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要继续探寻大国正确相处之道

文摘   2024-12-19 19:32   北京  

刁大明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特约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


11月1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秘鲁利马与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这是两国领导人于今年4月2日通话以来又一次重要的元首互动,也是继2021年11月16日视频会晤、2022年11月14日巴厘岛会晤、2023年11月15日旧金山会晤以来的第四次元首会晤。两国领导人回顾了过去四年中美关系的重要经验,重申了双方就中美关系指导原则达成的重要共识,表达了继续稳定两国关系、实现平稳过渡的共同愿望。此次会晤继续发挥着元首外交在中美关系中定向把舵领航的最关键作用,进一步为中美关系指引了正确方向,给世界注入了更多确定性与正能量。
面对美国国内政治变动调整,中方在此次会晤中表达了继续与美方保持对话、拓展合作、管控分歧的积极务实态度,旨在延续中美关系来之不易的企稳势头。最为关键的是,习近平主席以“四个没有变”明确了中方在中美关系中的目标、原则、立场与愿望,展现了历史潮流、大国担当与世界胸怀。

致力于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没有变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建交45年来,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经风雨、跌宕起伏,沉淀出宝贵的历史经验与现实启示。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两个大国如果要做伙伴、做朋友,努力求同存异,中美关系就能够砥砺前行、实现长足发展;如果把对方当作竞争者甚至是对手,以恶性竞争定义两国关系全局,两国互动就会遭遇波折、倒退甚至陷入僵局低谷。如此重要的经验与启示,决定着中美关系积极发展的明确目标。


当前世界局势变乱交织、冲突频发,全人类仍需共同面对诸多全球挑战,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的中美两个大国,有责任与世界各国携手一道、共同应对。毫无疑问,团结协作才是共克时艰的正路,大国竞争不应该是时代底色,“脱钩断链”“小院高墙”更不是有助于解决任何问题的大国作为。
历史与现实都已证明,中美两国各自的成功是彼此的机遇。中美两国关系的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完全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是对国际社会普遍期待的有效回应,也有助于长期维持世界的和平稳定、共同发展与共享繁荣。
中方在推动中美关系上的积极务实目标,是对历史、对世界、对人民负责的大国选择。过去四年,在中方的引领下,双方实现了对话合作与战略沟通,在诸多关键领域取得了积极成果,足以证明两国合则两利。如今,无论美方国内如何变化,都应该尊重客观存在的历史经验、直面责无旁贷的世界责任,从自身国家和人民的切实利益出发,与中方一起,共同继续确保中美关系的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按照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处理中美关系的原则没有变


要实现稳定发展中美关系的目标,就要坚持恪守基于历史经验与教训的指导原则。2021年11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与拜登视频会晤时就具有创造性地总结了新时期中美相处应该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即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这三个基本原则是中方从中美关系的长期实践中梳理出的具有战略性高度的总结与概括,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守正创新的集中体现,是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导中美关系工作实践的具体落实,是指明新时期中美正确相处的治本之道。


相互尊重是前提。中美两国的历史与文化存在巨大差异、社会制度和道路选择也截然不同,要实现关系稳定有序、促进对话合作,就必须先要接受并尊重彼此差异,接受当前多元化的世界格局与发展大势。
和平共处是底线。中美两个大国在国际舞台上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国际社会普遍期待中美双方携手合作,回应全人类所面对的问题与挑战。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基本起点和底线当然就是中美两国一定要确保和平相处,两国之间的任何冲突对抗都必将给世界带来难以想象、无法承担的后果。
合作共赢是目标。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中美互动必然能够达成合作共赢的效果。中美两国合则两利,应该努力在更多有利于两国、有利于世界的议题上展开合作,努力达成中美乃至全球共赢的最佳效果。
过去四年中,中美两国的务实互动是对上述彰显大国交往普遍规律的三个基本原则的有效实践,进而才能继续提炼出七条值得总结与汲取的现实经验。正是因为要做到相互尊重,中美双方才要有正确的战略认知,言必信、行必果。正是因为要做到和平共处,中美双方才要平等相待,确保不能挑战红线、底线。正是因为要做到合作共赢,中美双方才要多搞对话与合作,从而回应人民期待、展现大国担当。

坚定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立场没有变


在保持致力于稳定中美关系的一贯负责任态度的同时,中方持有坚定立场,必将一如既往地坚决维护自身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中方在与美方互动中曾多次明确指出了当前美方对华错误做法的病灶所在,即美方缺乏正确的中国观、中美关系观乃至世界观,无法认清当前世界潮流的正确方向与中国发展的世界意义,无法认清自身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扮演何种角色,进而才会执念于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对方、从所谓“实力地位”出发压制对方甚至为保持自身所谓领先地位而剥夺对方的正当发展权利。面对这些对中方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的挑衅与侵害,中方明确台湾问题、民主人权、道路制度、发展权利作为不容挑战的四条红线,共同构成了中美关系最重要的防护栏和安全网。


台湾问题是中方的核心利益,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是中美关系最重要的政治基础。中方与美方谈及台湾问题,从来不是与美方讨论所谓如何解决,而是提醒美方必须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相关承诺,不要插手中国内政。近年来,台湾问题成为美方某些人驱动对华战略竞争的重要抓手,推动所谓“清晰化”和所谓“以台制华”,导致台海风险陡然攀升。对此,中方给予严正回应,展现了信心、决心、定力与能力。
民主人权与道路制度涉及政治安全,涉及国家的长治久安,也属于核心利益。长期以来,美方某些人热衷于从价值观与意识形态偏见出发来对待中国,大肆炒作所谓人权、涉港、涉疆、涉藏等相关议题,毒化国际对华舆论与认知。近年来,某些极端政客更是渲染所谓“新冷战”,妄图以所谓“阵营对抗”来纠集盟友、妄图推进对华所谓“和平演变”乃至所谓“速胜”。对此,中方反复强调美方应该尊重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政治制度和发展权利,尊重中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从而确保中美关系稳定前行,真正不冲突、不对抗、不打所谓“新冷战”。
发展利益关乎经济与社会安全,涉及国家的繁荣稳定,同属核心利益。在对华战略竞争的背景下,美方持续在经贸、科技等领域对华遏压围堵,渲染所谓“去风险”、大肆“泛安全化”。甚至,未来由于美国国内政治的变化,相关维度的挑战或将更为严峻、更具不确定性。必须看到的是,新中国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的经验与成就早已证明:中国的发展有自身的逻辑和规律,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没有超越或者取代美国的规划,美国也不应该有打压遏制中国的打算。中国人民的发展权利不可剥夺、不容无视。面对美方某些人的一意孤行,中方也必然会予以对等反制,维护自身权益、与国际社会一道捍卫国际经济秩序。

赓续中美人民传统友谊的愿望没有变


从历史上看,中美两国互动的历程就是两国人民之间交往的历程,两国人民的交往也持续为两国关系注入稳定性。2023年8、9月间,习近平主席多次复信美国各界友好人士,明确指出,中美关系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


承载着两国传统友谊的人民互动与民间交流在中美关系发展过程中始终发挥着特殊且重要的作用。从“乒乓外交”到“友城交往”,再到在教育、文化、科技、卫生等诸多领域富有成效的交流互鉴,是中美关系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中方一贯支持中美民间交往,也希望美方积极顺应两国人民意愿,同中方相向而行,支持两国在更广泛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
2023年11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旧金山出席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晚宴时发表了题为《汇聚两国人民力量 推进中美友好事业》的重要演讲,指出“中美关系的根基是由人民浇筑的”“中美关系的大门是由人民打开的”“中美关系的故事是由人民书写的”“中美关系的未来是由人民创造的”。毫无疑问,中美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应该代代相传下去;时代潮流让中美两国人民走向彼此,大门一旦打开就不会再被关闭。
赓续中美人民传统友谊,就要切实回应两国人民的期待;要发展中美关系应该始终着眼两国人民福祉,汇聚两国人民力量。中美双方都要为两国人员往来和人文交流搭建更多桥梁、铺设更多道路,要排除干扰和障碍,不要人为制造所谓“寒蝉效应”。特别是面对美国国内政治变化带来的更多挑战,中美更需要拉紧人民的纽带、增进人心的沟通,更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站出来为中美关系鼓与呼。
必须看到,经过过去四年的互动与沟通,中美两国已就相处之道形成了一定共识,即双方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保持沟通、防止冲突、恪守《联合国宪章》、在有共同利益的领域开展合作、负责任管控双边关系中的竞争因素。未来,中美双方应该以此为立足点和出发点,继续推动探寻新时期中美两个大国的正确相处之道。对此,中方已通过“四个没有变”的关键表述发出了明确信号、指出了明确方向。
本文2024年12月11日首发于《光明日报》

相关阅读


2024美国大选影响四年还是四十年?
2024年对美国政治意味着什么——写在大选揭晓前
万斯的胡须:在特朗普影响下的自我毁灭与重生
9月来了,2024年大选才正式开始
2024年美国大选与中美关系
国会议员沃尔兹与州长沃尔兹:两种身份下的不同态度
21世纪以来美国穆斯林群体政党倾向的变化及其影响
换不换竞选人都是“两个美国的对决”
“换登无果”“刺特未遂”后,如何看2024年美国大选?
为了选票加征关税,32年前那段往事拜登应该了解一下
大选年与“TikTok法案”变形记
美国共和党“特朗普化”的新发展
为何去台北:美国国会议员访台行为研究(2001~2022)

2020年大选以来美国共和党发展态势

明年美国大选,会变成“特朗普诉拜登”吗?

布林肯访华的几个关键问题

从旧金山再出发,打造面向未来新愿景

中国的里程碑 美国的“现形记”

第118届国会掀开美国内政更混乱局面

这场内斗,将比内战更严峻

“后9·11时代”,美国不断积蓄的内伤加剧

“竞争法案”箭在弦上,这些细节值得玩味

拜登政府为何早早出台国家安全战略?

体系压力、决策者认知与澳大利亚作为中美第三方的战略选择

打破“区间”:美对华竞争本质与中美新局

拜登为何坚持撤军阿富汗?也许怕“跛脚”

“协调程序”:拜登的绝招还是特洛伊木马?

北约向全世界输出着动荡与不安

拜登政府的“中产阶级外交”

佩洛西其人其事

2022年美国中期选举及其政治与政策影响

变成“蝾螈”的选区与扭曲的美国“民主”

美国对外政策的极化

万斯的“乡下人的悲歌”与“门徒”真人秀

拜登首次“大考”,特朗普却“躺赢”了?

监听丑闻再显美国的病态与困境

2022年美国中期选举及其政治与政策影响

哈里斯已握实权?拜登或受了艾森豪威尔的启发

从佩洛西“窜台”未果看美国国会在涉华事务中角色嬗变

执政一年记:“顾家”的拜登和华盛顿“牢笼”

中美城市外交的历史发展与内在逻辑

民主党的隐忧:大法官提名与"Blexit"

刁大明谈中美良性竞争

刁大明:特朗普和拜登各自胜选之路有多难

刁大明:共和党6年前的套路还管用吗

刁大明:奥巴马第二次选择了拜登,拜登又该选择谁?

刁大明:纽约抗疫州长火了,这或是总统政治改变的信号

刁大明 | 当选情遇上疫情:选举逻辑与科学规律孰先孰后

刁大明:拜登和桑德斯的对决意义在白宫之外

刁大明:两战两败,拜登果然“白等”吗?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校级研究机构,以战略与安全、外交与国际关系等问题为主要研究领域,发布全球秩序、国际安全治理、人工智能与国家安全等研究方向的数据、活动及研究成果。CISS官方网站:http://ciss.tsinghua.edu.cn/。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