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文摘   2024-10-14 09:00   泰国  

绿色低碳发展 




十八大以来,我国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显著的历史性成就。我国能源绿色转型步伐加快,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等多个方面。

与此同时,我国绿色转型仍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从能源结构来看,我国仍然偏煤,化石能源占比任然较高。这意味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快能源结构的调整,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降低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使用比例。同时我们还需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

生态环境虽然持续改善,但是基础还不牢固。同时,全球绿色转型进程也面临着波折。环境和气候议题政治化趋势增强,绿色贸易壁垒升级,这些都给我国的绿色转型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和气候问题,推动全球绿色转型的顺利进行。

针对以上问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部署。党中央、国务院印发意见,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明确了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实施路径,对于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绿色发展总体要求和工作原则
01

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引领,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这一战略旨在通过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降碳是首要任务,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广低碳技术等手段,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同时,减污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要加强大气、水、土壤等污染治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障人民健康。
扩绿则是通过增加绿色生态空间,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构建生态安全屏障。这包括加强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推进城市绿化和美丽乡村建设,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增长则是要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这需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同时,还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面,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和市场机制,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包括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推动形成绿色消费和绿色投资等。
此外,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通过参与国际气候治理、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与交流,分享绿色低碳发展经验和成果,推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进程。
总之,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坚持全面转型、协同转型、创新转型、安全转型的工作原则,是推进绿色转型、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全面转型:
将绿色转型的要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意味着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都要体现绿色理念。全方位、全领域、全地域推进绿色转型,意味着不仅要在工业生产、能源消费、城市建设等领域实施绿色转型,还要在农业、交通、教育、医疗等各个行业和领域推进绿色化进程。这要求我们在制定政策、规划项目、设计产品时都要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措施减少负面影响,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协同转型:

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发展实际,意味着在制定绿色转型策略时要因地制宜、因业施策。科学设定绿色转型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意味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环境容量等因素,制定差异化的转型目标和路径。这要求我们在推进绿色转型时加强区域间、行业间的协同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绿色转型进程。

创新转型:

强化支撑绿色转型的科技创新、政策制度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意味着要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为绿色转型提供更强创新动能和制度保障,意味着要完善创新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要求我们在推进绿色转型时注重创新引领,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各方积极参与创新活动,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

安全转型

统筹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当前和长远、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意味着在推进绿色转型时要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二者之间的平衡。妥善防范化解绿色转型面临的内外部风险挑战,意味着要加强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建设,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这要求我们在推进绿色转型时注重安全稳定,确保转型过程平稳有序,不引发新的社会问题或环境风险。

综上所述,坚持全面转型、协同转型、创新转型、安全转型的工作原则,是推进绿色转型、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这些原则的具体应用方式和方法,推动绿色转型取得更大成效。



02
绿色发展的两个阶段目标
到2030年,重点领域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减污降碳协同能力显著增强,主要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和标准体系更加完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
到203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广泛形成,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取得显著进展,主要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入绿色低碳轨道,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同时,针对不同领域,意见提出量化工作目标:到2030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15万亿元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5%左右,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超过1.2亿千瓦;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大宗固体废弃物年利用量达到45亿吨左右,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20年提高45%左右等。

03
绿色发展的主要任务

围绕5大领域和3大环节,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

5大领域分别是:

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合理规划国土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控制线,确保生态安全。
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打造绿色发展示范区和样板,引领带动其他地区和行业绿色发展。
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
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升级: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降低传统产业能耗和排放,提升产业竞争力。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低碳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稳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加强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提高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清洁利用水平,减少污染物排放。
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高电网的智能化、灵活性,保障能源安全供应。

推进交通运输绿色转型:

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发展多式联运,提高铁路运输、水路运输比重,减少公路运输对环境的压力。
建设绿色交通基础设施:推广使用绿色建材,建设生态友好的交通基础设施。推广低碳交通运输工具: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氢能汽车等低碳交通工具,减少交通领域的碳排放。
推进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
推行绿色规划建设方式: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融入绿色理念,提高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建筑:推广绿色建筑标准,提高建筑能效,减少建筑能耗和排放。

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生态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3大环节
实施全面节约战略:
大力推进节能降碳增效:加强节能降耗工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强度。
加强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完善资源节约制度,推广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循环经济体系,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推动消费模式绿色转型:
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加大绿色产品供给:鼓励企业研发生产绿色产品,满足市场对绿色产品的需求。
积极扩大绿色消费: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推动绿色消费成为市场主流。
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

强化应用基础研究:加强绿色低碳领域的基础研究,为技术创新提供理论支撑。

加快关键技术研发:突破一批绿色低碳关键技术,提高我国在全球绿色低碳领域的竞争力。
开展创新示范推广:建设一批绿色低碳示范项目,推广成功经验和技术成果。
综上所述,通过围绕5大领域和3大环节的部署和实施,我们可以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未来,我们需要继续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环境和气候问题。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共同推动我国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END




梅克兰
企业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