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观察》129 | 新一轮巴以冲突中的美国立场及未来趋向

文摘   2024-12-20 21:02   北京  



编者按
《美国观察》是在中华美国学会青年分会支持之下,由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战略青年(CISS Youth)推出的专注于观察美国的栏目,既有围绕美国问题的基础研究,也有针对美国问题的深度思考。投稿要求和联系方式详见:《美国观察》长期征稿启事

稿件一旦录用将提供有竞争力的稿费(单篇400-500元),并有机会参与CISS实习生项目和战略青年的后续活动。优秀稿件将推荐至具有影响力的媒体平台,已有部分稿件被“中美聚焦”、澎湃新闻等转载。


本文作者:魏如连,山东大学法学院硕士生


自2023年10月7日巴以爆发新一轮冲突以来,加沙战火已延宕300余天,到目前为止,和平曙光尚未出现,波及范围却有逐步扩大之势。在本轮冲突中,美国作为交战方以外最重要的参与者,在外交场合、军事援助、舆论引导等方面深度介入,其自身立场以及相应政策行为深刻影响本轮巴以冲突走向。本文主要通过梳理美国在加沙冲突后于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历次巴以相关会议中的表态发言,分析其在巴以问题上的主要立场,并结合大选结果研判美国的未来政策选择。


冲突初期:以色列阵营的“排头兵”


(一)第一时间的坚定支持


在历届美国政府的中东政策整体战略中,以色列始终保持其独特地位,在各类冲突中总能得到美国的无条件支持,以至于形成明显政策惯性。自联合国成立以来,截至本轮巴以冲突前,在36项被常任理事国否决的巴以问题相关决议草案中,有34项是被美国否决的,其中无一不是有利于以色列的结果。


10月16日,加沙冲突爆发9日后,加沙地带空前规模的人道主义灾难已经出现时,联合国安理会第一次就该问题进行讨论,并对俄罗斯提出的要求停火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该草案因美国、英国、法国以及日本反对而被否决。美国在解释性发言中阐述自身立场,表达对哈马斯的谴责,将加沙的人道主义危机归咎于哈马斯的行动,强调对以色列行使自卫权的支持,表明因该草案未能明确谴责哈马斯而反对,声称安理会以及国际社会应当“明确谴责哈马斯,并重申以色列根据《联合国宪章》享有固有的自卫权”,这一态度成为了美国及其盟国的共识。[1]


然而,在两天后举行的第9442次会议上,巴西提交的S/2023/773草案在呼吁采取一系列人道主义措施的基础上,明确谴责针对平民的一切形式暴力行为,“包括哈马斯令人发指的恐怖主义行为和劫持人质行为”,而且本次会议是在10月17日阿赫利医院遭受袭击后,数百名加沙平民丧生的情况下召开的,加沙人道主义危机的迫切性日益凸显,但美国却以该草案未提及以色列的自卫权为由实行一票否决。投票结果呈现出12票赞成、1票反对与2票弃权的票型。[2]虽然本次草案遭受的是一票否决,但弃权的英国仍然同美国在立场上保持一致,均重申以色列的自卫权以及其相应军事行动的合法性。赞成国家中,马耳他、加蓬、加纳、法国、阿尔巴尼亚等国也均表明对以色列自卫权的承认。


(二)关于自卫权问题的对垒博弈


10月24日,安理会举行第9451次部长级会议,除理事会成员国之外,六十多国代表被邀请参加本次会议,各国对本国立场进行阐述。[3]在这次会议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与阿拉伯国家形成明显的立场对立。是否承认以色列的自卫权意味着是否认可以色列军事行动的合法性。因此,以色列的自卫权问题成为双方关注的焦点。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依然将全部责任归咎于哈马斯,并做出了着重攻击,继续强调以色列拥有自卫权,但第一次对以色列作出了需要避免伤害平民的要求,这主要是由于以色列在加沙地带军事行动所造成的平民伤亡持续扩大,美国需要考虑到因其支持以色列而受损的人权维护者形象。法国、马耳他、加蓬等国对于此前承认以色列自卫权的表述也附加了应当尊重国际人道法原则的限制。阿盟及阿拉伯国家代表则从以色列占领行为的非法性出发消解其自卫权的法理基础,强烈谴责其在加沙造成的人道主义灾难。巴基斯坦代表对以色列自卫权的态度,即认为“一个强行占领外国领土的国家不能对被其非法占领领土的国家援用自卫权”,这也是全体阿拉伯国家的共识。而其他大部分第三世界国家则采取对双方针对平民的一切暴力和袭击进行谴责的态度。


(三)人道主义危机持续恶化下的立场分化


在10月30日的第9462次会议上,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与儿童基金会代表详细阐述加沙地区的人道主义灾难、平民遭受的重大伤害以及联合国工作人员的牺牲情况。[4]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加沙地带的死亡人数已超过8500人,其中妇女、儿童和老人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73%。在本次会议以及第9479次、第9484次会议中,各国对以色列的态度从同情逐步转向,部分国家从仅谴责哈马斯到着重于强烈谴责其对平民施加的暴力行为,但法国、瑞士、英国与美国仍然坚持认可以色列的自卫权,虽然要求其采取预防平民伤亡措施,但依然支持其继续开展军事行动。


值得注意的是,在27日举行的第十届联合国大会紧急特别会议上,A/ES-10/L.25决议草案以120票赞成、14票反对、45票弃权的结果得以通过,而美国代表认为“大会没有谴责哈马斯的行动,这是不合情理的”,对联合国大会进行了直接批评。然而实际上,该决议在呼吁立即休战的同时,对所有针对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平民的暴力行为进行了谴责,只是没有特别将哈马斯列为谴责对象。


在加沙人道主义危机日益扩大的情况下,美国依旧把讨论重点归之于对哈马斯的谴责,乃至于过分纠结字眼细节,而非对现实情况的控制,在实质上纵容以色列军事行动的进一步扩张。


事态发展:日趋独行的“逆流者”


(一)同行盟友的日趋减少


12月1日,在卡塔尔与埃及调解下达成的人道主义休战协议维持了7天的临时停火之后,以色列国防军声明恢复在加沙地带与哈马斯的战斗。在12月8日的第9498次会议上,在各国乃至于西方国家均对停火止战做出呼吁的情况下,美国明确表明了“不支持立即停火的呼吁”,认为“停火只会为下一场战争埋下祸根”,必须以哈马斯被完全消灭作为停火的前提,实质上支持以色列继续开展军事行动以达成该目的。[5]安理会中仅有英国同美国一道依旧支持以色列诉诸于自卫权。法国提议应当“立即实行新的、持久人道主义休战”,日本则表明应当“必须立即停止敌对行动”,美国开始出现同西方盟国存在立场出入的趋势。


12月22日,阿联酋提出了S/2023/1029决议草案,要求为可持续停止敌对行动创造条件以及大规模增加人道主义援助,俄罗斯提出增补“紧急暂停敌对行动”的口头修正案被美国一票否决,再次阻止了停火可能。在这次会议上,仅有英国再次提及以色列的自卫权,对巴勒斯坦人民的同情以及对立刻停火以缓解加沙人道主义危机的呼吁已经占据了安理会主流。[6]在2024年1月12日的第9531次会议上,英国首次不再提及自卫权并呼吁“立即实行持续的人道主义暂停”,并着重表达了对以色列强制迁移巴勒斯坦人的反对以及对西岸定居者暴力行为的强烈批评。[7]


(二)对国际法院的无视与歪曲


2024年1月26日,国际法院作出裁决,认为“加沙地带的平民仍然极易受到伤害”“加沙地带的灾难性人道主义局势有进一步恶化的严重风险”,发布临时措施要求以色列“在其权力范围内采取一切措施防止针对加沙境内巴勒斯坦人的种族灭绝”,在随后31日召开的第9540次会议上,所有发言国均表达了对国际法院决定的认可,并且希望能够尽快停火。[8]但美国采取了匪夷所思的解读方式,抓住临时措施中“呼吁立即无条件释放人质”这一要求,认为只有继续开展军事行动才能达成释放人质的目的,从而将其歪曲为国际法院对以色列继续军事行动的许可,明目张胆地指鹿为马,并以“维持停火的条件不存在”为由否定安理会促成停火的尝试。


2月20日,阿尔及利亚提出的S/2024/173决议草案再度遭到美国一票否决,呈现出了13票赞成对1票否决与1票弃权的票型。在安理会形成压倒性共识的情况下,美国认为该草案“无法实现可持续和平的目标”,以未来其所提出的决议草案将更为完善为由进行了否决;[9]然而,美国在3月22日的9584会议上提出的S/2024/239草案中并没有要求立即停火等内容,这一草案受到了中俄以及阿尔及利亚的否决。阿尔及利亚代表认为这一草案“没有传达明确的和平信息”,是“准允继续杀害巴勒斯坦平民的许可证”。阿尔及利亚作为本轮安理会任期内的阿拉伯国家代表,其态度反映了全体阿拉伯国家的共同意志,该草案根本不存在落实的可能性。[10]


(三)以色列军事行动的唯一站台者


在以色列展开针对拉法地区的进攻后,2月22日的第9556次会议上,法国、英国、瑞士均表示了明确反对。对于以色列军队的行为,英国终于采取了严重关切的表述,瑞士则进行了明确谴责。美国的态度仍然较为模糊,大段发言中仅有一段提到了以色列进攻拉法的行动,而且并没有表达明确的反对态度,其表述可概括为“美国认为以色列在当前情况下不应该开展大规模地面攻势”。[11]


4月1日,具有美国背景的国际NGO“世界中央厨房”的车队遭到以色列军队蓄意袭击。以色列政府的种种行为使本就因支持以色列而承受巨大国内外压力的美国不堪重负。拜登在多场公开竞选活动中遭遇巴勒斯坦支持者的打断与抗议,对以色列“必须更多关注无辜巴勒斯坦平民”的要求遭到内塔尼亚胡的公开指责,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换来的是以色列愈发无所顾忌。在此背景下,拜登政府同以色列的关系出现了一定裂痕。但是,美国同以色列的分歧仍局限于是否扩大军事行动以及减少平民伤亡上,美国仍未否定其继续军事行动的合法性,也没有对其行为作出过谴责。


在4月5日的第9596次会议上,美国对“世界中央厨房”遇袭事件做出的表述是“以色列在保护人道主义援助工作人员或平民方面做得不够”,这已经是加沙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在安理会对以色列所作出的最严厉批评。相较于美国,法国明确谴责以色列进攻人道主义者的行为,英国要求以色列“必须做出重大、具体的改变”,日本使用了“绝不能接受”的表述。[12]


(四)草率决议的通过与荒废


2024年4月,加沙冲突以来一直存在的声援巴勒斯坦抗议活动在美国持续扩大,哥伦比亚大学等几十所高校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国际上,国际法院于5月24日再次发布临时措施,明确要求以色列立即停止在拉法的军事行动,西班牙、挪威、斯洛文尼亚等多个北约盟国相继承认巴勒斯坦国,法国总统马克龙也于5月宣布“准备在情势需要时承认巴勒斯坦国”,美国所遭受的国际压力同样在持续上升。在此背景下,美国至少需要在形式上就停火问题上作出让步,以应对国内外的批评指责。


在6月10日的第9650次会议上,美国提出的S/2024/448决议草案得以通过,除俄罗斯弃权外无其他国家反对。[13]在这份决议中,美国声明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份停火协议,且以色列已经同意,要求安理会通过决议予以认可,并督促哈马斯同意该协议。这似乎是美国在本轮巴以冲突中所主导的唯一一项在形式上对和平有促进作用的工作成果。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美国声称以色列已经同意该停火协议,但以色列代表随即在之后的发言中,以直白的言语表示以色列不会停火,表明“我们将继续努力,直到哈马斯的军事和执政能力被摧毁”,并声称“以色列不会进行毫无意义和无休止的谈判”,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日前的两次公开发言中也均表示不认可该协议。明显的前后矛盾暴露了这份决议草案出台的匆忙仓促且纰漏重重。在该决议得以通过后近两个月,加沙战火仍未停歇片刻,以色列对该安理会的决议置若罔闻,其显然对和平没有起到任何作用。美国所主导的这一决议很难称得上是为和平努力,其更多是为大选造势,平息国内的声援巴勒斯坦抗议浪潮,但消耗的却是安理会的公信力,对于通过决议的“有法不依”会导致安理会权威下降。

未来趋向:融入共识抑或一意孤行?


国际法院连续三次下达临时措施,国际刑事法院申请向以色列总理及国防部长发布逮捕令,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多份相关决议,国际法体系中的一切救济措施皆已穷尽,但加沙人道主义危机仍未迎来缓解的曙光,近4万巴勒斯坦平民在本轮冲突中丧生。美国作为目前世界中唯一一个仍旧站在以色列一方的国家,同时也是经济支援与军事援助能力足以支撑冲突持续进行的超级大国,其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本轮巴以冲突将在何时结束。当前,美国大选已然结束,美国立场的未来方向或许将更加难以扭转。


2024年11月6日,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宣布在2024年总统选举中获胜。相较于民主党政府至少曾表达过对以色列于西岸推进定居点行为的关切以及对以色列极端分子发布了签证禁令,特朗普在对以态度上则更为坚定。其曾在第一个总统任期内执意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对中东局势注入了极大的不稳定因素。7月26日,就在同哈里斯会见后第二天,内塔尼亚胡与特朗普进行会面,特朗普明确表明其认为哈里斯前日有关加沙冲突的言论“失礼”,还在当天的演讲中认为哈里斯奉行反犹主义。[14]


由此可见,特朗普在情感上同样与以色列保持更亲密的关系,甚至较民主党更甚,虽然其曾表示在加沙冲突中“以色列正在输掉‘舆论战’”,但其对以色列开展军事行动的现实不置可否,并肯定了其军事行动目的的正当性。因此,应当认为即使特朗普在本次同内塔尼亚胡的会面中作出了对停战的呼吁,其更多是一种争取同情巴勒斯坦选民的策略。并且,由于特朗普的支持者中美国新教徒占据了重要地位,其宗教理念倾向于对以色列的狂热支持,再加之共和党对于以色列一贯的偏向态度,特朗普的当选将为以色列提供更坚固的支撑。


总体而言,特朗普虽然曾在公开发言中曾表示过对以色列的批评,但在情感上仍旧十分温和;在其过往的执政过程中,在政治支持与军事援助等方面给予了以色列充分保障。在竞选过程中,特朗普团队曾指责对方奉行“反犹主义”,这也反映了其本质上的亲以立场。加沙冲突并不是与美国民众具有密切联系的国内议题,长时间未能解决的人道主义灾难会导致普通民众对于相关信息产生疲乏与躲避心理。本轮巴以冲突在大选过后仍未结束,而在缺乏选举压力的情况下,美国国内的巴勒斯坦支持者恐怕较难形成足够的压力以影响美国政府继续支持以色列的政策立场。

编:吕紫烟

审:孙成昊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立场无关。引用、转载请注明出处。)

参考文献


[1] Security Council, 78th year: 9439th meeting, Monday, 16 October 2023, New York.
https://digitallibrary.un.org/record/4024698
[2] Security Council, 78th year: 9442nd meeting, Wednesday, 18 October 2023, New York.
https://digitallibrary.un.org/record/4025062

[3] Security Council, 78th year: 9451st meeting, Tuesday, 24 October 2023, New York.
https://digitallibrary.un.org/record/4025983

[4] Security Council, 78th year: 9462nd meeting Monday, 30 October 2023, New York.
https://digitallibrary.un.org/record/4027363

[5] Security Council, 78th year: 9498th meeting, Friday, 8 December 2023, New York.
https://digitallibrary.un.org/record/4030689

[6] Security Council, 78th year: 9520th meeting, Friday, 22 December 2023, New York.
https://digitallibrary.un.org/record/4031854

[7] Security Council, 79th year: 9531st meeting, Friday, 12 January 2024.
https://digitallibrary.un.org/record/4034996

[8] Security Council, 79th year: 9540th meeting, Wednesday, 31 January 2024, New York.
https://digitallibrary.un.org/record/4037057

[9] Security Council, 79th year: 9552nd meeting, Tuesday, 20 February 2024, New York.
https://digitallibrary.un.org/record/4038590

[10] Security Council, 79th year: 9584th meeting, Friday, 22 March 2024, New York.
https://digitallibrary.un.org/record/4042257

[11] Security Council, 79th year: 9556th meeting, Thursday, 22 February 2024, New York.
https://digitallibrary.un.org/record/4039152

[12] Security Council, 79th year : 9596th meeting, Friday, 5 April 2024, New York.
https://digitallibrary.un.org/record/4044663

[13] Security Council, 79th year: 9650th meeting, Monday, 10 June 2024, New York.
https://digitallibrary.un.org/record/4051918

[14] Trump touts warm ties to Israel's Netanyahu, blasts Harris.
https://www.reuters.com/world/netanyahu-meet-trump-talks-seeking-ease-tensions-2024-07-26/



相关阅读


《美国观察》128 | 气候人工智能:技术博弈下中美合作新窗口
《美国观察》127 | 拜登政府和特朗普政府对台军售比较研究
《美国观察》126 | 枪口下的辉煌与阴影:评《枪的合众国:美国枪文化的形成》
《美国观察》125 | 马斯克缘何倒向特朗普?
《美国观察》124 | 两党新战场?美国摇摆州拉丁裔选民的抉择转向与成因分析
《美国观察》123 | 靠音乐拉选票?——流行音乐与2024年美国大选
《美国观察》122 | 菲利普·戈登及其对外政策偏好
《美国观察》121 | 谁将接替安东尼·布林肯?美国下任国务卿人选分析
《美国观察》120 | 2024年大选季美国公众对外议题认知倾向探析
《美国观察》119 | 2024年美国大选与DEI:演变、争议与前景分析
《美国观察》118 | “印太”视域下美国太平洋空军“空中外交”政策
《美国观察》117 | 加密货币:2024年美国大选的新战场
《美国观察》116 | 哈里斯-沃尔兹组合何以取胜美国大选?——基于组合人选与演讲语言视角的策略性分析
《美国观察》115 | 从普利亚峰会看七国集团的涉华动向
《美国观察》114 | 美对华新能源产业打压的路径、原因及影响——以电动汽车为例
《美国观察》113 | 民调领先?哈里斯持续扩大竞选优势:原因探析与前景展望
《美国观察》112 | “小镇老兵”爆冷成为“政治黑马”?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沃尔兹
《美国观察》111 | 拜登退选的背景、动因与未来展望
《美国观察》110 | “国家安全”被滥用了吗?——评TikTok剥离法案
《美国观察》109 | 哈里斯与万斯:“美国梦”与选举资本的双重博弈
《美国观察》108 | 从科研诚信到安全文化:基于JASON咨询的NSF研究安全之路(2019-2024)
《美国观察》107 | 人物聚焦: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
《美国观察》106| 参议院的草根斗士——J.D.万斯
《美国观察》105 | “火上浇油”:亚利桑纳州最高法院堕胎判决后的2024选情
《美国观察》104 | 2024年美国大选与税收政策调整:方向与影响
《美国观察》103 | 简析美国《生物安全法案》:特征、动因和前景
《美国观察》102 | “史上最紧密的美日同盟”:拜登政府执政以来美日同盟的演进、动因以及前景
《美国观察》101 | 从《台湾国际团结法案》看美国对联大2758号决议的歪曲
《美国观察》100 | 美国高校亲巴勒斯坦抗议的由来、现状与影响
《美国观察》99 | 重思“莎拉·佩林现象”与美国身份政治之变
《美国观察》98 | 脆弱但微妙的联系:州长选举何以影响美国大选?
《美国观察》97 | 社会自由主义影响下的美国《基础设施投资与就业法案》
《美国观察》96|种族主义叙事下的美国:“白色伊甸园”抑或“彩虹国度”——评《美国及全球视角下的族群关系》
《美国观察》95 | 美日韩三边关系的同盟困境与重塑方向
《美国观察》94 | 人物聚焦: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
《美国观察》93 | 拜登政府对华投资限制令的原因及影响
《美国观察》92 |从大罢工看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和能源转型
《美国观察》91 | 美地方政府出台限制中国购买土地法案的特征与原因分析
《美国观察》90|再论IMEC:发展、评估与美国的地缘政治意图
《美国观察》89 |最高法院与特朗普参选资格:争议、走向与影响
《美国观察》88 |“幸运之子”:加州州长加文·纽森
《美国观察》87 |美国《2023年国防部网络战略》:背景、特征与启示
《美国观察》86|中美人文交流拥有坚实基础——赴美游学侧记
《美国观察》85|总统特别提款权(PDA)何以成为拜登政府对台援助“工具”?
《美国观察》84|如何看待美国政府对华科技打压的“小院高墙”策略?
《美国观察》83|“美中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主席”迈克·加拉格尔是谁?
《美国观察》82 | 拜登“学生贷款减免计划”受挫原因及其影响
《美国观察》81 | 拜登政府的科技外交战略及其走向
《美国观察》80 | 特朗普执政以来的美沙关系演变:特征、动因与前景
《美国观察》79 | 拜登政府的小多边主义发挥作用了吗?
《美国观察》78 | “印太沙皇”坎贝尔是谁?
《美国观察》77 | 美国制造业回流是否可持续?——对拜登经济学的再思考
《美国观察》76 | 简析美国IMEC经济走廊:内容、目的与困境
《美国观察》75 | 拜登执政以来的美韩同盟关系:调整、挑战和影响
《美国观察》74 | 美国安全战略中的“离岸平衡手”:推动东亚均势“再平衡”
《美国观察》73 | “中美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设立过程、原因及影响分析
《美国观察》72 | 透视当前美国军工企业产能不足的现象及成因
《美国观察》71 | 美国2024财年国防安全开支评述
《美国观察》70 | 两版JASON报告揭示美国科研安全政策的何种变化?
《美国观察》69 | 美国公共教育“文化战争”——两党博弈的新战场
《美国观察》长期征稿启事
《美国观察》68|透视“印太战略”视域下美国对印度的海军外交
《美国观察》67|人物聚焦: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
《美国观察·书评》10 | 同盟的代价:《芯片战争》中的美日半导体竞争
《美国观察》长期征稿启事
《美国观察》66|美国力推TikTok“禁令”:解决方案还是政治操弄?
《美国观察》65|拜登政府联盟外交“无懈可击”吗?
《美国观察·书评》09 | 优绩主义:公共精神之殇、民粹主义之源——评《精英的傲慢》
《美国观察》64 | 意大利裔美国人——美国政坛不可忽视的强大政治力量
《美国观察》63 | 人物: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参选人德桑蒂斯是谁?
《美国观察·书评》08 | “自由国际秩序”的历史逻辑与未来
《美国观察》长期征稿启事
《美国观察》62 | 美国的政治文化与“印太战略”
《美国观察》61 | 探析美国半导体政策的诸多挑战
《美国观察》60 | 内塔尼亚胡“三进宫”,美以关系前景如何?
《美国观察》59 | 拜登政府对非基建援助:美国优先嵌入非洲利益
《美国观察·书评》07 | 历史和政治的地理参考——再评《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
《美国观察》58 | 无人飞艇的战略影响:美加两国战略防空合作新动向分析
《美国观察》57 | 硅谷银行破产敲响美国激进加息的衰退警钟
《美国观察·书评》06 | 被忽略的“他者”?——再思《超越国界的活动家》
《美国观察》56 | “芯片铁幕”?美国组建芯片联盟何去何从
《美国观察》55 | 人物聚焦:美国众议院议长凯文·麦卡锡
《美国观察》54 | 人物聚焦: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参选人妮基·黑利
《美国观察》| 2022年度“美观大会”纪要·安全篇
《美国观察》| 2022年度“美观大会”纪要·全球治理篇
《美国观察》| 2022年度“美观大会”纪要·外交篇
《美国观察》| 2022年度“美观大会”纪要·政治篇
《美国观察》53 | 美国对华脱钩战略的特点、成因和趋势
获奖名单|《美国观察》栏目2022年度奖项公布
《美国观察》52 | 美国联盟体系与拜登任内的联盟新动向
《美国观察》51 | 人工智能在美国选举中的应用
《美国观察》50 | 拜登政府消解韩国民间反美情绪的策略与效果
《美国观察》49 | 人物聚焦:美国国家情报总监艾薇儿·海恩斯
《美国观察》长期征稿启事
《美国观察》48 | “印太经济框架”下的美日经济安全政策合作评析:动向与展望
《美国观察·书评》05 | 中美关系的“第三方”诠释:评马凯硕《中国的选择》
《美国观察》47 | “伤心太平洋”?——美国重塑太平洋伙伴关系战略之动因及实施困境
《美国观察》46 | 拜登强化美菲同盟:全面出击,力有不逮
《美国观察》45 | 美国力推反卫星试验禁令:负责行为还是别有用心
《美国观察》44 | 美军“三位一体”影响力威慑概念探析
《美国观察·书评》04 | 资本霸权操纵下的国际社会:评《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
《美国观察》43 | 特刊:CISS战略青年讨论美国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报告
【战略青年】时事研讨会:美国新版“国家安全战略”青年观察
《美国观察》42 | 好心办坏事?拜登政府学生贷款减免计划的评估
《美国观察》41 | 新版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基于文本数据的比较和分析
《美国观察》40 | 不确定的合作:从东盟视角评估“印太经济框架”的问题
《美国观察》长期征稿启事
《美国观察》39 | 拜登政府新非洲战略评析
《美国观察·书评》03 | 历史遗骨还是时代呼唤:评《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
《美国观察》38 | 美国难民接纳计划:内容、意义及前景
《美国观察》37 | 美国右翼身份政治:被操纵的社会意识
《美国观察》36 | 友岸外包:“拜登主义”之下的供应链政策调整
《美国观察》35 | 削减通胀法案中的气候变化条款及其对华影响
《美国观察·书评》02 | 国际政治中的道德与秩序——评《美国总统及其外交政策》
《美国观察·书评》01 | 国际关系理论创新的“进化”——评《国际政治的社会演化:从公元前8000年到未来》
《美国观察》34 | 祸起萧墙,难酬壮志:遭遇司法阻挠的拜登政府气候新政何去何从
《美国观察》33 | I2U2:如何看待拜登组建的“中东小集团”?
《美国观察》32 | 从《美韩领导人联合声明》看拜登任内美韩同盟“印太区域观”的变与不变
《美国观察》31 | 美国推动的PGII能否重建美好世界?
《美国观察》30 | 拜登沙特之行遇挫,美沙关系走向何方?
《美国观察》29 | 什么阻挡了“绿色美国”的到来?——拜登政府气候新政推行中的政治极化
《美国观察》28 | 探析新版印太战略对东盟中心地位的影响
《美国观察》27 | 俄乌冲突中的印度:让美国失望的伙伴?
《美国观察》26 | 特定议题选择:俄乌冲突下美欧能源合作的传统与局限
《美国观察》25 | 传统难题与突发事件:拜登政府拉美政策的双重困境
《美国观察》24 | 作为“导火索”的油气禁令:对俄制裁下美国党派分歧的激化
《美国观察》23 | 美国最高法院草案泄漏:堕胎权何去何从?
《美国观察》22 | 透视“印太海域态势感知伙伴关系”:缘何建立与有何影响?
《美国观察》21 | 美国东盟关系走向何方?基于美国东盟峰会的观察
《美国观察》20 | 拜登政府下的美印关系——是否会走向同盟?
《美国观察》19 | 美国政治如何吸纳亚裔?
《美国观察》18 | 美欧印太战略:有何异同?
《美国观察》17 | 协同盟友、多域布局,新版《美国印太战略》透露了什么?
《美国观察》16 | 拜登政府的气候新政如何服务于“霸权护持”?
《美国观察》15 | “绕开军事战争”:拜登政府在俄乌冲突中的阶段性尝试
《美国观察》14 | 面对美国次级制裁威胁,我们拥有何种利器?
《美国观察》13 | 拜登政府“气候新政”:新意何在?有何分歧?
《美国观察》12 | 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拜登政府做了什么?
《美国观察》11 | 乌克兰危机持续发酵,美欧是铁板一块吗?
《美国观察》10 | 拜登政府对非经济政策:“推回”中国影响力?
《美国观察》09 | 军工复合体:巨额军费与被裹胁的对外政策
《美国观察》08 | 增强韧性,提升自主:拜登政府《美国供应链行政令》解读
《美国观察》07 | 拜登政府对东南亚政策,先冷后热?
《美国观察》06 | 为拜登执政一年打分:表现欠佳
《美国观察》05 | 为何拜登支持率持续走低?
《美国观察》04 | 美国和东盟网络安全合作的新发展
《美国观察》03 | 拜登任内的对华战略竞争,美国学界战略界都在讨论些什么
《美国观察》02丨美国选区重划:零和的政治争夺战
《美国观察》01 | 投票权之争能改变美国选举吗?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校级研究机构,以战略与安全、外交与国际关系等问题为主要研究领域,发布全球秩序、国际安全治理、人工智能与国家安全等研究方向的数据、活动及研究成果。CISS官方网站:http://ciss.tsinghua.edu.cn/。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