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稿创作”写作十八法
作者:Ashida
“多稿创作”写作法,每一次挖掘与打磨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它并非简单的重复书写,而是一种深度雕琢、逐步升华的艺术过程,蕴含着丰富多样的方式方法与写作技巧,以及认清写作真相并不断追求卓越的路径,层层打磨,但也是通往优秀散文创作的必由之路。今日,以此为题,自行排序,仅供参考。
初稿:自由挥洒,不拘一格
初稿是创作的源头,是思维的肆意流淌。此时,应如李白饮酒赋诗般豪放不羁,“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不要被过多的规则和束缚所羁绊。比如,在创作一篇关于故乡的散文时,脑海中浮现出故乡的小河、古老的石桥、儿时的伙伴,那就尽情地将这些元素一一罗列。“故乡的小河,那是一条蜿蜒在大地之上的丝带,河水清澈见底,游鱼在其间穿梭自如。古老的石桥横跨两岸,桥身的石块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儿时的伙伴们,总是在河边嬉戏打闹,笑声在河面上回荡。”这个阶段不必过于纠结于用词是否精准、语句是否通顺,关键在于让灵感如泉涌般喷薄而出,将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印象快速地转化为文字。就像梭罗在创作《瓦尔登湖》初稿时,或许也是先将自己在湖畔的所见所感一股脑地记录下来,那些原始而鲜活的素材为后续的雕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稿:梳理结构,搭建骨架
当初稿完成后,二稿便要开始为文章搭建起坚实的骨架。如同建筑工人在建造房屋时,先规划好整体的结构布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这个阶段,需要审视文章的逻辑顺序。例如,若写一篇旅行游记,是按照时间顺序,从出发到旅途中的各个景点,再到返程来叙述;还是按照空间顺序,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逐步展开;亦或是以情感的起伏变化为脉络。比如在写一篇黄山游记的二稿时,发现初稿中关于各个景点的描写较为零散,便可以决定按照登山的路线,从山脚下的汤口开始,依次描写沿途的慈光阁、半山寺、迎客松等景点,使文章的结构更加清晰有条理。同时,要对文章的段落层次进行合理划分,每个段落都应有其明确的中心思想,就像一个个紧密相连的链条环节,共同支撑起文章的整体架构。
三稿:雕琢语言,精雕细琢
进入三稿阶段,就如同工匠对美玉进行精细打磨。“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此时要对语言进行深度的锤炼。在描写人物时,用词要精准到位。比如描写一位老者,“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皱纹,深邃的眼眸中透着岁月沉淀后的智慧与慈祥,微微佝偻的身躯仿佛承载着一生的故事。”而不是简单地说“有个老人,脸上有皱纹,身体有点弯”。在表达情感时,要更加细腻深刻。如写思念之情,“思念如潮水般在心底汹涌,每一个静谧的夜晚,那无尽的想念都会如影随形,侵蚀着内心的每一寸角落,宛如藤蔓缠绕着古老的树干,越缠越紧,难以释怀。”避免使用过于直白和俗套的表述。并且要注意语句的节奏感,长短句结合,使文章读起来抑扬顿挫。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长短句错落有致,营造出一种优美的韵律感。
四稿:核对事实,确保准确
在写作中,尤其是涉及到一些纪实性、历史性或者专业性的内容时,核对事实至关重要。“真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如果是写一篇关于历史事件的散文,比如赤壁之战,那么文中所提及的人物、时间、地点、战役的过程和结果等都必须有可靠的依据。不能仅凭模糊的记忆或者想象随意编写。若文中提到赤壁之战发生的时间是建安十三年,那就需要再次查证相关的历史资料,确保无误。再如写一篇关于某种植物的散文,对于植物的特性、生长环境、花期等信息也要准确核对。倘若描写梅花,说它在夏季盛开,这便是严重的错误。只有确保事实的准确性,文章才能具有可信度,才能让读者信服并沉浸其中。
五稿:强化主题,画龙点睛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所在,五稿要对主题进行强化,使其更加鲜明突出。“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例如在写一篇关于奋斗的散文,初稿中可能只是罗列了一些奋斗的事例,但在五稿中就要深入挖掘这些事例背后所共同传达的奋斗精神,通过议论抒情等方式将主题升华。“每一个在困境中砥砺前行的身影,每一次在挫折后重新站起的努力,都汇聚成了那熠熠生辉的奋斗之光。这光芒,穿透黑暗,照亮前行的道路,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征程上永不停歇,因为奋斗,是生命最美的姿态,是奏响命运华章的最强音符。”让主题如同一根红线,贯穿文章始终,使文章的内涵更加深刻,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引发思考。
六稿:调整视角,推陈出新
有时候,换一个视角看问题,文章便会有全新的面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比如写一篇关于城市的散文,初稿可能是从一个普通居民的视角,描写城市的喧嚣与繁华、日常的生活场景。在六稿时,可以尝试从一个外来游客的视角,去发现城市中那些被本地人所忽略的独特之处,如独特的小巷文化、街头艺人的表演等;或者从城市的历史变迁角度,将现代城市与过去的模样进行对比,展现城市的发展脉络。以描写上海为例,从老上海人的弄堂记忆切换到新上海人眼中的高楼林立与多元文化交融,这样的视角转换能为文章注入新的活力,使读者有新的阅读体验,拓宽文章的维度与深度。
七稿:优化开头,引人入胜
好的开头如同乐章的前奏,能瞬间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七稿中,如果发现开头不够吸引人,就要进行优化。可以采用悬念式开头,如“在那座古老的城堡里,隐藏着一个被岁月尘封的秘密,这个秘密一旦被揭开,将颠覆所有人的认知。”引发读者的好奇心;也可以是情景式开头,“晨曦微露,薄雾笼罩着静谧的小镇,第一缕阳光洒在青石板路上,故事,便在这如梦如幻的氛围中缓缓拉开帷幕。”让读者迅速被带入到文章所营造的情境之中;或者是引用式开头,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每当念起这句诗,那些关于友情的珍贵回忆便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借助名言警句的力量,先声夺人,为文章奠定良好的基调。
八稿:润色结尾,余音绕梁
结尾是文章的最后一抹亮色,要做到余韵悠长。“编筐编篓,全在收口。”若文章是一篇抒情散文,可以采用抒情式结尾,将情感推向高潮,“让这份对故乡的眷恋,如同一盏明灯,永远照亮我心中最柔软的角落,无论我走到天涯海角,故乡的山水、故乡的人,都将是我永恒的牵挂与慰藉。”使读者能深刻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温度;若是议论性散文,可以是总结式结尾,对文章的观点进行精炼概括,“综上所述,诚信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石,是社会和谐发展的保障,只有坚守诚信,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社会才能在诚信的轨道上蓬勃发展。”让读者对文章的主旨有清晰而深刻的理解;也可以是展望式结尾,“站在新的起点,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怀揣梦想,勇往直前,那片属于我们的辉煌彼岸必将在不远处等待着我们的到来。”给读者留下希望与憧憬。
九稿:详略得当,轻重有别
在创作过程中,要明确文章的重点,做到详略得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例如写一篇人物传记散文,对于人物的主要成就、关键经历要详细描写,而一些琐碎的日常细节,如果与主题关联不大,则可简略提及。比如写科学家爱因斯坦,他提出相对论这一伟大成就,以及他在科研过程中的思考、遇到的困难与突破等要着重笔墨,而他每天的饮食起居等生活琐事则无需过多赘述。这样能使文章主次分明,突出重点,让读者能迅速抓住文章的核心内容,避免因内容的平均用力而使文章显得拖沓平淡。
十稿:增添细节,生动鲜活
细节犹如文章的血肉,能让文章更加生动鲜活。“魔鬼在细节中。”在描写一个场景时,加入细节描写能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如描写一场雨景,“细密的雨丝如牛毛般纷纷扬扬地洒落,打在古老的青瓦上,溅起一朵朵晶莹的水花,顺着屋檐滑落,形成一道道水帘。雨滴落在院子里的水缸中,泛起一圈圈涟漪,那清脆的滴答声,仿佛是大自然奏响的美妙音符。”而不是简单地说“下雨了,到处都湿了”。通过对雨丝、水花、涟漪、声音等细节的刻画,使整个雨景跃然纸上,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雨幕之中,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与画面感。
十一稿:检查语病,通顺流畅
一篇优秀的散文,语言必须通顺流畅,语病是绝不能容忍的瑕疵。“语言是思想的外衣。”在这个阶段,要仔细检查句子成分是否完整,搭配是否合理,语序是否正确等。例如“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收获颇丰。”这个句子就存在语病,可改为“通过这次活动,我收获颇丰。”或者“这次活动使我收获颇丰。”再如“我看到了美丽的花朵和鸟儿在歌唱。”应改为“我看到了美丽的花朵,听到了鸟儿在歌唱。”只有确保语言没有语病,文章才能如清澈的溪流般顺畅地流淌进读者的心田,让读者无障碍地领略文章的美妙。
十二稿:审视风格,统一协调
文章要有统一的风格,或清新淡雅,或雄浑豪放,或婉约细腻。“风格就是人本身。”如果文章前半部分是清新淡雅的描写,后半部分突然转为雄浑豪放的抒情,就会显得风格突兀。例如在写一篇江南水乡的散文时,整体风格应是清新婉约的,在描写水乡的景色时,“江南的水乡,如诗如画,小桥流水人家,那青石板路蜿蜒在白墙黛瓦之间,河面上的小船悠悠晃晃,似在诉说着千年的柔情。”在表达情感时也应是轻柔的,“那一抹淡淡的乡愁,如同水乡的薄雾,轻轻地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而不是突然出现“我要像战士一样在这水乡战斗,让热血在此沸腾”这样风格迥异的语句,要确保文章风格从头到尾协调一致,给读者以和谐统一的阅读感受。
十三稿:引用经典,增色添彩
适当引用经典名言警句、诗词典故能为文章增色不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写一篇关于学习的散文时,可以引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来强调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在写关于友情的文章时,“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能生动地表达出友情的深厚。这些经典的引用,不仅能丰富文章的文化内涵,还能借助经典的力量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情感与思想,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同时也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
十四稿:营造氛围,身临其境
氛围的营造能让读者更好地沉浸于文章之中。“氛围是文章的磁场。”在描写恐怖场景时,“黑暗笼罩着古老的城堡,阴森的走廊里弥漫着腐臭的气息,时不时传来一阵阴森的笑声,那笑声在空旷的城堡中回荡,让人毛骨悚然。每走一步,脚下的木地板都发出令人胆寒的嘎吱声,仿佛有无数双眼睛在黑暗中窥视着。”通过对黑暗、腐臭、笑声、嘎吱声等元素的描写,营造出恐怖的氛围;在描写欢乐场景时,“广场上张灯结彩,五彩的气球在空中飘扬,人们欢声笑语,孩子们在人群中追逐嬉戏,欢快的音乐声此起彼伏,整个广场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之中。”使读者能真切地感受到欢乐的气息,增强文章的代入感。
十五稿:情感真挚,打动人心
散文是情感的载体,情感真挚是关键。“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写一篇关于亲情的散文时,不要只是空洞地说“我爱我的父母”,而是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达。“深夜里,母亲那轻轻掖被角的动作,父亲那在我遇到挫折时默默鼓励的眼神,这些看似平凡的瞬间,却如同一束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我成长的道路,也将他们深沉的爱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底。”用真实的情感经历,用饱含深情的笔触,才能触动读者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使读者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让文章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十六稿:创新思维,独辟蹊径
在创作中要有创新思维,不要人云亦云。“踩着别人脚步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自己的脚印。”当大家都在写春天的繁花似锦时,可以换个角度,写春天角落里那些不被人注意的小草的坚韧;当都在写城市的现代化建筑时,可以写城市中那些被遗忘的古老遗迹背后的故事。例如在写关于爱情的散文时,不只是写甜蜜的约会和浪漫的表白,也可以写爱情中的争吵与磨合,以及如何在矛盾中相互理解与成长,以独特的视角和思维方式,使文章在众多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给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
十七稿:互动修改,集思广益
不要独自闷头创作,可以与他人互动修改。“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可以将自己的文章分享给朋友、同学或写作伙伴,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他们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发现文章中存在的问题,如逻辑漏洞、情感表达不够到位、某个段落不够吸引人等。例如,一位朋友可能会指出在描写人物性格时不够鲜明,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探讨,能够获得更多的灵感和思路,从而对文章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完善,使文章更加完美。
十八稿:沉淀反思,精益求精
完成一稿又一稿的修改后,要进行沉淀反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回顾整个创作过程,思考是否还有可以提升的空间,是否在某些地方还可以表达得更好。也许在沉淀一段时间后,会发现之前没有察觉到的问题,如某个主题的挖掘还不够深入,某种写作技巧的运用还不够娴熟等。然后再次拿起笔,对文章进行最后的润色与雕琢,力求使文章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以最完美的姿态呈现在读者面前。
▼
【少儿写作课】
(适合8-16岁中小学生,可以永久回放)
▼
6位全国知名儿童文学作家
10+年一线少儿写作教学经验
30节PPT视频录播课,共计790+分钟
1100+页PPT讲义及思维导图
从文学创作素养到实用写作技巧
涵盖素材、语言、结构、思维4大板块
系统帮助孩子提升写作能力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即可订阅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