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一诗:艺术之美与女性价值的深度交织

文摘   2024-11-12 20:54   河北  

《花木兰》一诗:艺术之美与女性价值的深度交织

文/刘生库


在我国古代有四位巾帼传奇。花木兰代父从军,妇孺皆知,成为勇气与孝义的化身。梁红玉,擂鼓战金山,英姿飒爽,于波涛之上为宋军助阵,气势令敌军胆寒。樊梨花,武艺高强,智谋非凡,西征路上尽显英雄本色,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还有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挂帅出征,尽显巾帼不让须眉之势,在沙场上挥洒热血,保家卫国。她们宛如璀璨星辰,在历史长河中闪耀,激励着无数后人,告诉世人女子亦有非凡之力。


有一位律诗高手,也是女性,她叫曹霞,目前旅居法国。虽然年临古稀,家务繁忙,但仍然笔耕不殆,坚持写作,经常在群里分享她的新作。我已年逾古稀,体弱多病,但在近一年时间里,只要是曹老师的诗词,我几乎都写了点评。当然,不止一次说过我的水平太低,与曹老师的诗极不匹配,自嘲黄土盖金,甚至文不达意。但我还是写了,而且每篇都分享到自己的公众号和亲友群里。因为我很少像喜欢曹老师的诗一样喜欢别的诗,尤其是古体诗几乎不看。这样做为的是激励曹老师写更多的诗,分享给大家,同时,为中国古体诗词典薄里留下更多的佳作。下面,赏读曹老师新作:


中国古代传说的四大巾帼英雄

花木兰

曹霞2024-11-12

催马扬鞭寒水滨,戎装紧裹女儿身。烽烟梦里爷娘唤,战鼓声中刀剑抡。

十二功名成大器,百千赏赐视浮尘。归来对镜花黄鬓,惊煞同俦问假真。


在历史的长河中,花木兰的故事宛如一颗璀璨明珠,闪耀着不灭的光辉。曹霞老师所写的这首关于花木兰的诗,以细腻而又豪迈的笔触,重新勾勒出这位传奇巾帼英雄的一生,如同一幅色彩斑斓又气势磅礴的画卷,在读者眼前徐徐展开。

诗的开篇“催马扬鞭寒水滨,戎装紧裹女儿身”,瞬间将人们带入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场景。寒水之滨,本是一片肃杀之地,而花木兰催马扬鞭的英姿跃然纸上。这里“寒水滨”三个字,不仅点明了环境的恶劣,更衬托出木兰出征的坚毅。“戎装紧裹”,一个“紧”字,仿佛看到木兰那瘦弱却刚强的身躯被战甲束缚,而这战甲之下,是不为人知的女儿身。这两句诗在强烈的画面感中,巧妙地设置了一种反差,女儿身与戎装、催马扬鞭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激发了读者对木兰故事的好奇与遐想。

 


“烽烟梦里爷娘唤,战鼓声中刀剑抡”,这两句进一步深入到木兰的内心世界和战斗场景。烽火硝烟的战场上,生死悬于一线,然而在梦里,木兰牵挂的却是家中的爷娘。这种亲情与战争的交织,使木兰的形象更加丰满。她不是一个只知杀戮的战士,而是一个有着柔软内心的女儿。同时,“战鼓声中刀剑抡”又生动地描绘出战场上的激烈与残酷。战鼓声声,如催命之符,木兰在这鼓点中挥舞刀剑,奋勇杀敌。一个“抡”字,极具力量感,看到了木兰在战场上的英勇无畏,在刀光剑影中,为了家国、为了亲人,挥洒热血。

 


“十二功名成大器,百千赏赐视浮尘”,木兰在战争中建立了赫赫战功,十二年的征战岁月,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为了令人敬仰的英雄。然而,对于那些功名利禄,她却视若浮云。这体现出木兰高尚的品格和淡泊的心境。她的出征并非为了荣华富贵,而是出于对家庭的责任和对国家的忠诚。这种对功名的超脱,在古代社会中是难能可贵的,也使木兰的形象超越了普通的英雄,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

“归来对镜花黄鬓,惊煞同俦问假真”,这是全诗最具戏剧性和温情的结尾。木兰凯旋归来,卸下战甲,重新穿上女儿装,对镜贴花黄。当她出现在昔日的伙伴面前时,那熟悉又陌生的模样,让伙伴们惊愕不已。这里“惊煞”二字用得极为精妙,生动地表现出伙伴们的惊讶之情。而木兰的这一形象,从戎装到女儿装的转变,象征着她从战争回归和平、从英雄回归平凡女子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温馨与感动,也让人们看到了木兰作为女性的柔美一面。

 


在战争年代,同样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女英雄,如赵一曼。她在与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中,表现出了坚定的抗日意志和顽强的战斗精神。即使遭受敌人的残酷折磨,依然坚贞不屈,绝不透露任何关于抗日组织的信息,她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象征。还有刘胡兰,小小年纪便拥有坚定的革命信念,面对敌人的威胁,毫不畏惧,英勇就义,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勇敢和坚定。八女投江的壮举更是震撼人心,在战斗的关键时刻,她们为了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选择投江殉国,她们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民族气节令人敬佩。这些战争年代的女英雄们,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谱写了壮丽的篇章,她们的精神如同花木兰一般,闪耀着不朽的光芒,值得人们永远铭记和敬仰。


在当代,也有许多如花木兰般杰出的女英雄。比如屠呦呦,在科研领域如木兰征战沙场般坚韧不拔。疟疾,这个长期困扰人类健康的“敌人”,就像古代战争中凶猛的敌军。屠呦呦投身科研,在艰苦的条件下,不畏艰难,历经无数次试验,从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拯救了无数疟疾患者的生命。她不为名利,专注于科研事业,将自己的成就视为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工具,这种对科研成果的淡泊态度,恰似木兰对功名利禄的超脱。

还有黄文秀,放弃城市的繁华,投身家乡扶贫事业。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像木兰一样勇敢无畏。山区的贫困如同古代的烽火战乱,黄文秀深入其中,为村民们谋发展。尽管条件艰苦,但她牵挂着乡亲们,在山洪来袭的危险时刻,她义无反顾地冲向受灾群众,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用生命诠释了对家乡、对人民的忠诚,展现出当代女性的伟大力量。

 
此外,刘洋作为我国首位女航天员,踏上太空探索之旅。太空对于人类来说是未知而又充满挑战的“战场”,刘洋在太空中的每一步都如同木兰在战场上的拼搏。她肩负着国家航天事业的使命,克服了太空环境带来的重重困难,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她的成功不仅为中国航天事业增添了光彩,也激励着无数女性追求自己的梦想,打破传统观念对女性的束缚。

整首诗在艺术表现上可圈可点。从结构上看,层次分明,从出征、战斗、建功到归来,完整地展现了木兰的一生。在韵律上,诗句流畅自然,朗朗上口,使读者在诵读过程中能够深刻感受到诗歌的节奏之美。同时,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寒水、烽烟、战鼓、刀剑等,营造出浓厚的战争氛围,又通过爷娘、花黄等意象,凸显出亲情与女性的柔美。这些意象相互交织,如同交响乐中的不同音符,共同奏响了一曲木兰的赞歌。

 

从主题层面来说,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花木兰故事的复述,更是对女性力量和价值的歌颂。在古代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中,花木兰打破了性别限制,证明了女子在保家卫国等伟大事业中同样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她的故事激励着无数后来的女性,让她们相信自己拥有超越传统束缚的能力。这首诗通过对木兰的赞美,传达出一种平等、勇敢和坚韧的价值观,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

此外,这些当代女英雄的事迹与木兰的故事相互辉映,也让人们进一步思考战争与和平、个人与家庭、荣誉与淡泊等诸多问题在现代社会的新内涵。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代,女性都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为国家、为社会、为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她们的故事值得人们永远传颂和学习。


曹霞老师的这首《花木兰》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文学花园中一朵娇艳的奇葩,值得反复品味和欣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