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花石纲
我国赏石文化源远流长。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南唐末代君主李煜,北宋著名书法家、画家米芾,宋徽宗赵佶(著名的“花石纲”就因他而出现),清代杰出文学家蒲松龄,清代学者、中国古典巨著《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等古代名人都赏石、爱石成痴。他们对石文化及其艺术品的酷爱痴迷、不离不弃、舍生呵护以及对中国石文化的贡献可歌可泣。
赏石,是我国文人雅士千百年来的习惯。它就像厚重版的水墨画,在文人眼中总有其特殊的价值,这种价值无关石头本身,更多的是它被赋予的文化。
所以,我一直以为,爱石之人都有一颗至真至纯之心。他们天真且浪漫,才能在普通的石头里面发现特殊的美好;他们喜爱山山水水,才会不惜代价将承载着大自然印记的石头放上案头;他们诗意且多情,才能赋予石头生命和情感。
画家米芾
可走着走着,时代就变了。
赏石,它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阳春白雪,不再是文人雅士的专宠;它走向“下里巴人”,走向社会大众。在利益的驱使下,赏石又逐渐走向了“作假”,成为了追逐利益的工具,实在是可悲可叹。
我遇见过很多人,他们扬扬自得地夸耀着自己足以乱真的造假技艺,不断吹嘘着自己又骗了多少无辜的奇石爱好者,又获得了多少非法的收益。
我也遇见过一些人,他们在纷纷扰扰的世界里面依然保持初心,任凭世事变迁,他们依然走在“采石”的路上,纵然辛苦万分,也绝不回头。
刘一就是这样一位“采石人”。
前几年,我搬新房的时候,总觉得书桌上缺点什么。想来想去,最后决定买一方石头,放在桌案上,愉悅身心。
赏石大观
就这样,我认识了刘一。
据说他生在6月1日,父母便十分省事地为他起了这个名字。见到他以后,我突然觉得这个名字起得真好。年近半百的刘一,没有丝毫中年大叔的油腻,在提起石头的时候,眼中有着无法忽视的光彩。
十几年前,他无意中参加了一次“赏石大会”,便爱上了这个行当,无法自拔。十几年来,他一直奔波于采石的路上,无数次前往新疆罗布泊、克拉玛依魔鬼城戈壁滩,内蒙古阿拉善、巴彦淖尔乌拉特后旗等地进行奇石的采集。
寻宝的经历虽然有趣,却也考验着采石人的身体和心理双重素质,特别是在人烟稀少的高山大川,随时都面临着生命危险。然而这一切,对于喜爱石头的刘一来说,都不是问题。
随着采石次数的增多,他从一个什么石头都想往回搬的“小白”,变成了一个拥有绝佳眼力和艺术修养的采石“达人”。他会根据藏家的需求以及文化背景,推荐适合的石头,并且基本上都不会有什么差错。
看到藏家家里摆着自己精心挑选的石头,他的内心总会获得极大的满足,这些都是金钱无法带来的。
这样的人,才是奇石文化的传承者和奇石市场未来的希望。而那些工于心计,只知道钻营的投机者、造假者才是奇石市场最需要取缔、割去的毒瘤。
《收藏圈》书
购书
◇每册定价49元(包邮)
◇扫描下面的微信二维码,直接添加作者微信下单,快捷、安全
◇邀入《收藏圈》读者群,共同探讨收藏投资与鉴赏,防范诈骗
扫描作者林必忠微信二维码加好友在线客户咨询
《收藏圈:一个文物工作者的防骗手记》推广23
您的赞赏是创作者最大的动力
终结诈骗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