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文不对题或跑题”
作者:Ashida
在写作中,文不对题或跑题,最难抵达写作的预期。一篇紧扣主题的佳作,写作者一定能够更好地驾驭主题,文章既坚固又精准,既文笔灵动又文采飞扬,顺利抵达读者的心灵,传递出清晰、深刻且富有感染力的思想与情感,这是不容易的。今日,以此为题,仅供参考。
一、深入剖析主题:挖掘核心内涵
“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宋帆)在提笔之前,务必对主题进行深入探究,犹如挖掘宝藏,层层剖析,直至触及核心。例如,若主题是“感恩”,不能停留在表面的感谢之情,而要思考感恩的本质——对生活恩赐的珍视、对他人善意的回馈以及其在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与内心平和中的深远意义。从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到感恩自然的馈赠、社会的包容,全方位地解读主题,才能确保写作时不偏离主旨。如孟郊在《游子吟》中,深刻地挖掘了母爱这一感恩主题的内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对母亲为游子缝衣这一细节的刻画,将母爱之深沉、伟大展现得淋漓尽致,也让感恩之情溢于言表,紧扣主题且深入人心。
二、拟定详细提纲:构建文章框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提纲便是写作的有力工具。在明确主题后,精心构思提纲,以主题为中轴线,如“论奋斗”这一主题,可将提纲分为奋斗的内涵、奋斗的动力源泉、奋斗在不同人生阶段的表现、奋斗带来的收获与意义等部分。每个部分再细分要点,比如奋斗的动力源泉可包括梦想的驱动、生活压力的逼迫、对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等。有了这样清晰的框架,写作时就如同沿着既定的轨道行驶,不会轻易脱轨。
三、紧扣关键词语:把握主题脉络
主题中的关键词,犹如写作的方向,时时放在心上。以“传统文化的传承”为例,“传统文化”与“传承”便是关键所在。写作时,时刻关注这两个关键词,阐述传统文化的内涵、种类,如儒家文化、民俗文化等,以及传承的方式方法,像教育传承、民间艺人的口口相传、现代媒体与文化活动的推广等。“学者先要会疑。”(程颐)在围绕关键词写作过程中,也要对其内涵进行深入思考与辨析,确保文章不偏离主题的核心意义。例如在探讨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时,紧扣关键词分析其对民族身份认同、社会凝聚力、人类文明多样性的重要性,使文章的每一部分都与主题紧密相连,如丝丝缕缕的经纬,交织成完整而统一的篇章。
四、设置主题句:明确段落主旨
“一言以蔽之。”(《论语・为政》)在每个段落开头设置主题句,能鲜明地表明该段落与主题的关联及核心内容。比如在写关于“城市的变迁”的文章时,某一段落主题句可为“城市的建筑风格变迁是城市发展历程的直观反映”,接下来的内容便围绕城市建筑风格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展开,如古代的传统建筑、近代的欧式建筑引进、现代的摩天大楼与特色建筑兴起等,从建筑材料、设计理念、功能用途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使段落内容紧扣主题句,进而服务于整篇文章的主题。这样,读者在阅读时能迅速把握段落主旨,也能清晰地看到文章各部分与主题的紧密联系,避免出现段落跑题导致文章整体松散的情况。
五、举例贴合主题:增强说服力与关联性
“事实胜于雄辩。”(霍姆斯)恰当的举例能让主题更加生动形象、易于理解,且例子必须紧密贴合主题。若论述“诚信的重要性”,可列举商鞅立木取信的故事,商鞅通过悬赏搬木柱并如约兑现承诺,赢得了百姓的信任,从而为变法成功奠定了基础。这个例子展示了诚信在政治、社会变革中的关键作用,有力地支撑了主题。而若举例与主题关联不大,如在论述诚信时列举某个科学家的发明创造过程,则会使文章逻辑混乱,偏离主题轨道。只有精心挑选与主题丝丝入扣的事例,才能让文章如同一串完整的珍珠项链,每个例子都是闪耀着主题光辉的珍珠,串联起具有说服力的篇章。
六、巧用过渡语句:自然衔接主题段落
“过渡句,文章之桥梁也。”过渡语句如同桥梁,将各个段落与主题自然衔接,使文章行文流畅,逻辑连贯。例如在写“科技对生活的影响”一文时,上段阐述了科技在交通领域的变革,下段要论述科技对通讯方式的改变,过渡句可写“科技不仅重塑了我们的出行方式,在通讯领域,它同样掀起了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这样的过渡句巧妙地将交通与通讯两个方面的内容与“科技对生活的影响”这一主题紧密相连,使文章从一个段落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段落,避免了因段落之间跳跃性过大而导致的文不对题。就像山间潺潺流淌的溪流,过渡语句让文章的思路顺畅无阻,始终沿着主题的河道奔腾向前。
七、避免无关联想:专注主题延伸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礼记・大学》)写作时要避免无关的联想与发散思维。若主题是“校园的青春活力”,就不应在文中大篇幅地描述校外的商业繁华景象。虽然某些联想可能看似有创意,但如果与主题关联微弱,就会使文章偏离重心。应专注于校园内的青春元素,如学生们在操场上的矫健身姿、教室里的热烈讨论、社团活动中的激情洋溢等,从这些与校园紧密相关的方面去延伸主题,深入挖掘校园青春活力的内涵与表现形式,文章的每一笔都落在主题上,描绘出色彩斑斓且主题鲜明的校园青春的景象。
八、控制论述范围:适度聚焦主题深度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在写作中要控制好论述的范围,不能过于宽泛或狭窄,以确保对主题的深度挖掘。比如主题是“文学作品中的爱情观”,就不必涉及过多文学作品的创作历史背景或作者生平经历,而应聚焦于不同文学作品中爱情观的呈现,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浪漫忠贞、《简・爱》中的平等自尊、《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的复杂与坚韧等,通过对这些爱情观的深入分析,探讨爱情在文学语境中的多元内涵与价值,使文章在适度的范围内深入主题核心,避免因范围失控而导致主题被稀释或偏离。
九、时刻自我提醒:坚守主题意识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在写作过程中,要时刻自我提醒,保持主题意识。每写一段或一句话,都要反问自己是否与主题相关。如同航海者时刻紧盯罗盘,写作者要将主题牢记心间,确保笔下的文字不偏离航线。例如在创作关于“艺术与生活”的文章时,在描述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就要思考这一描述如何体现艺术与生活的相互关系,是生活为艺术提供素材,还是艺术对生活进行升华?通过这种自我提醒,能及时纠正写作方向,使文章始终围绕主题展开,犹如忠诚的卫士守护着文章的主题核心。
十、定期回顾主题:校正写作方向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在写作过程中,定期回顾主题,尤其是在文章篇幅较长或思路较为复杂时。比如在撰写一篇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长篇论文时,每完成一个章节或部分,都要重新审视主题,检查是否偏离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这一核心,是否在论述过程中引入了过多无关的内容,如过度阐述旅游开发对当地经济的影响而忽略了对文化遗产本身保护的探讨。通过定期回顾主题,能够及时发现并校正写作方向,如同在长途跋涉中不时查看地图,确保始终朝着正确的目的地前行,使文章始终紧扣主题,层次分明且逻辑严谨。
十一、多读优秀范文:学习紧扣主题技巧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阅读大量优秀范文,学习他人紧扣主题写作的技巧。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全文紧紧围绕父亲的“背影”这一形象展开,通过描写父亲在火车站为儿子送别的背影,深刻地表达了父子之间深沉而内敛的情感,主题集中且鲜明。在阅读过程中,分析范文如何确定主题、如何围绕主题选材、如何运用语言表达主题等,将这些技巧借鉴到自己的写作中。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看得更远,通过学习优秀范文,提升自己紧扣主题写作的能力,使文章在主题的表达上更加精准、深刻。
十二、听取他人意见:借助外力审视主题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在写作完成初稿后,听取他人的意见,尤其是那些具有敏锐洞察力和良好文学素养的人。他们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发现文章中存在的文不对题或跑题的问题。比如在写一篇关于“环保行动从我做起”的文章后,他人可能会指出文中某个段落关于个人旅游经历的描述过于冗长且与环保行动的主题联系不紧密,建议删减或修改。借助他人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文章,能够弥补自身可能存在的思维盲点,确保文章在主题表达上更加完美,如同借助镜子审视自己的妆容,发现并修正不足之处,使文章以最佳状态呈现主题思想。
十三、避免情感泛滥:以主题驾驭情感
“情贵真,而文贵约。”不能让情感泛滥而淹没主题。若主题是“缅怀革命先烈”,在表达对先烈的崇敬与缅怀之情时,要以主题为纲,不能沉浸在悲痛或激昂的情绪中而忽略了对先烈事迹、精神内涵与历史意义的阐述。例如,在描述烈士英勇就义的场景时,应在情感的烘托下,着重强调他们为了民族解放、人民幸福而舍生取义的伟大精神,使情感与主题相互交融、相得益彰,读者在感受到情感力量的同时,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主题主旨,避免因情感失控而导致文章偏离主题的轨道,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十四、精准使用修辞:服务主题表达
“修辞立其诚。”(《易传・文言传・乾文言》)修辞手法的运用,应精准且服务于主题表达。若主题是“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在描写狂风暴雨时,可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狂风像一头愤怒的巨兽,咆哮着席卷大地;暴雨如千军万马奔腾而下,冲刷着世间的一切。”展现了大自然狂风暴雨的强大力量,强化了主题。但如果为了修辞而修辞,使用一些与主题无关或牵强附会的修辞手法,如在描写大自然时运用大量关于城市繁华景象的夸张修辞,则会使文章主题混乱,读者难以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因此,要让修辞成为主题表达的得力助手,为文章增添光彩的同时,紧紧围绕主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与表现力。
十五、精炼语言表述:突出主题要点
“简洁是智慧的灵魂。”(莎士比亚)精炼的语言能更有效地突出主题要点。避免冗长、啰嗦的表述,去除与主题无关的修饰语和废话。例如在写“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时,“健康的生活方式,真的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对我们有身体有着极大极大的好处,这种好处是全方位的,而且是极其显著的。”这样的表述啰嗦且模糊,不如改为“健康生活方式至关重要,它全方位滋养身体,成效显著。”简洁的语言,能使主题更加清晰地呈现,读者迅速抓住文章的核心要点,避免因语言繁杂而导致主题被掩盖或偏离,使文章如同一把锋利的剑,直刺主题的要害,留下深刻的印象。
十六、分析题目要求:精准定位主题方向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篇》)在面对写作题目时,仔细分析题目要求,精准定位主题方向。例如,题目是“现代科技对传统文化传播的双重影响”,首先要明确主题是探讨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且重点是双重影响,即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在写作过程中,就不能只论述科技对文化传播的单方面作用,也不能脱离科技与传统文化传播这一核心关系去探讨其他话题。通过深入分析题目要求,为文章确定准确的主题方向,确保文章在正确的主题航道上破浪前行,避免因误解题目而导致文不对题的错误。
十七、从多方面思考:丰富主题内涵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对主题进行多方面思考,能丰富主题内涵,避免单一视角导致的主题单薄或偏离。以“友谊的价值”为主题,不仅可以从朋友之间的相互陪伴、支持的角度思考,还可以从友谊对个人成长、心理健康、社会和谐等多方面的影响进行阐述。如在论述友谊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时,可以举例说明朋友的不同观点如何拓宽自己的视野,朋友的鼓励如何帮助自己克服困难等。从多个维度剖析主题,能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全面,主题表达更加深刻、立体,如同从不同的角度欣赏一座山峰,能领略到其更为丰富的风貌与神韵,使文章围绕主题展现出多元而精彩的内涵。
十八、善用对比手法:凸显主题差异
“有比较才有鉴别。”对比手法能有效凸显主题中的差异与特点。例如在写“乡村生活与城市生活的差异”时,通过对比乡村的宁静质朴、亲近自然与城市的繁华喧嚣、便捷高效,能够更加鲜明地展现出两种生活方式的不同之处,从而深入阐述主题。如“乡村的夜晚,繁星点点,虫鸣蛙叫,人们在静谧中安然入睡;而城市的夜晚,灯火辉煌,车水马龙,喧嚣声此起彼伏。”对比描写,乡村与城市生活的差异一目了然,使主题更加突出,读者也能更清晰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核心思想,避免因描述模糊而导致主题不明确或偏离的情况发生。
十九、总结升华主题:强化主题印象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在文章结尾处总结升华主题,能强化读者对主题的印象,使文章达到更高的境界。例如在写“坚持梦想的力量”一文时,在结尾处可以写道:“坚持梦想,并非仅仅是为了个人的荣耀与成就,更是在人类追求进步与美好的征程中,点亮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了心中的理想勇往直前,跨越重重困难,书写属于自己也属于全人类的辉煌篇章。”总结升华,将坚持梦想的主题从个人层面提升到人类发展的高度,使文章的主题具有更广泛的意义和更深层次的价值,读者在读完文章后,对主题留下深刻而持久的印象,如同在攀登高峰后俯瞰壮丽的山河,心中涌起对主题深刻而全面的感悟。
▼
【少儿写作课】
(适合8-16岁中小学生,可以永久回放)
▼
6位全国知名儿童文学作家
10+年一线少儿写作教学经验
30节PPT视频录播课,共计790+分钟
1100+页PPT讲义及思维导图
从文学创作素养到实用写作技巧
涵盖素材、语言、结构、思维4大板块
系统帮助孩子提升写作能力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即可订阅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