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啸 张国平 | 云南沿边产业园区建设及其路径提升策略

文摘   2024-11-11 13:52   云南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


摘要


准确认识和积极应对云南沿边产业园区建设面临的问题,对于促进边疆繁荣稳定、实现共同富裕和推进边疆地区的现代化建设等多个维度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期邀请云南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杨啸中共德宏州委党校副教授张国平,以《云南沿边产业园区建设及其路径提升策略》为题,从加强园区顶层设计,加强园区产业谋划布局,加大园区基础设施,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站在高水平高质量建设云南沿边产业园区的战略高度,准确认识和积极应对云南沿边产业园区建设面临的问题,对于促进边疆繁荣稳定、实现共同富裕和推进边疆地区的现代化建设等多个维度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以高质量发展理念为引领,系统谋划和加快推进云南沿边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
加强园区顶层设计,齐抓共促,不断壮大园区规模


一是增强政策供给有效性。在落实中央各项方针政策时,全省各级政府、部门要突出问题导向,狠抓政策的针对性,提升政策质量,力避出现方向性、原则性规定较多,具体措施较少,政策制定过程不严谨、政策质量不高等问题。同时,地方政府要加强对企业、行业协会等利益相关者的政策宣传力度,以及对相关政策的解读辅导,提高政策知晓度。二是明晰产业定位,优化空间布局,加快形成“聚焦重点产业滚动开发建设”的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现有园区空间规划,促进产业用地合理布局和规模集聚。制定园区主导产业目录,科学研判,确定现阶段园区重点发展的产业细分领域,加快园区重点区域的开发建设。园区管理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战略引领和资源配置作用,以及公司的市场化运作价值,打造“小政府、大公司”的管理模式。三是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提升园区对市县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有效发挥园区经济作为全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梳理企业落户园区建设投产全生产周期所涉及事项并优化流程,建立前置服务运行机制,聚焦提高对外开放、优化政务服务、建设市场体系三大领域28项任务,提升服务质量,持续以控制成本为核心,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打造综合成本“洼地”和营商环境“高地”。

加强园区产业谋划布局,大力推进项目建设


一是强化全省“一盘棋”统筹,加强产业规划布局。围绕产业主题,集中精力打造重点产业集群。引导各地结合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特色优势进行错位招商。谋划、储备和建设一批具有全局性、引领性的大项目好项目,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的资金保障。发挥专班统筹作用,集中力量招大引强,用心用情用力服务项目落地,不断提高签约产业项目开工率和投资转化率。二是加快推进产业导入。加强与东部地区加工制造企业对接,依托当地劳务、口岸区位优势和发展实际,打造具有沿边特色的先进加工制造业,加快现有产业全产业链转型升级,谋划一批适合未来发展的新兴产业,不断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细分轻纺服装、电子信息、玩具、医药、边贸加工、海鲜冷链、口岸物流、绿色家居建材、新能源材料、总部经济10条产业链,打好“有链强链、缺链补链、上下延链”组合拳,持续提升产业链完整度,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竞争力。三是精准产业链招商。积极构建产业链招商的新模式、科学招商,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延链、强链、补链投资,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实现全产业链降本增效。聚焦发展沿边特色优势产业招商引资,引导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向沿边园区聚集。

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提升园区空间承载力和吸引力


一是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国际大通道建设步伐,加快推进“五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园区内外交通网络,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缩短企业之间的通勤时间,降低物流成本。同时,加强公共交通设施建设,提供便捷的出行方式,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和优质企业入驻园区。二是加强能源、信息通信网络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加大电力、燃气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确保园区内企业稳定、高效的能源供应。加快5G网络、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布局,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提高园区内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促进企业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提高产业链协同效应。完善园区内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员工的生活品质,增强园区的人才吸引力。加强园区内的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技术支持。加强园区内的消防、治安等安全防范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提高园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三是在“拓”字上想办法,以调区、扩区推动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为园区长远发展预留充足空间。加强要素保障,加大存量用地盘活力度,着力打好资金筹措攻坚战,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持续加强与央企、国企的合作,构建平台公司与央企、大型民企,以及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更为灵活的投资合作模式,为产业园开发建设注入资金。

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一是用好两个市场。沿边园区要充分发挥其地理优势,积极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既通过加强与内地的经济联系,积极参与国内大循环,拓展国内市场;又利用沿边地区的地缘优势,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拓展国际市场。通过双轮驱动为沿边地区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为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充分用好两种资源。沿边园区要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推动园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既要依托我国庞大的内需市场,积极引进国内优质企业和项目,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同时,加强与国内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的科技和人才,提高创新能力;充分利用沿边地区的地缘优势,开发利用好境外丰富的自然、人力和市场等资源。充分利用好外籍劳动力资源优势,显著提升园区企业竞争力。三是提高外籍人员务工便利化水平。创新开展跨境劳务合作模式,进一步探索推进边境地区人员往来便利化采取积极措施规范劳务输入过程,引导外籍人员规范有序通关和“精确移植”,进而解决园区产业“用工荒”问题和助推沿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为园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一是加大对教育和培训的投入。稳定的基层技术队伍和熟练的技能是园区智能制造的基础,要支持园区联合大中专院校在园区内办学,共同培养符合园区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园区逐年遴选优秀学生进行后备人才培养,逐渐形成基层人才梯队。二是制定更加灵活的人才引进政策。通过提供优厚的薪酬待遇、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舒适的生活环境等方式,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园区经济的建设。同时,通过举办各类人才交流活动,搭建人才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平台,促进人才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三是加强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机制。建立完善的人才评价体系,激发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热情。四是加强与国际人才市场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人才竞争,加强与国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同时,通过参与国际人才交流项目,拓宽人才引进渠道。

完善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增强园区管理服务能力


一是理顺关系,加强管理体制创新。园区管理要摆脱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探索向园区下放项目审批权、选人用人自主权,在机构设置、人事管理、薪酬待遇等方面敢于创新突破,推行灵活的管理制度,有效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园区运营要充分发挥专业化公司作用,实施“小政府、大公司”的运营模式,确保“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厘清园区公司与管委会各部门的权责边界,优化园区公司股权结构,以市场化手段促进园区良性发展,进一步提升专业化运营水平;建立园区企业的退出机制,积极推动闲置厂房腾退,加快“腾笼换鸟”。积极组织开展有实力的中小企业入园,通过“腾笼换鸟”,既解决发展空间不够的问题,又能集约利用土地。二是实施分类管理、动态评估,通过差异化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各类园区提质增效。进一步建立完善以效益指标为重点的沿边园区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并逐步完善先建后评、分类指引、有进有出、动态调整的产业园区管理机制,定期开展发展绩效综合评估,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切实发挥考核评价指挥棒作用,引导园区竞相发展。三是增强园区服务保障能力。园区服务要加大政策支持,创新服务模式,切实树立园区特色品牌,增强园区吸引力和竞争力。园区要重视服务体系建设,在人才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市场服务、技术服务等增值创新服务方面,丰富服务内容以满足企业的多元化需求,同时要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全面助力企业健康成长和园区整体形象的提升。

本文系2024年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社会智库项目“云南沿边产业园区建设提升路径研究” (项目编号:SHZK2024312)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 | 沈艳

图片来源 | 云南日报

欢迎订阅

《社会主义论坛》杂志



《社会主义论坛》杂志于 1986 年创刊,由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与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云南省社会科学院联合出版,是一本立足云南,面向全国,在国内外发行的刊物。杂志以“创新理论前沿阵地,专家学者交流平台,干部群众学习之友”为办刊定位,以“讲好社会主义故事,唱响社会主义主旋律,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为办刊宗旨,以“软”故事讲“硬”道理,注重融合传播,使理论宣传不失温度、理论阐释不失深度。

《社会主义论坛》杂志开设“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别策划”“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视野”“云媒智库”“思政讲堂”“党校视窗”“实践与探索”等特色栏目,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社会主义论坛》杂志编辑部竭诚为作者、读者做好服务,欢迎投稿,欢迎订阅。


订阅方法

从编辑部直接订阅 ,可破季订阅。

联系人:李辉 13330512345 

            张明忠 13808799876


订阅付款

从银行汇款至《社会主义论坛》编辑部,全年订价 360 元。

邮编:650228

纳税人识别号:125300004312028354

银行户名: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昆明护国支行

银行账号:2502013009022112284

(备注:《社会主义论坛》杂志订阅)


联系方式

地址 :昆明市西山区日新中路 516 号云报传媒广场《社会主义论坛》编辑部。

电话(传真):0871—64195021

邮箱:luntan@yndaily.com



《社会主义论坛》第10期

  编委会主任   何祖坤

  编委会委员   田静  柴红飚  王廷尧  李绍明  王雪飞  刘祥元 

  主编   刘祥元

 副主编   吴清泉  余国鹏 

  编辑   沈艳  李雯  李辉   龙敏飞   苏宇箫   朱婧   何嵘

  制作   沈艳

  通联   张明忠 

  地址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日新中路516号

  邮编   650228

  邮箱   luntan@yndaily.com

  网址   云南理论网  llw.yunnan.cn


社会主义论坛
《社会主义论坛》是由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大型综合理论月刊。每月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云南的实践,通过报刊网络平台广泛传播,打造创新理论前沿阵地,领导者的交流平台,干部群众学习之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