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市场波动与行业调整后,中国养猪业已步入微利时代。面对这一新常态,行业内的“稳健派”与“重整派”正积极采取应对策略,以确保企业的持续发展与盈利。本文将从猪价波动、成本控制、资源整合及数智化转型等角度,对中国养猪业在微利时代下的应对策略进行深入分析。
猪价波动与成本控制的双重效应
稳健增长:降本增效成为主旋律
过去一年中,为了适应市场的不确定性,许多大型猪企采取了谨慎的增长策略。它们暂停了新产能建设,并将募集资金转向维持日常运营。例如,牧原股份终止了7个猪场建设项目,东瑞股份也叫停了一个价值5.5亿元人民币的楼房养猪项目。这类决策不仅帮助企业在短期内缓解了资金压力,还使得它们能够更加专注于提高现有设施的效率。
从结果来看,这种转变取得了显著成效。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21家以生猪为主营业务的上市企业合计盈利达到了265.50亿元人民币,而去年同期则亏损了近两百亿。同时,整个行业的资产负债率下降至60.8%,比上一年同期降低了5.7个百分点。这表明通过优化管理结构、控制成本以及提升生产效率,“稳健派”的猪企正在逐步改善自身的财务状况。
此外,饲料价格的下降对养殖成本的降低起到了重要作用。2024年全年豆粕价格和玉米价格分别跌超24%和16%,贡献了养殖成本下降的大约50%左右。神农集团副总裁顿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原料成本对于养殖成本影响较大,以前供应链采购策略粗糙,时常因信息差导致采购决策失误,吃了不少高价原料的亏。
重整重生:资源整合助力东山再起
与此同时,部分遭遇困境的企业选择了预重整或正式重整的方式寻求出路。正邦科技作为曾经的行业“老三”,由于激进扩张未能熬过猪周期底部,在经历一年多的努力后终于借助双胞胎集团的支持实现了复产。傲农生物同样经历了艰难时刻,但最终依靠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等手段成功进入了重整计划执行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傲农生物计划在未来深耕福建、江西等地市场,并且会更多地采用“公司+农户”的轻资产育肥模式。此外,天邦食品尽管尚未找到理想的重整投资人,但也通过一系列资产出售行动有效补充了现金流。2024年底,该公司资产负债率已经从年初的86.73%降至73.85%,显示出自救措施起到了积极作用。
数智化转型:技术驱动下的新机遇
展望未来,无论是选择稳健发展还是重整求变的企业都意识到,单纯依赖规模扩张难以持续保持竞争力。因此,越来越多的猪企开始重视技术创新,特别是在智能化管理和精准养殖方面加大投入。比如,牧原股份开发了一套智能养猪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来监控猪只健康状态及环境参数,从而实现了精细化管理和成本节约。
除了牧原之外,其他几家企业也在积极探索类似的解决方案。新希望强调数智化要紧密结合业务需求,确保所有新技术都能为企业带来实际效益;神农集团则关注于供应链优化,力求减少不必要的交易成本。总体而言,数智化已成为推动整个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之一。
市场预测与挑战
根据卓创资讯生猪分析师李晶的观点,2025年整体猪价水平可能会低于2024年,但整体价格变动幅度将会较2024年有所收窄,可能更偏向于低位震荡的水平。华鑫证券预计,2025年仅有成本领先的猪企具备盈利的机会,行业其他产能将进入周期亏损阶段。这意味着,降本增效依然是提升生猪养殖企业利润空间的必由之路。
结语
综上所述,2025年的中国生猪产业将继续面临诸多挑战,但从长远角度看,那些能够在降本增效上下功夫、善于整合内外部资源并且勇于拥抱新技术的企业将会赢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持续优化成本结构、整合内外部资源、推动数智化转型等方式,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盈利能力。同时,政府与相关机构也应加大对养猪业的支持力度,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为保障国家食品安全与促进农民增收作出更大贡献。展望未来,中国养猪业将在微利时代中迎来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与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