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第五号人物后的生活
陈伯达人生的腾飞是在1956年,八大之后,他的地位一下就排在了第五号人物,他越过了刘少奇、越过了朱老总,他在党内的地位变得举足轻重。
有意思的是,同样作为党内笔杆子、理论家的康生,这次排名在陈伯达之后,谁也没想到,资历更深的康生,会有一天地位排在陈伯达之后,真是世事难料,几度无常。
自打陈老夫子成为第五号人物之后,他的待遇也提高了不少,警卫局加强了对他的保护工作,他每次坐车出行,警卫局都安排两辆车前后跟随,一辆作为前卫车,另外一辆在后头作为后卫车。
对于这样周密的保护,陈伯达显得很不适应,他总是说自己是“小小老百姓”,如今这待遇哪还有个“小老百姓”的样子。他同警卫局抱怨过很多次,说这场面太过于气派,前后都搞两辆车子跟着,这叫别人怎么看。
尽管他抱怨了很多次,但警卫局是出于工作流程的必要性,谁让他的级别变高了呢,这要是出个什么事,警卫局那边可是脱不了干系的。因此,警卫局还是派两辆车跟随他出行,只不过拉开了前后的距离。
除了出行变得“气派”之外,他成为第五号人物之后,在全国也是名声大噪。
那时候,“两报一刊”每天发表的文章或者社论,都能看到“陈伯达”这三个字。王保春和王文耀,是陈伯达身边的秘书,对于当时走红的陈伯达,两人是有着深刻的记忆。
那时候,全国各地每天都有写给“陈伯达”的信件寄过来,两个秘书回忆,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差不多都能收到一麻袋的信件。
两人也不无感慨,说陈伯达从来都没这么“红”过。随着领导的走红,两个秘书的工作量也是陡然之间变得压力巨大。
王保春是最早跟随陈伯达的,他还是“陈办”党小组的组长,他的工作主要是跟随在陈伯达身边,每天到处跟着领导跑。那时候的陈伯达忙得脚不沾地,一天要辗转好几个地方,一会去钓鱼台,一会又得跑去大会堂,又一会在北京各大专院校来回跑。
王文耀虽然不用跟着领导到处跑,但是他的工作量更是压力巨大,他一个人整天要守着四部电话,随时作电话记录;除此之外,还要收发来自全国各地的电报、信件、文件......忙得吃饭也得掐着时间,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之外,一天24小时都得守在电话旁边。
于子云,是陈伯达的司机,他每天也是跟随着领导到处跑,因为就他这么一个司机,他可以说是24小时都得待命待岗,用“时刻准备着”这么五个字来形容他的工作,最是恰当不过的了。只要领导一个吩咐,不管是天还没亮,或是天早已黑透了,于子云都得发动汽车,立马出发。
舆论大总管
随着地位的提升,陈伯达也成了手握大权的人物,当时的他俨然成为全国的“舆论总管”。
他带着工作组进驻了《人民日报》接管各项工作,干了一个月之后,为了全身心的起草“十六条”,陈伯达就把《人民日报》的日常管理工作交给了唐平铸,他是专门搞宣传这方面的,建国后,先后担任过《解放军报》的副总编辑、《人民日报》的代总编辑。
除了管理着《人民日报》的工作之外,陈伯达还是《红旗》杂志的总编辑,但是,身兼数职的他显然没有过多的精力管理杂志社的日常工作。
因此,《红旗》杂志社的工作就交给了关锋来管理,关锋在杂志社是哲学小组的组长,在杂志社里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这个舆论大总管,管理着《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管理着新华通讯社、管理着宣传部......
这是他地位最为鼎盛的时期,当时的他直接向伟人汇报工作,他也只向伟人负责,其他人根本管不到他,由此可见,这个老夫子当时的地位有多厉害了。
党内和社会上,对陈伯达的评价也是很高,直言他是伟人的好学生、是杰出的政治家、理论家......诸如此类的崇高评价,在当时是数不胜数的,也从侧面彰显出他当时地位的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