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村--临朐县辛寨街道古城村人文村情介绍
古城村位于临朐县城东南14公里辛寨镇政府驻地北3.5公里处,冶(源)伦(家埠坡)公路南侧,辛(寨)王(家楼)路从村东穿过。东与新王庄相邻,西接红庙子村,南界西埠西村,北靠王村楼村。聚落呈长方形,东西长456米,南北宽335米,占地面积220亩,主街南北向。
清光绪《临朐县志》载:"朱虚城汉刘章封国,在今盘阳社西南数里。
《魏书·地形志》载:“盘阳有朱虚城是也。......盘阳县治即今盘阳社,社西南有一村,俗曰古城。其地隆起,城址宛然,凡山正在其东北二十里许,指为汉国遗墟,与郦注、魏志并合。"
清康熙年间(1662~1722),宗氏十世祖宗允升自蒋峪迁此立村,因处古城遗址,取名古城。
清光绪十三年(1887)立宗允升碑载:"吾宗氏始祖宗爽于明朝洪武二年由山西洪洞县槐树村迁来,占籍于蒋峪村,十世祖讳允升由蒋峪迁此建村,定名古城。"
全村现有宗、辛、许、赵、张、彭、孙、马、李、巨、钟、王等姓,312户,1026人,均为汉族。宗姓占全村总人口的95%。
立村至清宣统二年(1910),属临朐县仁寿乡盘阳社;宣统二年至1929年,属七贤区盘阳社;1930年属第二区盘阳乡;1945年1月属临东县盘阳区;8月,临东县撤销,盘阳区复归临朐县,属之;1952年属第三(盘阳)区丹河乡;1956年属辛寨区丹河乡;1958年撤区并乡,属盘阳乡;同年9月,属辛寨人民公社;1984年社改乡(镇),属盘阳乡;1993年撤乡建镇,属卧龙镇;2007年卧龙镇并入辛寨镇,属之。
全村耕地880亩,其中平原地810亩,丘陵地70亩。土质以棕壤和棕壤性土为主。
20世纪90年代前,粮食作物种植小麦、玉米、谷子、地瓜等,蚕茧、黄烟为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田内路边遍植桑树,全村有高干桑5000多株,专用桑园70多亩,年养春、秋两茬,放蚕种300多张,收入10余万元。
80年代建成黄烟生产基地,全村每年栽种黄烟200多亩,收入10多万元。
1996年,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改造,万亩丰产方开发,村居其中,桑树全部被伐光,不再种植黄烟。改以种植粮食为主,全年粮食总产达80多万公斤。
21世纪以来,调整种植结构,新上樱桃大棚8个,年总收入达30多万元。
家庭养殖以传统畜禽猪、蛋鸡、肉鸭为主,村东、村北、村南设养殖小区3个,有养鸭大棚12个,养猪场30多个,养鸡专业户5家,狐狸养殖户1家。正常年份养殖户年均收入2万元至3万元。
村人经济意识强,工商服务业发达。主要以建筑、运输、餐饮、农副产品加工、商品批发零售、农田耕播为主营业务,从业者120多人。有6户经营油坊,1户加工销售灰膏,6家饭店,4处日用百货门市,家电、服装、煤炭、玻璃等专营店铺各1家,10户货物运输,1处三农服务站,村民就业门路日趋多样,收入水平稳步提高。
村民营企业起步早、门类广、发展快。至2010年全村民营企业10余家。
1977年春节,全村通电,户户用上电灯。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基本普及。近年来,空调、电脑等高档产品也进入农户,村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村民吃水原以院内自备小水井潜水泵抽水为主。2006年,村民全部吃上县自来水工程所供自来水。
1982年开始新村规划,现已全部建成砖瓦结构住房。
1986年,修建2条宽9米、1条宽6米的南北大街。2005年,建成2条宽9米的东西大街,并投资40万元,将5条大街全部水泥硬化,总长2130米。2008年春节,安装路灯40盏,实现村庄亮化。
20世纪70年代前,全村农田灌溉全靠丹河水库,因处干渠下游,遇到干旱年份,水量不足,作物受旱严重。
1969至1972年先后在村南和村北挖30米长、20米宽、12米深的蓄水池两座,后又连续打机井19眼,使全村800多亩耕地得到灌溉。
20世纪50年代设初级小学。1968年设联中,1970年联中撤销,1986年新建学校,占地面积4亩,有教室14间,教师11名,在校学生107人。
新中国建立后,全村考出本、专科毕业生65人。
1968年实行村办合作医疗,设合作医疗室,配赤脚医生4人。现有卫生室1处,医务人员4人,全村85%的农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荣获省、市级荣誉称号的有:
宗先勋,曾任卧龙教委副主任。1983年3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1980年5月被中共昌潍地委、昌潍地区行署评为潍坊市先进工作者。
宗培诺,曾在辛寨铁木联合厂工作。1973年11月被中共山东省委评为治理海河先进工作者。
宗培训,盘阳初中副校长,1995年9月荣获潍坊市人事局、教育局优秀教师称号。
1945年8月15日,侵华日军投降,盘阳区在古城召开庆祝大会。
革命烈士宗平林,1923年生,1942年3月参加革命,班长,1945年1月在沂水牺牲。
1977年,县文管所曾在村内发现汉代铜钱。
2010年,考古人员在村麦田中发现一处原始社会龙山文化村落遗址。除陶豆、陶鼎等日常生活用品,遗址中还发现了石斧、石凿等生产用具。村落遗址中发现的壕沟与柱础,有助于考古人员研究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村落结构。
新中国建立后,中共村支部书记及任职时间为:宗圣然(1955.1-1962.2)、宗焕训(1962.2-1966.2)、宗福林(1966.2-1975.12)、宗培荣(1975.12-1997.3)、宗培超(1997.3-1997.5)、宗培芝(1997.5-1997.12)、宗群然(1998.1-1999.6)、(2000)空缺、宗培世(2001.3-2003.11)、宗培训(2003.11-2005.11)、宗培世(2005.11-)。
村行政负责人及任职时间为:宗会然(1955.1-1957.8)、宗焕德(1957.8-1958.6)、宗培祯(1958.6-1959.10)、宗培让(1959.10-1961.6)、宗会然(1961.6-1964.2)、宗福林(1964.2-1966.2)、宗焕训(1966.2-1975.12)、宗先禄(1975.12-1980.12)、宗培东(1980.12-1984.10)、宗培超(1984.10-1997.3)、宗培树(1997.3-1997.5)、宗培丰(1998.3-1999.3)、宗培世(1999.3-2002.3)、宗培才(2002.3-2004.11)、宗培世(2004.11-)。
来源:《临朐村镇志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