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春节,一场“双向奔赴”文化盛宴|东西问

文摘   2025-02-06 15:55   北京  



中新社记者 崔白露

首个申遗成功后的春节假期落下帷幕。中外游客“双向奔赴”,春节文化全球共享,成为蛇年新春亮点。
据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5日最新数据,2025年春节假期,全国共1436.6万人次中外人员出入境,其中内地居民出入境767.1万人次、港澳台居民573.7万人次、外国人出入境95.8万人次,分别较去年春节同期增长5%、5.6%和22.9%。
春节长假延长、免签国家增加、国际航班增多、海外春节活动丰富等因素,都为中国人的出境游提供动力和便捷。同时,在免签范围扩大、入境签证便利化、首个“非遗版”春节的多重效应下,越来越多外国游客选择反向“打卡”,体验原汁原味的中国春节。
2025年1月15日,福建福州,“中国年味之旅”全球达人游中国系列活动拉开帷幕。图为“薄如纸”的肉燕皮令国际旅游达人赞叹。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在走出去与迎进来的“互换过年”中,中国民众可以在伦敦特拉法加广场欣赏舞龙舞狮,在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的春节庙会上逛吃逛喝;外国民众也开启了“沉浸式”“特种兵式”旅游,身着中式服装,品尝地道中国美食,体验地道中国春节民俗。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中,中外民众感受着春节蕴含的同一份喜悦与期盼。

当地时间2025年2月1日,旅法华侨华人乙巳蛇年春节庙会在巴黎举行。图为当天的舞龙表演。中新社记者 李洋 摄

科技赋能下,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也为这场“双向奔赴”注入新的活力。
TikTok等短视频平台上,许多海外游客纷纷上传逛灯会、写春联、看英歌舞等非遗民俗,向万里之外的家人朋友传递新春的喜庆祥和;而涌入不少外国用户的小红书上,“外国人眼里的春节”“外国人的第一届春晚”等话题引发广泛讨论,中外网友围绕“怎么过春节”“红包怎么包”展开暖心互动,了解对方文化,互送春节祝福。
真诚、友好的交流与分享,让春节在世界范围内“飞入寻常百姓家”,更让“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现实。许多网友表示,这一刻,人类同属一个“地球村”的感受从未如此生动而具体。
伴随中国走向世界的脚步加快,春节早已走出国门,成为世界普遍接受、认同和欣赏的中华文化符号。这一世界文化交流的盛大节庆,不仅为各国人民打开一扇了解中国的窗口,也在不同文化间架起一座交流之桥。
如今,全球约五分之一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近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春节民俗活动走进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在共庆春节中,人们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加深了相互间的理解与友谊。
2025年1月31日,浙江磐安双峰乡举行“念想双峰·羊家有喜”羊味年系列活动,吸引中外游客参与。图为国际友人装扮成“状元郎”参加活动。郭丽泉 摄
岁岁年年,共欢同乐,嘉庆与时新。从“中国年”走向“世界年”,春节这一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正不断焕发活力与光彩,双向多向奔赴,书写着文明交流新篇章。


文字编辑:徐皇冠
图片编辑:崔楚翘
值班编辑:王宗汉

张旺:我这样创作《乙巳年》特种邮票“蛇呈丰稔”


斯洛文尼亚前总统博鲁特·帕霍尔:我相信“人性本善”


为何说春节申遗成功是中国年走向世界重要标志?


东西问
文明互鉴,理性对话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