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保卫战系列之附录:各军撤退情况

百科   2025-01-14 11:57   上海  


南京保卫战,中国军队牺牲之巨,与高级军官幸存比例之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不得不令我们试图回想一下,在1212日下午唐生智小范围内宣布弃守南京后,守军的大小指挥官们都做了些什么。

~

卫戍司令部

早先为防止官兵私自渡江,唐生智宣布,所有船只均交36师保管,其他部队不允许私藏船只,违者军法处置。然而,在并没有为所有部队预留足够船只的情况下,卫戍司令部参谋长周斓却将江阴江防司令部的一艘货运船留下,停泊于煤炭港。唐生智、罗卓英、刘兴等人,均依此船得以逃脱。

除卫戍司令部直属人员外,其余宪兵及首都警察部队损失极大,首都警厅原有6000余人,突围后至汉口统计仅余不足千人,宪兵损失亦相当之大,仅教导第2团牺牲和失踪者即达2000余人,该团存余仅4个连的兵力,据此看警宪部队应有超过1万的人员损失。

卫戍司令部牺牲者:

宪兵副司令,首都警察厅厅长兼南京市长萧山令、参谋李百威、兵站部长俞天受、江防司令部参谋长徐师丹等;

~

74

军长俞济时在121217时会议结束后,派军部李参谋将撤退命令发送给51师师长王耀武,随后与58师师长冯圣法乘船渡江。此时51师、58师主力均在水西门内外阵地上,王耀武对51师的2个旅下令,分别向下关、八卦洲集结渡江(推测58师也是类似的命令),而该2个师主力在冲出水西门时遭日军第6师团阻击,牺牲数千人。

王耀武

不过俞济时还算顾及下属性命,据王耀武回忆,军部张副官说,‘军长见战事失利,派人在浦口准备了一艘小火轮,每次可运300多人,叫我来接你和部队’”。王耀武带部分手下上船后,令师部副官赵汝汉带部分士兵协同张副官接应74军官兵,一夜往返接运数千人过江,后还有部分自行过江人员,74军幸存者总计超过5000人。另据51师后勤参谋吴马回忆,该师撤至开封时尚有3000名官兵,后来陆续还有归队者,58师则在突围中承担前锋损失较大,《抗日战史》中称该师仅有约1/3人员渡江幸存,因此王耀武回忆74军撤出者超过5000人应该是合理的。

74军牺牲者:

58174旅副旅长刘国用,51302团团长程智等

~

87师(71军)

87师各部分散于中山门、光华门外的诸多阵地上,师长王敬久在1210日后将指挥部搬往教导总队参谋处所在地富贵山地下掩体,以教导总队参谋刘庸诚之回忆,“王敬久整日待在邱清泉的屋子里,总是吸烟、打瞌睡”,而刘亦称,王敬久在撤退会议后,只是通知了在明故宫附近待命的一部87师部队撤退,没有回富贵山指挥所。

261旅旅长陈颐鼎回忆,他的指挥部在1212日午后15时就和上级失去了联系,直到当天夜晚也没有接到撤退通知,1213日凌晨2时后,陈颐鼎与260旅旅长刘启雄商议,沿城外公路向下关后撤,路遇一个师部参谋,才得知军长王敬久和师长沈发藻已经在前一天下午渡江了。

刘启雄

陈颐鼎在渡江时险些淹死,幸亏有教导总队一位战士的搭救才得以脱;而刘启雄则没有这么幸运,他在岸边辗转没有寻得过江的办法,转回南京市内进入难民营,后遭日军搜出被捕,汪伪政权成立后赴周佛海处任职,后事不详。据《抗日战史》记载,87师为南京守城部队幸存者最少的一支,成功渡江者仅300余人。

71军牺牲者:

259旅旅长易安华、519团团长谢家珣、师军医处高级军医徐檀坡等

~

88师(72军)

88师师长孙元良在参加突围布置会议的时候,该师已经所剩不多,262旅和264旅主力大部牺牲在了雨花台,仅剩军补充旅和523团部分兵力在城墙附近继续抵抗。

补充第1团代理团长高健回忆,1212日晚,孙元良令(不清楚是电话联系还是派人员转告,据后文高与吴前往宪兵司令部寻找孙,似乎孙是使用了宪兵司令部的电话联络的,因此孙并未如有些回忆所称未通知部队就先行跑路)补充旅后撤,高健即与旅长吴求剑一同去宪兵司令部找师长孙元良,但未能取得联系。事后统计88师逃出南京者仅千余人,孙元良的去向也成为谜团,极大概率是如一些官兵一样于民间躲藏,后辗转逃出(宋希濂称孙躲藏于南京城内妓院,难成逻辑,也没有其他人对孙有类似的回忆)。

72军牺牲者:

262旅旅长朱赤、264旅旅长高致嵩、补充第1团团长华品章、524团团长韩宪元、527团团长李杰

~

教导总队

1212日下午,桂永清开完会后就急匆匆的回到城内的某旅指挥所(很可能是第2旅胡启儒部,因胡在此后就脱离部队消失不见),通知各部向下关方向突围(推测为口头通知,紫金山方向各部没有接到撤退指令)。桂随后又前往富贵山指挥部,向参谋和副官们说明情况并安排销毁文件,桂永清希望参谋长邱清泉与之同行撤离,邱冷静的回答,你先走吧,我暂留下,再和团长、营长通话,研究一下撤退办法”。随后,桂带部分参谋人员离开,并在江边找到工兵团扎的一个木筏,得以脱险。

邱清泉
深感大势已去的邱清泉静坐在电话机旁,烟一支接一支的抽,但他还是在电话线路遭切断前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第3团团长李西开回忆,12日下午5时,第2旅旅长胡启儒借口与36师接洽防务前往下关,一去不返,午后1830分,李西开接到邱清泉电话,令各部向太平门外集结。但当该团派出联络员赶到指定地点时,未见接应部队也没有得到下一步指示,而与旅部和总参谋部的电话线路均断。
20时后,第1旅指挥部也失去联系,李西开与第3团团附彭月翔、第6团团长刘子淑、第1团团长秦士铨共同商议撤退,最后大家议定向江边转移。但此时各团营长已难掌握部队,还有不少人困在紫金山阵地上,很多官兵在13日上午在紫金山上发起绝望冲锋,大部牺牲。日后调查,教导总队渡江突围者超过4000人(此数字为周振强回忆,《抗日战史》称突围者1000多人),第1旅旅长周振强与特务营百余人1213日上午乘木排渡江,参谋长邱清泉、第4团团长睢友蘭、第2旅参谋廖耀湘化装为难民得以逃生,第3旅跟随粤军从太平门正面突围,几乎全军覆没,仅旅长马威龙、第5团团长邓文僖等少数人辗转脱险。

教导总队牺牲者:

3旅副旅长雷震、第1团团长秦士铨、第2团团长谢承瑞等

~

2军团

该军团下辖41师、48师,在江防炮台一线预留了大量船只,1212日入夜后大部从周家沙、黄泥荡码头渡江后撤,是南京后撤各部中少数保留了完整建制的部队。

~

103师、112

2个师127日从镇江向南京后撤,129日到达南京,1210103师接防中山门城垣,112师一部增援紫金山,归教导总队统一指挥。

103师政训处处长李荩萱回忆,副师长戴之奇(该师师长和参谋长在江阴失守后率部分人员先期后撤至汉口,实际指挥者戴之奇)1212日晚19时接到教导总队电话前往富贵山开会,结果到了以后发现会议取消了,桂永清也联系不上,戴随后令全师从下关渡江,但到达下关后也无法寻得船只。

戴之奇

戴之奇和李荩萱后找到一段木排,得以脱险。推测112师情况与103师相似,守紫金山部队可能有部分跟随教导总队第3旅从汤山方向突围,城内部队则大部向下关方向转移。

2个师牺牲者:

112师副师长李兰池

~

36师(78军)

36师在南京保卫战期间几乎没有作战,只是初期在外围由补充团向复兴桥反攻,大败而归,随后该师大部时间充当江岸守备和北侧城门护卫的角色,掌管撤退物资并执行督战的命令。

12日下午会议后,宋希濂回师部的第一件事就是各部队严密戒备,掩护唐生智长官渡江(笔者讽:何等首要之大事)。但其他各部队蜂拥向下关,36师各警戒部队即使开火阻拦,仍然被友军冲垮,部分渡船被夺走使用,以至于78军全军1.1万人,牺牲与失踪者亦高达7000余人。36师工兵营长肖兆庚回忆,宋希濂带部分随从乘汽轮拖木船第一批渡江,不等部队收容即坐车开往徐州。

~

66军和83

2部队坚决执行了突围命令,除156师师长李江、154师师师长巫剑雄等人与少量部队由煤炭港附近偷留渡船渡江外,2个军主力以及教导总队第3旅一部,另混入其他各部队残部,总计1.5-2万人一同由太平门经紫金山北麓向汤山方向突围。最后突围失败,部队化整为零,大部分牺牲及被俘。

2个军牺牲者:

159师代理师长罗策群、156师参谋长姚中英、156468旅副旅长李绍嘉、160师参谋长司徒非、159师参谋处处长陈节、159477旅副旅长谢彩轩、159949团团长黄纪福、160956团团长蔡如柏、66军副官处处长容正平等

~


芬里尔战史研究
史海沉钩多年,发布精品文章。Das和小伙伴们的战争史研究及考证。全网同名,欢迎您的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