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首个“非遗版”春节的东风,人工智能(AI)正与春相伴,欲把春留住。真是应了中国的那句古诗词,“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对AI来说,春节的历史、风俗等相关知识,它无所不知;生成拜年照片、视频和歌曲,它无所不成;设计年货、预测春节档票房,它无所不能……春节文化的方方面面,可谓均有AI元素,AI正以其婀娜多姿的魅力,与春共舞,为人们提供全新的过年体验。2025年1月28日,舞蹈演员在春晚后台与人形机器人H1互动。(中新网受访专家杭州宇树科技负责人供图)
有评论指,当下,AI与春节堪称“绝配”,诚哉斯言!缘何这么说?时下的春节虽然延续自古代,但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有的年味儿淡了,但由于AI等新兴技术的出现,有的年味儿却也更浓了。把一张自拍照传给豆包、Kimi等AI工具,就能得到生成的蛇年专属拜年美照、拜年视频,可以极大满足用户对新年问候的个性化需求。AI还能帮助用户定制个性化的春节文创品、年货等等,在新年礼物上体现每个人的独特心意。再如百度文心智能体平台推出的“34省智能体”,其以语音大数据挖掘和合成技术生成每个用户的地道乡音,通过一键与AI“打电话”等方式,即可获得专属个人的沉浸式过年体验,不仅能听懂各地方言,回答吃喝玩乐、旅游订票等个性化问题,还能以乡音与视频聊天,让人产生他乡遇亲人、遇旧知、遇乡亲之感,充分满足人们的“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何等的亲切!AI解决了许多人拜年祝福语“千篇一律”的单调,使人们能够根据对方的职业和近况等信息,生成更有温度、更具针对性的祝福语。在购置拜年礼品犯难时,AI能够根据职业、年龄、爱好等信息,通过大数据实现“精准推送”,让春节期间送出的每份礼物别具心意。AI还能根据一家人往年的照片、视频等素材,一键生成暖心短片,辞旧迎新,回忆过去,展望新年。得益于AI,人们对新年的美好向往和欢度春节的期望,更能突破时空的界限,传递于人们的心间。通过生成相关文字、图片与视频,AI能帮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更轻松地理解春节的习俗、传说和意义。AI在社交媒体上的应用,也让更多春节祝福、图片和视频迅速传播,拉近了世界各地人们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彼此间的理解和互动,把春留住。与AI技术结合的增强现实(AR)与虚拟现实(VR),还能让世界各国民众参与逛“云庙会”等一系列春节“云活动”,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庆中国年。2025年1月26日,重庆綦江首届数字灯会在翠屏山景区启幕,该灯会设有数字AR灯组,通过AI的数字程控,将应用程序、音乐、景观小品相结合,民众只需扫描二维码,就可与灯展进行沉浸式互动。中新社记者 周毅 摄
成为“非遗”的春节,已然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在全球化的今天,对不同语言处理更加“驾轻就熟”的AI,定能通过既丰富又多彩多姿的形式,助力春节文化走向世界。业内人士指出,AI应用将继续井喷式增长,而DeepSeek已给全球AI业带来新年的“中国风”。毋庸置疑,AI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将使其与春节的相配相伴更紧密。未来,人们对世界中国年的庆祝也会一年比一年更精彩。不管在世界哪个角落,如果你赶上春,请千万和春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