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于坚:从泰戈尔访华说起,如何以文常会友?|东西问
文摘
2025-01-14 18:57
北京
中国与印度都拥有灿烂的文明,文化交往源远流长。
作者 缪超
刘丽慧
诗歌是一个民族语言特质体现最为透彻的形式。
中国和
印度
这两个比邻而居的文明古国,人文交流历史源远流长。
流传至今的诸多佳话中,泰戈尔访华便是一例。
刚刚过去的2024年是印度文学巨擘、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泰戈尔访华一百周年。中新社“东西问”日前在
云南昆明专访中国知名作家、诗人于坚
,从泰戈尔访华说起,探讨如何以文常会友。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
中新社记者:您如何看待百余年前的泰戈尔访华,对中印文化交流有何意义?
于坚:
1915年,陈独秀翻译泰戈尔的诗歌,在《青年杂志》上刊登《吉檀迦利》的几首译诗,拉开了中国读者阅读泰戈尔诗歌的序幕。
直至今日,泰戈尔的名字已如雷贯耳,很少有外国诗人在中国有这样的影响力。
2024年4月20日,清华大学图书馆收藏的纽约1916年英译本泰戈尔诗集《吉檀迦利》。
中新社记者 易海菲 摄
泰戈尔对中国心向往之,其祖父和父亲都曾到访中国。虽然自幼深受印度古代文化和西方文学的影响,但泰戈尔在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中国文化的向往、对东方文明的敬仰。他认为,中国诞生过一些有大智慧的人物,两国应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1924年,泰戈尔访华,第一次演讲时说,自己是“为求道而来”,“犹如一位敬香者,来向中国文化致敬”。
此次访华交流,盛况空前,吸引了梁启超、鲁迅、徐志摩、林徽因、蔡元培、胡适、梅兰芳等一众名流。其中,泰戈尔与梁启超、徐志摩等人建立友谊。访华后,泰戈尔与中国学人谭云山创办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成为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的佳话。
中国与印度都拥有灿烂的文明,文化交往源远流长。18世纪,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两国渐渐处于隔绝状态,以往文化交流的黄金时代被遗忘。泰戈尔在来中国之前就说,此次访问无关宗教与政治,目的是要恢复中断已久的印中文化交流。
中新社记者:泰戈尔访华时,中国社会正处于激烈变革中,对中西思想文化的地位争论不休,泰戈尔为当时的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于坚:
在泰戈尔所处的时代,大部分诗人崇尚的是未来主义。
当时意大利诗人菲利波·托马索·马里内蒂(F. T. Marinetti)发表了未来主义宣言,赞美现代工业文明和科技,认为它们改变了传统的时间与空间观念,赋予世界“速度美”。
他认为未来的文艺要反映现代机器文明、速度、力量与竞争,猛烈地批判传统文化,甚至号召摧毁博物馆、图书馆和大
学。
马里内蒂在世界上
影响很大,许多诗人趋之若鹜,泰戈尔却反其道而行。
泰戈尔用孟加拉语写诗,也写小说,画画、作曲,写了72年。他创造的作品太多了,诗集52部,散文集50多本,12部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还有大量歌曲……真可谓一条“恒河”。泰戈尔的诗是赤脚写的,歌颂大地、故乡、花朵、女人、爱情和神灵,他也关心底层农民。晚年的照片显
示,他不仅是精神领袖,也是社会领袖,接见潮水般前来朝拜他的代表团。他不喜欢现代派。他揶揄同时代诗人艾略特、庞德等,视他们为恶作剧的顽童,他认为西方现代派诗歌是“无人参与的诗”。
在泰戈尔访华前,中国爆发五四运动,部分人主张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甚至有人喊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泰戈尔来中国时,对诗人们说,“我亲爱的中国朋友,你们不要去乱学西方,以免中华文化被物质所迫,濒于危险之境。”他演讲的那个礼堂现在还在南京东南大学内,我前年还去过。他的一些话,那个时代的诗人听不懂,有人拂袖而去。
泰戈尔和甘地都投身到印度反殖民运动当中。甘地早期西装革履,后来换上印度白袍,发起“手工纺织”运动,以此来唤醒印度人对自身文明文化的基因,希望保住古老的传统和文化。十多年来,我三次前往印度,出版了长篇散文集《印度记》。当我行走在印度街头,看到人们身着长袍、长裙和纱丽在风中飘荡,大为感动。
对于我们自己的路,我认为要更深入地认识中华文化,回答“我们到底是谁”之问,片面地、极端地否定或“拿来”,最终只会导致同质化,丧失“宅兹中国”的立足点。
2024年4月20日,纪念泰戈尔访问清华100周年专题展览暨系列活动开幕式在位于北京的清华大学校史馆举行。
中新社记者 易海菲 摄
中新社记者:您对泰戈尔的诗歌有何感受?
于坚:
我青年时代,便受到泰戈尔影响。
我最早写诗是写古体诗,非常喜欢王维的《辋川集》。
1973年我在昆明华山西路偶然买到一本泰戈尔的《飞鸟集》,“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窗前唱歌,又飞去了……”“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他的诗就像一个词语组成的花园,读后感觉像是被闪电照亮。
泰戈尔的诗歌与王维的诗作一样能够引发读者对人生、自然和宇宙的思考。
他们是一种世界观。
王维和泰戈尔都是我人生中最伟大的老师,未谋其面,深受其教。
中新社记者:中印应如何以文常会友?
于坚:
印度曾经深刻影响了中国。我少年时,就对《西游记》很感兴趣。我后来到印度去,就是想看看玄奘到过的地方,诞生了泰戈尔的地方。文化在国与国交往中发挥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云南处在亚洲文化十字路口,过去大理的三月街,常有印度的商人、僧人骑着大象到访。昆明有条街叫象眼街,印度人来了就把大象拴在那里。现在交流还在继续,比如《滇池文学》杂志一年一度的滇池文学奖,评选的作家遍及东南亚。
作为云南师范大学创办的西南联大国际文学节主席,我也在第三届时邀请三位印度诗人参与。其间,我们在大学、书店各自朗诵自己的诗歌,深受读者和同学欢迎。在昆明东方书店那次,可谓座无虚席,水泄不通,我们也交流了对中国道家思想的看法。印度诗人回去后在印度报纸上发表文章,赞扬昆明。中印都是古老的东方文明,这使我们更容易亲近。那次交流对我真是受益匪浅。
受访者简介:
于坚。
袁鸿凯 摄
于坚,中国知名作家、诗人。其作品已译为多国文字、选入国内多版初中、高中和大学教材,创作成就以专章或专节写入中国当代文学史。曾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散文奖和非虚构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等20多种文学奖。他曾多次赴印度考察,出版有《印度记》。
文字编辑:徐皇冠
图片编辑:崔楚翘
值班编辑:裴心语
战国铜餐具为何被誉为“收纳界的天花板”?
明代赵秉忠状元卷体现古代中国怎样的科考制度?
红山文化,为什么这么红?
东西问
文明互鉴,理性对话
最新文章
短评:从悟空“西方取经”到哪吒“魔童出海”|东西问
明清中国瓷传遍欧洲,为中西交往带来了什么?|东西问
中国独角兽企业如何在国际持续“出圈”? | 东西问
短评:亚冬会奏响亚洲文明交流乐章|东西问
颂德通猜:北京灵光寺佛牙舍利赴泰供奉有何重要意义? | 东西问
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研究?|东西问
王炳华:新疆考古的意义不局限于新疆 | 东西问
追忆项楚:让冷门绝学不“冷” 助世界读懂敦煌|东西问 · 逝者
短评:春节,一场“双向奔赴”文化盛宴|东西问
清代外销玻璃画如何走进欧洲社会?|东西问
辜严倬云辞世,生前关心两岸交流|东西问 · 逝者
林家豪:马来西亚华人春节怎样办“庙会”?|东西问
郑立波:海南黎苗文化何以“出圈”?|东西问
彭靖:中美家训有何教育共性与互鉴价值?|东西问
AIGC如何助力中外游客畅游目的地? | 东西问
“伊甸园”“白蛇传”都有,中外对蛇如何又爱又怕?|东西问
贾云峰:春节申遗成功,接下来如何做?|东西问
“汉字叔叔”理查德·西尔斯解析“蛇”字演变丨汉学家·贺新春
蔡磊:东西文化中为何蛇都有神秘感?|东西问
短评:海外过新年,中国年味香飘世界|东西问
蛇为何能在十二生肖中有“一席之地”?|东西问
短评:AI与春节缘何是“绝配”?|东西问
敦煌石窟壁画中“龙”与“蛇”有何关联?|东西问
短评:DeepSeek:全球AI竞赛中的“中国震撼”|东西问
中国对联文化为何穿越千年经久不衰?|东西问
我们为何每年春节在东京塔点亮“中国红”?|东西问
世界各地汉学家祝福蛇年新春丨汉学家·贺新春
蛇年说蛇,蛇如何演化而来?|东西问
西南联大何以成为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东西问
東韻西漸|東西問邀你领取限量版紅包封面
短评:中国春节英文怎么译?|东西问
乌拉圭汉学家罗维塔:中国春节算是我自己的节日丨汉学家·贺新春
程遂营:包公文化为何在海内外光大?|东西问
为何说春节申遗人类共享?|东西问
黄晓枫:东西方灵蛇崇拜的背后,藏着怎样的精神诉求?|东西问
张旺:我这样创作《乙巳年》特种邮票“蛇呈丰稔”|东西问
斯洛文尼亚前总统博鲁特·帕霍尔:我相信“人性本善”|东西问
张勃:为何说春节申遗成功是中国年走向世界重要标志?|东西问
海蔚蓝:美术馆怎样架起中美文化沟通之桥?|东西问
王杰:春节申遗成功有何重要意义?|东西问
中国西南滇黔地区何以自古传颂《孔子之歌》?|东西问
华立:长崎何以成为日本最早的华人聚居区?|东西问
高军:乒乓球如何架起中美民间交流之桥?|东西问
米雷克·杜谢克:如何推动智能时代的东西方合作?|东西问
美国人林登:游历110多国,为何最终以中国为家?|东西问
安东尼·卡蒂:如何从国际法视角看待南海局势?|东西问
杨济铭:琼剧为何流行东南亚?|东西问
短评:TikTok为何是美国网民的心头好?|东西问
约瑟夫·波利希:音乐可让美中更好理解彼此|东西问
短评:加州大火非惟“天时”不好,抑亦“人谋”不当|东西问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