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客户群体规模不断缩减,产品利润空间日益压缩,同类竞品价格战愈演愈烈,承受着来自上游厂家和下游养殖户的双重挤压,群体数量不断减少……
这是养猪业经销商群体当前面临的困境。尤其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多家经销商业绩均遭遇不同程度的大幅下滑。经销商,正经历“生死劫”。
经销商数量锐减
行情走俏下转型自救
2024年养猪行业堪较为繁荣的一年,此等行情下,经销商为何赚不到钱呢?福州闽益动保的总经理盛朝银先生认为,经销商数量的显著减少与当前行业的产能过剩息息相关。他指出:“在同质化产能尚未完全淘汰的背景下,行业内卷现象实属正常。”盛朝银强调,经销商作为连接厂家与消费者的桥梁,必须明确自身的定位。
如果经销商仅仅停留在传统的销售角色上,那么他们很可能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然而,如果他们能够成功转型为服务商,成为客户生产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他们的发展空间将会得到极大的拓展和提升。
河南一位知名的动保企业负责人也表达了他的看法。面对未来日益增多的不确定性,他认为经销商们首先需要调整心态,认识到过去那种依靠产品品牌效应实现高增长的盈利模式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他强调:“无论企业规模大小,都有其独特的生存之道和价值所在。”
对于大型经销商而言,他们可以通过延伸产业链的方式,为养殖户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这位负责人的公司就利用原有的动保资源,成功开拓了种猪领域业务,并将成功的养殖案例复制给客户,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
而中小规模的经销商,则需要深耕本地市场,依靠技术和口碑来推动销售。他们应该选择可靠的供应商进行合作,并借助厂家的支持不断扩大业务规模。同时,他们还需要关注资金流的健康,确保回款安全。虽然经销商群体必然会经历一定的淘汰,但他们永远不会消失。
值得一提的是,广西地区的一些经销商已经采取了与本地中小养殖企业合作育肥的新模式。他们利用自身的动保资源优势进行入股,深度嵌入产业链中,与养殖户建立了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这一举措不仅增强了双方的合作紧密度,还为经销商开辟了新的收入来源,实现了营收渠道的多元化。
ST天邦实现扭亏为盈
随着猪价回暖和降本增效效果显现,ST天邦业绩持续回暖。
1月7日晚间,ST天邦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6亿元—15.6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公司业绩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第一季度出售参股公司史记生物32.91%股权产生的投资收益9.95亿元,以及生猪价格回暖和降本措施效果显现,使得生猪销售成本下降,主营业务生猪养殖连续三个季度实现盈利。
由于生猪行业具有明显的周期性,ST天邦在2023年出现亏损。2023年,ST天邦实现营业收入约102.32亿元,同比增长6.9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8.83亿元,同比下滑689.06%。
随着行业回暖和公司养殖板块持续推进降本增效、优化产能结构,生猪销售成本呈下降趋势。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71.46亿元,净利13.41亿元,扭亏为盈。
2024年以来,公司采取多种措施优化流动性,公司债务压力进一步缓解。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ST天邦总负债为102亿元,至11月末,总负债已降至100亿元以内。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资产负债率73.86%,较年初降低12.87%。
成本上,至2024年11月,公司育肥完全成本降至14.07元/公斤。仔猪断奶成本是282元/头。ST天邦称,后续还会进一步推动人效提升,成本还有下降空间。在不考虑饲料原材料价格波动的情况下,2025年整体全成本预计可以降至13元/公斤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