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数3054字,大约用时4分钟
纳兰泽芸寄语:
勤恳工作长伴书,
养心纸上偶煮字。
一日一钱,十日十钱。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题记:
我们来看“教”字,左孝右文,意指一个人有了孝的德行,然后所学的文化知识才能真正有用。
我们再来看“孝”字,上面是一个老字头,下面是子字底,代表老一代和子一代合二为一,是为孝。
如今我们经常说父母与子女之间有“代沟“,就是把老与子分开了,真正有“孝”的家庭,是基本没有代沟的。
然后,由“小家之孝”延伸至“大家之孝”,将对自己父母的孝心扩展开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让自己成长为一个德才兼备,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文/纳兰泽芸
整个《弟子规》360句,1080字,他竟然做到了每一句、每个字都认真解析,无一遗漏!这得需要多大的恒心和耐心!
而且通读书稿,我发现还有一个非常可贵的地方,那就是这本书他不仅仅是写给孩子们读的,还是写给为人父母们读的。
这让我有些意外。
为什么为人父母者也要读这本书呢?
他认为古语之所以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因为一个人有了好的修养,家庭才会和睦幸福。而家庭是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细胞,如果每个细胞都健康充满活力,还愁身体不神采奕奕容光焕发吗?还愁整个国家和天下不能国泰民安吗?
因此为人父母者学习了《弟子规》,践行了《弟子规》之后,他们就有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他们就知道如何教育孩子,让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地养成善良、美好、勤奋、谦和等等好品质。
家庭教育的核心是言传身教,但是家庭教育的前期更重要的是身教大于言教,家长以身作则做好榜样,让子女来模仿、效仿,这样可以说是相得益彰。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如果原件都是错的,复印件必然也会是错的。
试想这些年,我们耳闻目睹的因为父母教育缺失而引发的悲剧还少吗?
2010年10月16日晚9时许,河北大学新校区门口,22岁的李启铭驾着一辆黑色轿车无视人多减速的提示,疾驶而过,当场撞飞两名女学生,一死一重伤。
撞人后李启铭竟像没事一样,扬长而去。事后被义愤填膺的群众拦截,李启铭口放狂言:“我爸是李刚,有本事你们去告!”他爸李刚是保定某公安局副局长。
2011年9月6日,歌唱家李双江之子,15岁的李天一无证驾驶改装宝马,并气焰嚣张将他人打伤,还叫喊:“谁敢打110!”
2011年9月,合肥17岁的中学生陶汝坤追求16岁的女同学周岩不成,竟凶残地用打火机油泼向周岩的脸和身上,并点火燃烧,导致周岩严重毁容,身上大面积烧伤,一只耳朵被烧掉。
行凶后的陶汝坤竟狂妄地威胁周家人不准报警,否则自己顶多被关一星期就能被父母搞出来,到时候让周家人等死!
2012年1月31日晚,演员张国立之子张默吸毒被抓。……
出事之后,向公众道歉的都是父母们。无一例外都是痛哭流涕,痛心疾首,内疚自己教子无方,希望人们能原谅自己的孩子,给孩子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理解做父母的心情。
这些父母们都在感叹教子无“方”。其实,他们不知道,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个“方”,一部360句,1080个字的《弟子规》就足以担当。可是,我们却把这样一个“良方”丢失得太久了。
那么,这个“良方”的作用究竟有多神奇呢?
有一位女中学生,性格比较倔强孤僻,常与母亲吵架怄气,不知道体谅母亲。常常母亲辛苦下班回来,还要看女儿的冷脸,母亲很伤心。
有一次,学校组织同学学习《弟子规》,当老师讲解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昏,昏则定。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这几句后,老师读了一段话:“孩子,当你还很小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教你慢慢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教你系鞋带、扣扣子、溜滑梯。现在我老了,常常忘记扣扣子,系鞋带,吃饭时,会弄脏衣服,梳头发时,手还会不停地抖,腿脚也走不快了。不要催促我,对我多一点耐心和温柔。请你紧紧地握着我的手,陪着我,慢慢地,就像你小时候一样,我带着你一步一步走……”
听完这堂课,这个女学生流泪了。她一下子明白过来,平时自己对母亲那样是多么的无情,多么的不对。
放学回家,她再没有趴到电脑上打游戏,而是去厨房做了饭。虽然她手艺很差,可是当下班回家的母亲,平生第一口尝到女儿亲手为自己做的菜时,泪水奔涌,将女儿紧紧搂在怀里。虽然那菜又咸又不好吃,可是吃在母亲嘴里,却是比蜜糖还甜啊。
那么,让我们再来看一下《弟子规》里的几句话吧: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勿谄富,勿骄贫。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什么意思?简单说就是,为人儿女如果身体损伤了,就会使父母很担忧,如果做了什么丧失德行的事,就会让父母蒙羞。
看到比自己富贵的人,也不要生阿谀谄媚之心。看到比自己贫穷的人,也不可有傲慢骄横之心。
对人要讲道理,不能以势欺人,如果仗着自己的权势,仗着有钱来压人,虽然可能表面上别人被你的威势所压倒,但心里并不服。一定要以理服人,才能让别人“方无言”。
这几句话,其实只能算得上《弟子规》里的冰山一角。
然而,如果前文所说的那些为人父母者能早一点把这“冰山一角”领会的话,就不会发生一系列的悲剧了。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
“蒙”就是指“童蒙”。《易经》上曾说:“蒙以养正,圣功也。”就是说在孩子幼年的时候培养的正知正见,是奠定德行的根基,这种教育是神圣的功业。
《弟子规》是根据孔子《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作为整篇的纲目来进行开解的。
大意是,《弟子规》是什么?是圣人的教导。在家要孝敬父母,出门尊敬师长,为人谦虚谨慎,讲究诚信,胸怀博爱之心,亲近品德高尚之人,在此基础上,好好学习书本知识,做一个有德有才的有用之人。
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一做人,二做事。《弟子规》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范本之一,虽然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与阶级局限性,但从主体来讲,却是能够引导一个人怎样走正路,不走邪路,怎样走活路,不走死路。
《弟子规》阐述的一个重点就是“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以生也。
我们来看“教”字,左孝右文,意指一个人有了孝的德行,然后所学的文化知识才能真正有用。
我们再来看“孝”字,上面是一个老字头,下面是子字底,代表老一代和子一代合而为一,这是孝。
如今我们经常说父母与子女之间有“代沟“,就是把老与子分开了,真正有“孝”的家庭,是没有代沟的。
然后,由“小家之孝”延伸至“大家之孝”,将对自己父母的孝心扩展开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让自己成长为一个德才兼备,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作家余秋雨曾在《千年一叹》中叹息:一路考察文明踪迹,四大文明古国,古中国、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除了中国之外,其他几个都衰败得荒草迷离。
为何只有中华文明可以历久弥新,生生不息呢?是因为中国的文化之根是——孝。
“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每个人都做到了爱自己父母——“小孝”,再做到了爱他人,爱国家——“大孝”。那么,国无不昌之理。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的那样:“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那么《弟子规》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一分子,亦是烛照前路,引民慈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