与经验,对于当下古籍整理和古文献学科建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第二卷主编简介
诸伟奇,安徽大学教授,郑州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安徽省朱子研究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文献学、明清学术史,从事古籍整理研究工作40余年。参与主持编纂《安徽古籍丛书》,主编和校点《方以智全书》《钱澄之全集》《黄生全集》《明太祖集全编》《方望溪文集合编》《中华大典·文献目录典·古籍目录分典》等,出版《古籍整理研究丛稿》等论著。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获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等多项荣誉。
第二卷内容简介
本卷论述了1949—1979年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发展的艰辛历程,系统介绍了其间的重要成果,展现了新中国古籍整理事业的奠基与新变;着重载述了“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的点校过程,论说了这项工程的成就和价值;对这一时期古籍整理方法的进步和规范化的形成,对古文献学研究的状况、特点、成就,特别是北京大学古文献学专业的创建,都有全面的考察和深入的分析;本卷末章为这一时期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领域的代表人物写了简要的传记。本卷史料丰厚,视野宽阔,考察全面、深入,评述准确、周密。
第三卷主编简介
王记录,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中国史学科带头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教学名师。主要从事中国史学史、历史文献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钱大昕的史学思想》《清代史馆与清代政治》《中国史学思想通史·清代卷》等著作,主编《中华大典·文献目录典·文献学分典·典藏总部》《河南史学史》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多项。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多项。
第三卷内容简介
本卷梳理和讨论了1979—2011年我国古籍整理及古文献学科的发展过程、成就、特点及不足。就古籍整理而言,主要分析了古籍整理相关重大决策的出台及其影响,古籍整理的管理、研究与出版机构的成立及其对古籍整理工作的推动,古籍整理取得的丰硕成果,古籍整理方式与方法的改进。就古文献学的发展来讲,主要探讨了古文献学研究取得的各项成就及古文献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等问题。以时间为经,以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科发展的各项事业和成果为纬,从改革开放的社会大背景着眼,以文化发展的大趋势为参照,系统全面地展现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发展的面貌。
第四卷主编简介
张升,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文献学、四库学和《永乐大典》。在《文献》《文史》等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明清宫廷藏书研究》《〈永乐大典〉流传与辑佚研究》《四库全书馆研究》等专著6部,其中《四库全书馆研究》入选2011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并获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第四卷内容简介
本卷为全书之总论卷,分前言、上编、下编和结论四部分,系统总结百年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的理论思想内容,并阐发己见,在理论建构上有显著创新。前言概述撰写主旨、主要内容、材料来源和学术价值。上编从古籍整理的意义、原则、前提与条件、热点问题、具体操作、学术标准六个方面梳理20世纪以来古籍整理经验与理论。下编从古文献学与古籍整理的关系、研究对象和任务、学科性质和定位、学科体系、学科建设、分支学科六个方面探索与构建古文献学科理论。结论旨在综括百年来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科的理论探索,揭示古籍整理事业及古文献学的发展规律,分析其发展态势及发展方向,提出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第五卷主编简介
毛瑞方,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古籍研究所所长,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古籍整理与研究、历史文献学、中西文献与文化交流史等。出版《王徵与晚明西学东渐》《古文献与中外文化交流史论》等专著及译著、古籍整理著作多部,在《文献》《史学史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多项。
第五卷内容简介
本卷为1911—2011年这百年间中国古籍整理图书和古文献著作目录。《百年中国古籍整理图书目录》著录我国百年来运用复制、校勘、标点、注释、辑佚、摘选汇编、今译外译、编目索引等方式整理出版的汉文字和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是目前规模最大、涵盖最广的古籍整理图书目录。《百年中国古文献学著作目录》首次系统收集著录百年来中国古文献学著作,是第一部专门著录该类著作的专科目录。两部目录和最后所附《书名索引》共同构成第五卷成果,旨在直观展现我国百年古籍整理和古文献学研究的丰硕成果,为当代古籍整理和古文献学教学研究提供资料和信息检索,也为保存、传承我国古代典籍和古文献学著作发挥作用。
总目录
本书创新之处
(节选自本书总序)
一是在学术史考察上解决“盲点”和“弱点”。对百年中国古籍整理和古文献学科发展历程的考察,以往有不少薄弱环节甚至盲点,如民国时期的发展就未有系统的论述,只有少量碎片式的记述,是较大的薄弱环节;再如对中国港澳台地区、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整理的系统阐述,就几乎是盲点。本书通过对这些领域的开拓性研究,解决以往遗漏的问题,力求形成真正代表国家水平,涵盖全面的学术史力作。
二是深入开展古籍整理和古文献学研究的方法论总结。方法论的突破往往带来科研成果的质的飞跃,古籍整理这种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尤其如此,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古籍数字化、古籍整理和古文献研究人工智能化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出现。以往对重大古籍整理成果的方法论总结不多,往往偏重于分析整理成果的学术价值,本书则重视把握古籍整理和古文献学研究在方法上的重要变革,不仅加以经验事实的描述,而且从经验中抽象出概念,以说明其本质、特点、运用范围和革新意义,将经验升华为方法论的结晶。方法论的创新总结,将成为促进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研究跨越式发展的动力。
三是理论建设的创新特色。理论创新是学术不断向前发展的生命力,百年古籍整理工作实践经验非常丰富,但理论建设较少,虽然也有不少探索,但仍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古文献学的学科理论也很薄弱,本书的理论研究和探索将明显改变这种局面。除了第一至第三卷在历史叙述中阐明理论上的进步外,专设第四卷以系统梳理概括和提炼百年间理论探索的成果,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深化和创新,力求在构建和完善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的理论体系上实现突破性进展;并在总结百年启示和把握本领域最新动态的情况下,对如何迎接新的挑战和新的发展提出前瞻性的应对措施和策略。
四是编制《百年中国古籍整理图书目录》和《百年中国古文献学著作目录》,以品种目录的形式,全面系统记载本领域百年间的发展成就,以弥补以往此领域书目著录的缺陷,为百年古籍整理和古文献学研究的学术史提供真实依据和具体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