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亚冬会奏响亚洲文明交流乐章|东西问

文摘   2025-02-08 15:14   北京  



中新社记者 崔白露

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2月7日在哈尔滨开幕,来自亚洲34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名运动员相聚冰城,共赴这场“冰雪同梦、亚洲同心”的体育盛会。
2025年2月7日,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开幕式在哈尔滨举行。图为主火炬点燃。中新社记者 赵宇航 摄
这是继1996年哈尔滨亚冬会、2007年长春亚冬会后,中国第三次成为亚冬会东道主。本届参赛国家和地区数量、运动员人数均创亚冬会历史之最,选手将在为期12天的赛程中角逐出64个比赛项目奖牌。
作为亚洲地区冬季运动重要平台,亚冬会是亚洲冰雪运动从小众走向多元的历史缩影,也承载着亚洲人民对和平、发展、友谊的共同愿望和追求。
19世纪末20世纪初,滑雪、滑冰、冰球等冰雪运动在欧美国家普及,催生出具有竞技性和规则性的现代冰雪运动。受制于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差异,冰雪运动长期局限于少数欧美国家。1986年的首届札幌亚冬会举办时,亚洲仅有7个参赛国家及地区的293名运动员参赛,大部分国家还未起步。
近40年来,随着亚洲经济腾飞,社会加快发展,越来越多亚洲国家和地区跨越地理和气候藩篱,积极投身冰雪运动,并在国际赛事崭露头角,甚至跻身冰雪运动强国之列。
本届亚冬会,沙特阿拉伯、柬埔寨等非冰雪地区运动员首次踏上亚冬赛场,新加坡、泰国派出史上最大规模代表团。这些突破背后,既展现了亚洲人民对冰雪运动的热情与追求,更折射出亚洲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全球影响力的跃升。
亚冬会的魅力并不止于竞技,也在于多元文化的共振。开幕式上,代表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舞者身着七彩霓裳,演绎亚洲文明的多姿多彩、美美与共;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分会场,中国天坛、黎巴嫩巴勒贝克神殿、中马友谊大桥等冰雕美轮美奂,展现亚洲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城市风貌;赛场内外,沙特代表团来华“取经”、多国技术团队协作办赛、哈尔滨市民用流利英语迎接八方来客……差异不是隔阂,而是交流互鉴的契机。
2025年2月7日,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开幕式在哈尔滨举行。图为开幕式现场文艺展演。中新社记者 赵宇航 摄
亚冬会生动诠释着亚洲山水相连、人文相亲,在文化上求同存异,美美共享,在冰雪运动上的互学互鉴,共同进步。
作为亚洲大家庭一员,从北京奥运会“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到北京冬奥会“一起向未来”,从杭州亚运会“心心相融,未来可期”到哈尔滨亚冬会“冰雪同梦,亚洲同心”,中国将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精神内核一以贯之,以体育促和平、促团结、促友谊。
近年来,中国冰雪经济发展不断提速。本届亚冬会既延续了北京冬奥会“绿色、共享”的办赛理念,又创新推动“冷冰雪”向“热经济”转化,以冰雪运动撬动文旅消费与产业升级,为可持续发展注入动能。
2024年12月21日,第26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正式开园。本届冰雪大世界以“冰雪同梦 亚洲同心”为主题,迎接2025年亚洲冬季运动会。图为第26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主塔“亚洲同心”。(无人机照片)中新社发 于琨 摄
借助冰雪运动、冰雪经济、冰雪文化,中国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搭建起一座共同发展之桥、文明互鉴之桥,为促进区域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将亚洲命运共同体理念融入冰雪盛宴。
纷飞的雪花千姿百态,不同文明各具风采,期待亚冬会以冰雪运动为弦,奏响亚洲团结友谊、文明交流华美乐章。


文字编辑:王宗汉
图片编辑:崔楚翘

张旺:我这样创作《乙巳年》特种邮票“蛇呈丰稔”


斯洛文尼亚前总统博鲁特·帕霍尔:我相信“人性本善”


为何说春节申遗成功是中国年走向世界重要标志?


东西问
文明互鉴,理性对话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