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的记忆】从临朐二中到北京大学​---三进二中的回忆(高峰岗)

文化   2024-12-20 23:53   山东  
国内外临朐人联谊合作的实体平台,联系:13963620706  投稿邮箱:zfs228@qq.com
【出彩临朐人】许其亮|吴汉圣|李炳军|赵永清|张金良|刘仲原|王琳|董志勇|李咏梅|苏兆伟||冯继康|刘光烨|《天南地北临朐人》上线|临朐 叙(王庆德) |城关街道李家庄村幸福公寓对外开放(附联系方式)|威海军分区临朐籍原领导王顺太到临朐名人馆指导工作|北京督学吕世彦到临朐名人馆调研指导|临朐名人馆、临朐乡土文献馆藏中心征集资料启事|弥南村张氏文化研究联谊会启事|征集临朐家谱启事(长期有效)||临朐人张龙江|临朐乡贤民俗交流推进会议召开|临朐“许氏思忠后裔族谱分发仪式”举行|夏克论回忆录全集(收藏版)|马常海任潍柴党委书记、董事长|临朐县傅氏文化研究联谊会隆重成立|【报告文学】临朐有个李家庄(全集·作者:傅绍良)|临朐县民俗乡贤文化研究会关于成立家谱专业委员会及人事任命的公告|临朐全羊宴美食文化研究推广平台成立运行的公告|省委书记林武到临朐调研|公告】临朐美食餐饮产业大型公益宣传活动启事|
【珍贵的记忆】


从临朐二中到北京大学
---三进二中的回忆

高峰岗



时间虽已过去近三十年了,但当年三进二中的经历却清晰依然,仿佛就在昨天。

1975年9月,我作为冶源联中的应届初中毕业生,被村里推荐到了二中。我们这一届排序为六级,共有五个班,大约二百多名同学。我在六级一班,李兆春和王洪洲老师为正副班主任。教室是平房,一排四张课桌,南北靠墙各有一张,中间两桌并拢。我在第一排的中间,黄家宅联中来的张国新也在这一排。记得几位任课老师是:语文郝元禄,数学冯天星,化学马贞,物理李兆春,体育王洪洲。


当时,学校进驻着“贫管组”--贫下中农管理学校领导小组,权力挺大,每次学校开大会,贫管组的领导都是坐在主席台的中央。教育提倡“五七道路”,但实际上,以学为主倒不怎么强调,“兼学别样”、“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抓得却是很紧很热闹。校园里到处是菜地、猪圈,每个班都有自己的地块。隔三差五就要停课劳动搞“勤工俭学”。学校在西圈村南的山坡上开了十几亩“实验田”,我们几个班轮着开山种地。往疗养院,缫丝厂运沙那是经常的事。

除了劳动,印象深得就是搞大批判了。我们这一级在校期间,正是文革“最后的疯狂”。先是批邓小平的“右倾翻案风”,接着是四五运动、揭批“四人帮”,又加上毛泽东逝世、唐山大地震。今天是“马振扶事件”,明天是“朝农经验”,后天又来个“清华大学刘冰等人的信”。事件一个接着一个,运动高潮迭起,轰轰隆隆、吵吵闹闹。停课集会、听报告、贴大字报、办黑板报。学生放任自流,几乎没有考试,没有作业,甚至都没有正儿八经的教材。比较而言我学得就更少了,当时被“相中”挑到了公社“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连续两年参加过全县的各公社文艺大汇演,长期离校在外排演节目。记得高中化学我就上过两节课,是马贞老师讲的“元素周期表”,数学仅学过“不等式”,物理上过几节课已记不清了,不会超过十节课,内容早已忘掉了。

二年级的上学期,开始分专业班,我选择进了四班 --通讯专业班,主要学习写作。班主任老师是张乐岩和徐玲,专业指导老师是苗长海。苗老师有学问也有见识,文笔好口才也好,听他讲课是一种享受。记得粉碎“四人帮“不久,报上登了郭沫若先生的一首“水调歌头--粉碎四人帮”,苗老师领我们学。那天,苗老师的开场白是这样的:“郭沫若先生是学贯中西的大文豪,当年曾写出《凤凰涅磐》等名播天下的好诗。但是这首水调歌头,尽管宣传得纷纷扬扬,我却不敢恭维。不过规定要学,我就领着大家学一下”。还记得1976年冬天的一个上午,天上飘起了雪花。上语文课了,苗老师头顶雪花走进教室,他这样说道:“今天咱们学鲁迅先生的《祝福》。这本来是上学期末的课,但这篇文章的氛围应该是冬天,最好是下雪天。今天下雪了,咱把别的课放一下,先学这一课”。老师动情地讲,同学们专心地听,都入迷了。这堂课的效果实在是太好了,到现在我几乎还能把《祝福》全文背下来。


1977年7月我高中毕业,离开了二中。

我第二次进二中的时间较短,前后大概有三个月。

或许是上学期间曾在大众日报发过“豆腐块”文章的缘故,毕业后我被学校推荐到了冶源公社通讯组,成了挣工分的公社专职报导员。不久,县里组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团”(简称基建团),每个公社都成立了基建连,我成了冶源公社基建连的连文书。先是在海浮山开山炸石,后来又到了大关水库建设工地。

在水库工地上,迎来了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考试是在冬天。我报考了文科。记得语文试题有古文翻译“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有名词解释:高瞻远瞩、居心叵测、明火执仗、呕心沥血等。作文题目“难忘的一天”,据说当时有近80%的考生跑题,写成了“难忘的一件事”,我也在此列。结果,成绩没上初选线。

听说二中办了个中专辅导班,当时想上学的欲望很强烈,便于1978年4月从水库工地撤出,第二次进校,参加了这个辅导班。房学贤老师给我们上的物理课。辅导班三十人左右,多为八级应届生。当时,中专、大学考试是分开进行的。中专主要考初中的知识。我想自己高中基础太差,参加高考不行,但初中课拉下的不是太多,突击补习一下,应该没大问题。这样跟班学了三个来月,参加了当年的中专考试。

实在想不到,中专考试又落榜了,落得干干脆脆连个响声都没有。我当时的情绪一落千丈,上学的念头一点也没有了。回到村里只是拼命的干活,刨地、运粪、收庄稼。开始还很累,可干着干着也就适应了,感觉干农活比复习考学省心省劲多了。

就在这时,记得是1978年9月的一天,张乐岩老师到了我家,动员再回学校复读。当时我就拒绝了。可过了没几天,马学声老师又找到了我父亲,要我回校参加文科班的学习。我想自己中专都考不上,怎么可能考大学呢?这不是天方夜谭吗。再回学校学一年,若还是考不上,那不丢死人了,我是真的不想复读了。但我父亲态度非常坚决:“不用你干活,你要么回学校复习考学,要么出去玩去”。这样,我只好硬着头皮第三次进了二中。

记得回学校那天,由于不好意思见熟人,我是沿着后水渠从后门悄悄溜进来的。那天学校召开高考祝捷大会,学校专门把我们这些落榜生招来感受气氛。主席台上,考进清华大学的张国新代表新生发言。坐在台下的我心里一阵阵发热,脸上一阵阵发烧。

进校一周后班里第一次摸底考试,考语文和数学两门课。我语文成绩还说得过去,数学就惨了,考了38分,全班倒数第二。我倒吸了一口长长的凉气。

所谓复习,对我来说其实完全就是新学。历史、地理课过去从没开过,教材没见过;政治课过去只是跟着搞大批判,今天批这个,明天斗那个,真正的政治理论没学过;数学就更有意思了,当时我知道的最深的知识是“勾股定理”,记得有一次学三角函数,我对正切360度百思不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才180度,怎么能有三角函数正切360度呢?我就此向教我们数学的王景陶老师请教,当时,王老师被我这莫名其妙的问题问得莫名其妙。由于数学与班里同学的差距太大,没办法我只好靠晚自习后加“小灶”往上赶,用了近半年时间才赶上来。

文科班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是马学声。他主张“大语文”概念,课堂上讲得并不多,也很少用板书。但他亲自给我们编写了大量的课外辅导材料,有古文,有现代名家散文,有中外名著介绍,有当时对越自卫反击战英雄事迹材料,有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所有语文课本中的生字生词,还有中学生常用词语汇编,等等。这些课外教材对夯实我们的基础,丰富我们的知识,起了很大的作用。最令人难忘的是马老师擅长针对学生实际,分析高考形势,使每个同学都有学好、考好的信心。在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每一个同学的学习欲望和信心方面,马老师有着高超的艺术,简直可以说是出神入化。记得高考前一个来月,课间在路上遇到了马老师。马李师跟我说:从连续几次的摸底考试情况看,今肯定能考上。若发挥好了,可以考进山大甚至北大。即使临场紧张发挥的不好,也能多取般院校。既然肯定能考上,你还紧张什么?听了马老师的话,我的心情放松了许多,高考时也从容了许多。

几个任课老师为我们真是费尽了心血。记得历史、地理两门课都是赵承均老师上的。当时没教材,赵老师就自己动手编写油印,一摞摞、厚厚的,我们就看、就背,真是两手油腻满脑子试题。赵老师是山师大历史系毕业的,地理课也基本上是现学现教。为了能让我们把地理课学好,当时赵老师还到五井中学“劳务输出”,给那里的学生讲历史,“换”来地理专业出身的尹老师给我们上过几次地理课。那时学校办公条件差,没有台灯。赵老师的视力不好,有一次,晚上我偶尔路过他的办公室,只见赵老师坐在办公桌上面放的一把椅子上,正凑近日光灯皱着眉头看教材--这一幕永远定格在了我的脑海中。

第三次进二中,近三百天时间,我没看过一场电影,没看过一次电视,没休过一个星期天。正月初一那天我还躲在家里看了一天的书。十个月,我的体重轻了整整十三斤。

1979 年的7月我参加了高考。

这一年,我走出了二中的校门,走进了北京大学。


本文作者高峰岗 高中六级学生,工作单位:山东省政协。

山东品牌展示点击下图即可阅读全文

点击即阅读文章

欢迎转发、欢迎点赞、欢迎留言↓↓↓↓↓↓↓↓↓↓↓↓↓↓↓

乡土临朐
临朐人全球乡情、文化、经贸合作平台:乡土文学、民俗传说、影像故事、历史记忆的交流平台,临朐游子的成长与创业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