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建博物馆的化石买家

文摘   社会   2024-08-23 06:30   重庆  

  说到奇石,不得不提到它的一个特殊类别——化石。

  这几年,我在各大古玩收藏市场,总能见到兜售恐龙蛋、贵州龙、三叶虫、象牙、乌龟、鱼等种类繁多的化石。我一度怀疑,这些卖家是不是潜入了自然博物馆,并且成功偷走了里面的镇馆之宝,要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多化石在市场上流通。

  虽然化石研究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但也不妨碍藏家的收藏行为。前几年,一位与我相识的民营企业家、化石爱好者黄泽找到我,说他想要建立一个博物馆,除了手上已有的一些化石之外,还差大量的化石标本,想征询我的意见。

  黄泽找到我的时候,我就告诉他,据我多年的反诈骗经验来看,这些收藏市场上的化石标本,十有八九是假的,买回来也没什么用。他虽然有钱,但对化石这个东西不算太了解,纯粹是爱好使然。但是因为收藏得多了,他就有了一种莫名的自信,坚信自己看到的那些都是真的,还觉得我对这个世界抱有太大的恶意,对我的这种看法表示不赞同。

  我虽然见不得人被骗,但有人主动找骗,我也不会“不识抬举”,一般都不会阻止他。

  他在找古玩商购买化石标本的时候,我还是不断提醒他要寻找靠谱的货源,放在博物馆里展览的东西可掺不得半点假。

  大概用了三个多月,黄泽通过各种渠道购置来的化石标本便送到了他的博物馆。

  过了一段时间,黄泽主动联系我,十分悲痛地告诉我,他千方百计弄来的化石,送去鉴定机构一查,结果全部都是假的。

  我能感觉到,那一刻,他的世界观都开始崩塌了。

  据黄泽说,这些假化石做工逼真。即便将真正的化石和它们摆在一起,缺乏地质或古生物知识的人也是很难分辨出真假的。又遇到像他这样“钱多人傻”,还谜之自信的人,不骗他都说不过去。

  等他说到这,我又不得不打断他。不是我见不得他自怨自艾的样子,而是他似乎还没有意识到如今市面上假货的盛行程度。

  大家都知道,鸟类起源于恐龙,但在人类对此研究的历史过程中,一直缺乏相关的直接证据来进行佐证。直到1999年的某一天,美国犹他布兰丁恐龙博物馆馆长斯蒂芬•赛克斯在世界最大的化石市场买到了一块特殊的化石,当时的他认为这块化石极具科学价值和科研意义。

  买下化石后,赛克斯邀请当时非常有名的加拿大科学家、皇家特瑞尔古生物博物馆的菲利普•居里进行化石鉴定,居里在研究兽脚类恐龙方面是世界上最有经验的专家。他的同意让赛克斯兴奋不已。两个人对这个无意中获得的化石,进行了360度无死角的鉴定。鉴定结束后,他们又合作写了一篇文章,刊登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这个从文物贩子手里偶然购得的化石,被他们命名为“辽宁古盗鸟”,它被彻底认定为弥补鸟类和恐龙之间关系的最重要证据。

  原本这件事情已经盖棺定论了,可偏偏这个化石标本是从中国走私到美国的,他们考虑到一些社会影响,便同意将这个标本归还中国。不久,我国的化石专家也对这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本进行了研究。

  尽管前有著名化石专家的定论,后有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背书,我国求真务实的学者依然还是提出了反对意见。

  经我国学者认真研究发现,这块所谓的化石是拼凑起来的,是人为加工的:其中一半是恐龙化石,另一半则是鸟类化石。并且,这个鸟类化石来自一种已经灭绝的食鱼鸟类——马氏燕鸟。

  据推测,这个所谓的“辽宁古盗鸟”化石是我国的一个农民人为拼凑的,用马氏燕鸟的骨架配上了恐龙化石的尾巴,拼接在一起后,卖给了文物贩子。

  后来,又被辗转走私到美国,却没想到引发了那么大一个“乌龙”。

  我问黄泽,你认为自己有菲利普居里在化石方面的成就高吗?黄泽当然否认,虽然他内心也不见得会否认。我便说,既然菲利普•居里都有看走眼的时候,你还是不要盲目自信了。

  我的话自然引起了黄泽的强烈不适,但他听完这个故事后,的确沉思了许久。像他这样没有太多化石辨别技能的藏家,平时自视甚高,自己没受过什么骗,往往就对市面上的造假手段不以为然。现在一朝被骗,面对手里那批假的化石,他也不得不承认,现在的造假技术实在是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

  化石造假,跟其他的石头相比,还是要简单许多。

  一般都会按照真化石的结构比例制作化石“模型”,主要采用铸造、雕刻、绘画、染色等技术手段。要不是对真化石相当了解,这个按照同比例仿造出来的模型绝对可以以假乱真。

  有的造假者没见过真化石,也依然阻挡不了他们“创作”的脚步。造假者会按照现代生物外形制作相应的假化石。虽然在制作的过程中也经历了铸模、雕刻、酸泡等手段,但生物实体和化石肯定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这类假化石也只能骗骗没有古生物常识的收藏者,对于专业人士来说丝毫不具备迷惑性。

  还有一种最难鉴别的,便是我们刚刚提到的“拼接化石”。它将同类生物的不同个体甚至不同类生物的化石巧妙地拼接在一起。有时候也会在破损或者缺失的真化石上雕刻出缺少的部分,以保持化石的完整度。

  造假这个产业从古至今都是客观存在的,看走眼的业界人士数不胜数。是人就会犯错,是人就会有看走眼的时候,永远不要低估造假者的能力,不要低估骗子的套路,也不要高估自己的眼力。时刻保持清醒,才能在这个纷杂的世界里,立于不败之地。

◇扫描下面的微信二维码,直接添加作者微信

◇邀入《收藏圈》读者群,共同探讨收藏投资与鉴赏,防范诈骗

扫描作者林必忠微信二维码加好友在线客户咨询

  《收藏圈:一个文物工作者的防骗手记》推广24

您的赞赏是创作者最大的动力

终结诈骗宝典

有趣的防骗素材

专业的反诈知识

长按二维码关注

如喜欢,请点下面的“在看”

终结诈骗宝典
打假、反诈骗、公检法、历史文化、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