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中美在气候议题上展现出“欣欣向荣”的合作态势,两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展开激烈的技术博弈,整体态势不容乐观,其中双方核心认知与顾虑主要聚焦在以下三点: (一)人工智能技术竞争 中美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首先是技术竞争,中美在人工智能领域竞争的本质是锚定高科技产业制高点和高价值链顶端的“攻守之战”。为阻挠中国进一步提升核心科技竞争力,美国政府已采取多项技术封锁行动,尤其是对中国人工智能和半导体实施制裁。2023年,美国总统拜登签署《关于安全、可靠和可信地开发和使用的人工智能的行政命令(Executive Order on the Safe, Secure, and Trustworthy Development and Us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其中特别强调保护知识产权、在全美范围内推动人工智能研究等,以确保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处于技术领先地位。[4] (二)人工智能应用“武器化” 在地缘政治与政治极化背景下,中美双方均担忧对方将人工智能“武器化”。2024年5月14日,中美举行人工智能(AI)政府间对话首次会议,美方技术团队直接表达对中国是否同样关心AI大模型的“存在性风险”[5]这一议题的关注。[6]虽然中美均不约而同加快人工智能在本国军事领域应用,但人工智能“武器化”的前景与信息不透明度仍引起双方对彼此猜忌与担忧。 (三)人工智能治理规则竞争 中美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事关双方在以其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国际标准制定中的战略话语权。美国与其盟国寻求建立“民主技术联盟”,将中国排除在国际标准合作外,确保技术标准和安全倡议与盟国利益、西方价值观保持一致,加大对中国人工智能审查与制裁,保持自身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垄断权。[7] 2020年,美国宣布加入由七国集团(G7)发起的、旨在推动盟国和民主国家的人工智能合作的“人工智能全球合作伙伴组织”(GPAI)。2021年,美国信息技术和创新基金会(ITIF)发布报告认为,拜登政府应确保GPAI专注于联合盟国力量、更好地在人工智能领域与中国展开竞争,而非受欧盟影响、致力于管控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8]
[1]澎湃新闻:《中美气候会谈落幕:缩小分歧,为COP29大会创造合作氛围》,2024年9月7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653564[2] 参考消息:《克里:美国将与中国合作 我们永远不会用气候问题和中国交易》,2021年1月28日,https://news.ifeng.com/c/83OPKnmKXf6[3]中国生态环境部:《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2023年11月15日,https://www.mee.gov.cn/ywdt/hjywnews/202311/t20231115_1056452.shtml[3] 上观新闻:《观察家 | 中美人工智能领域发展新态势》,2024年1月14日,https://new.qq.com/rain/a/20240114A064L400#[4] The White House, Executive Order on the Safe, Secure, and Trustworthy Development and Us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ctober 30, 2023,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presidential-actions/2023/10/30/executive-order-on-the-safe-secure-and-trustworthy-development-and-use-of-artificial-intelligence/。[5] “存在性风险”(Existential Risks),即AI可能被用于控制和制造核武器、化学和生物武器给人类带来的毁灭性风险[6] 李亚琦、何文翔:《美国观察|中美人工智能政府间首次对话,最前沿的合作效果如何?》,2024年5月24日,https://fddi.fudan.edu.cn/50/5f/c21253a675935/page.htm[7] 上观新闻:《观察家 | 中美人工智能领域发展新态势》,2024年1月14日,https://new.qq.com/rain/a/20240114A064L400#[8] ITIF, Who Is Winning the AI Race: China, the EU, or the United States? — 2021 Update, January 25, 2021,https://itif.org/publications/2021/01/25/who-winning-ai-race-china-eu-or-united-states-2021-update[9] 中国生态环境部:《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2022年6月13日,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6/14/5695555/files/9ce4e0a942ff4000a8a68b84b2fd791b.pdf[10] Coeckelbergh, M., AI for Climate: Freedom, Justice, and Other Ethical and Political Challenges, AI Ethics, 1, 67–72 (2021), https://doi.org/10.1007/s43681-020-00007-2.[11]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孙成昊:《“二轨外交”仍有巨大潜力可挖》,2024年5月17日,https://ciss.tsinghua.edu.cn/info/zmgx/7186[12] Jenkins, J. D., Mildenberger, M., & Stokes, L. (2020). Politics and the Fate of US Climate Policy. Annual Review of Political Science, 23, 355-378, https://doi.org/10.1146/annurev-polisci-050718-033805。[13] 李亚琦、何文翔:《美国观察|中美人工智能政府间首次对话,最前沿的合作效果如何?》,2024年5月24日,https://fddi.fudan.edu.cn/50/5f/c21253a675935/page.htm[14] Roff, H. M., & Danks, D. (2020). AI and National Security: Risks, Ethics, and Future Directions. Journal of Eth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2(4), 313-329, https://doi.org/10.1007/s10676-020-095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