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去看“课本里的中国”

百科   2024-09-29 10:16   辽宁  


1.学习与旅游的有机结合:

社会趋势:游学、研学营成为主流,家长和社会更关注学习与旅游的结合。

媒体推动:主流媒体如央视、芒果TV等推出相关节目,增强学习与旅行的关联性。

2.旅行构建学习的生理基础:

身体与学习的关系:学习是复杂的生理和心理过程,需要坚实的身体机能作为基础。

缓解学习压力:游学能让学生脱离课桌,通过身体运动恢复学习状态,提供多感官经验。

3.实践满足学习动机:

动机引导:当代教育从“规范行为”转向“引导动机”,游学中的体验、实践模式更能激发学习动力。

低求知学生的需求:66%的学生低求知,游学中的体验式学习能调动其积极性,提升学习效果。

4.社会经历构建学习的目标感和意义感:

生活与社会经验:游学增加对生活和社会的了解,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目标和意义。

家国情怀:通过亲身体验,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了解与热爱,建立学习的目标感和意义感。

知识与体验并重:游学不仅传授知识,更提供丰富的专业体验和情怀感悟。

长远影响:帮助学生找到学习动力和方向,提升学习效果,实现全面发展。


研学营到底该不该去?游学到底是不是智商税?怎样选师资或行程?为什么要花这个钱?


近年,各式各样的游学、研学营成为了节假日旅行的主流。即使不跟营,一部分有条件的家长也开始选择进行“课本游”,带孩子去看课文里学到的那些景点。有评论说“若不是着急赶路,语文应该是最美的学科了吧”。各大主流媒体也加入这个赛道,想要把祖国的大好河山、旅行、休闲和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挂钩。例如2019年央视推出的《跟着书本去旅行》和2023年芒果TV播出的《跳进地理书的旅行》。为什么这种形式这么火热?为什么学习要和旅游做挂钩?一方面,当然是现在家长和社会整体对学习更关注。另一方面,当然是它对提升青少年的学习状态和成绩有积极的效果。













而大连鼎狐心灵智能开发研究院作为从事心理教育研究的机构,从2010年起一直坚持国学文化游学的项目,至今已经完成游学六十四期了,在这个领域有大量的研究和观察。

01
1.旅行构建学习的生理基础


首先,“旅行”这种形式,能让身体运动起来,帮助压力巨大的少年学生们回复学习的生理基础。从教育肌应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学习不只是一个单纯的知识传达和累积的过程,不是老师、书本讲授,学生看、听就可以学会的,而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和心理过程。从生理的角度来讲,学生需要复杂的多感官输入、神经信号传达、思维理解、记忆、直到多感官输出,都做好了才能把学习转化为成绩。而这些感官和神经的操作,又需要坚实的身体机能作为基础。一个不健康的身体,确实很难支持学生的复杂学习。


而现在的学生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过多,运动过少,过早进行理性教育,童年身体运动发育缺失,身心健康程度堪忧。而即使是在身心健康的前提下,过度繁重的学习压力也容易让身体进入紧张“死机”的状态。这种时候,适当的“游学”,在主题没有脱离学习的前提下,脱离课桌,让身体运动起来,帮助身体机能从“死机”的状态中回复,同时提供大量的感官经验,能够帮助学生回到更好的学习状态。



02
2.实践满足更多学生的学习动机


其次,“游学”中体验、实践、实操的模式更符合引导当代学生,尤其是那些学习意愿度不高的学生。当代教育领域的重点早已从“规范行为”过渡到了“引导动机”,我院在2023年与大连教育学院共同进行的《大连市中小学生学习动力影响因素调研》中也已经发现,当下阻碍学生学习成绩的往往是动力不足,而不是能力或技巧不足。刚刚说过了,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身心行为,而这一行为往往需要做出大量刻意的、重复的、很多时候是枯燥无味的行为,甚至很多行为短期内得不到正向的回馈。而努力坚持做到这些行为,需要消耗大量的内在动力。


内在动力从哪里来?家长老师,包括学生自己可以大讲道理,然而最终能够推动学生做出行为和结果的,只有对学生的动机和价值观的满足。借用史蒂芬 · 睿偲博士的《睿偲动机谱图》的思维模式,每个人对“求知”,即理性思考、学习和知识积累,都有基本的欲望。然而这一欲望在不同人身上的强度并不相同。对于求知欲望较低的人来说,比起单纯理性的思考和学习,他们更倾向于从实践、经验、尝试中学习。所以对于“低求知”欲望的学生,课堂演示、实验课、科技馆与博物馆的参观、模拟项目课题研究讨论等方式更能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带来更好的成果。


而眼下有多少学生需要这样的学习模式呢?鼎狐研究院的数据是66%的学生是低求知,其中42%极低(截止2024年9月)。对于这些低求知的学生,单纯理性的知识积累难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满足他们需求,自然学习动力缺乏。而他们所需的体验式教学,学校补习机构能够提供的又十分有限,尤其对于语文、历史、地理、政治、英语、生物这些在很多学生看来是在“死记硬背”的学科。而即使是对于“高求知”的学生,体验式学习也并非毫无意义。在理性的积累和思考之余,稍微增加一些实操与应用,也能拓展他们的思维,巩固已经学会的知识。这时,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不论是建立基础的学习兴趣,还是拓展拔高,游学类的体验式学习都至关重要。



03
3.社会经历构建学习的目标感和意义感


最后,在游学中增加对生活和社会的了解,增加对国家和民族的了解和热爱,也会成为学习的目标。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问出“学习有什么用”这个问题,而我们在回答时往往会把答案引导向为了更好的工作、生活,为了家庭、民族复兴等方向。然而当学生对这些方面都缺乏身心经验,全身心只投入学习行为本身时,这些回答都没有意义。


如果一个学生没管理过金钱,对生活开销和收入没有概念,那么“为了赚更多的钱、更好的生活而学习”就变成了空话;

如果他对成人社会,对工作、职场缺乏了解,那么“为了有更好的工作而学习”就变成了空话;

如果他没有自己的梦想,对自己的人生缺乏思考,那么“为了美好的未来而学习”就变成了空话;

如果他对人际关系缺乏经验,排斥关系甚至排斥家庭,那么“为了最亲近的人而学习”就变成了空话;

如果他对民族、国家、历史文化不了解,不问时事,甚至厌恶自己的国家,那么“为了民族复兴而学习”就变成了空话;

如果他生活中什么都不想做,只是被人要求,被“做选择”,那么“为了自己,为了责任而学习”就变成了空话。

如果这些都成了空话,那么我们就没法回答“学习有什么用”。而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好好回答,学习这一行为就缺乏了目标感和意义感。而在学生学习动力普遍缺乏的时代,没有目标感和意义感的事情,更不值得更努力花跟多的时间去做。


而刚刚说到的这些“经验”,不是能被讲授的“知识”,更是在丰富的亲身体验后自身的体悟信念和情怀。能被家长老师讲无数遍,不如学生亲身体验一遍。而如果能在亲身体验时,也能有更懂得什么是信念和情怀的人进行传授和指引,则更容易建立起这样的“了解”,找到学习的方向和意义。因此,游学过程中最有价值的,不仅是知识性和专业性,更是丰富的人生感悟以及厚重的家国情怀。在这些情怀的渲染之下,在重重的体验之下,才能够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目标感和意义感,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学,学习有什么用。在鼎狐,我们也见识了无数的学生,在这样的体验下,自主选择了自己的方向,并带着更强的动力一直学下去。















所以游学到底有没有用?当然有用。尤其是我们能够“带着课本去旅行”,去好好看看“课本里的中国”时。这时,我们就能准备好我们的生理基础,体验那些课文、诗歌、道理、公式背后的意义,找到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最终了解自己是为了什么而学习。而这份效果,不止来源于去了哪里,传授了哪些专业知识。更来自于能够获得多么丰富的专业体验,能够感受到多少的情怀。


END

大连鼎狐心灵智能开发研究院
提升团队和个人心智模式、创造精神资本、提高心灵智能。开发并推广以NLP为理论基础的有关个人成长、青少年自主提升、家庭关系和企业管理等技巧体验性课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