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财神》(也叫天外来客,The Man Who Fell To Eearth,1976)一直以来都是一部让人眼花缭乱又难以理解的电影。它经常出现在各大榜单上,但国内却少有人提及。
影片讲述一个孤独的外星人牛顿(Newton)来到地球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是第一批宣称“外星人就生活在我们当中”的科幻片之一。牛顿并不像传统科幻片中的外星人那么勇猛无畏,他的母星因为缺水濒临灭绝,他为了找水而来到地球,结果却凭借先进的科学技术一夜致富。
牛顿迅速创建了一个名为世界集团(World Enterprises)的巨型企业,和酒店服务员玛丽·罗展开了一段互惠互利的恋情。渐渐地,他染上了地球人的一些恶习,尤以酗酒为首,并和家人失去了联系,忘了自己最初的使命。
牛顿最终陷入了全球化的资本主义浪潮之中,被精神分裂所毁灭。在影片给人印象最深的那一幕中,牛顿在电视墙前喝着酒,头脑被涌入的过量信息所吞没,他大叫着:“都给我滚出去……全都滚出去!”等他想要回到母星的时候,政府特工拘留了他,把他那布满电视墙的住处变成了一个诡异的实验室。
政府特工使用X射线破除了他的伪装,他们烧化了他的隐形眼镜,并用引发神经错乱的药物将他控制了起来。牛顿掌握的先进技术和知识逐渐被地球人攫取,地球人最终抛弃了他。
尼古拉斯·罗伊格执导的这部科幻电影改编自沃特·特维斯发表于1963年的同名小说,小说对当时美国社会现象的隐喻批判和政治立场带给他很大的感染力。为了使得小说更适合电影的拍摄,编剧保罗·迈耶斯伯格需要调整原著小说架构,保留主体故事脉络,弱化政治色彩。新加入了牛顿的情感线索,使他在原来星球的妻子和地球恋人之间的感情中迷惑,突出在地球生活中的迷离和孤独感。又为牛顿设计了一些听上去比较可信的外星理论用来在地球上进行商业开发,但现在看来很是可笑。编剧在剧本创作时并没有打算走硬科幻的路子,通过对小说的理解,认为重点应该放在通过外星人对我们生活状态的观察,来揭示出我们的社会问题。保罗承认在剧本创作过程中受到杰克·阿诺德作品《魔星》的影响。
《天降财神》自1976年上映常常遭人误解。罗伊格用他标志性的前卫拍摄手法向视觉效果发起挑战,获得了成功,而观众也跟着他一同坠入了深渊。影片超越了它的时代,观众被那种“不断换台”的叙事风格给搞晕了,这一点和诺兰的《记忆碎片》和大卫·林奇的《穆赫兰道》有点相似。时间倒错、突然的插入、引经据典的音乐和画面、主线副线的交错以及各种门类——包括戏剧、言情、西部、讽刺、哲学冥想的混合,完全没有线性可言。
导演曾考虑请彼得·奥图尔出演外星人牛顿,最终这一角色却落在表演经验很少的国际知名歌星大卫·鲍伊的身上(他第一次当主角),但他的表演获得了导演的赞许。影片剪辑期间曾临时使用了平克·弗洛伊德的音乐《月亮背后》,用来配合鲍伊的迷离气质和影片的科幻风格。影片已经超出了科幻片范畴,在流行文化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