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善庆 | 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略论

文摘   2024-11-06 17:32   云南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

摘 要

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是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现实任务和时代课题。本期邀请大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士赵善庆,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略论为题,构建立体化多元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构建本土化国际化并蓄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构建科学化体系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方面,作了阐释。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这是遵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具体要求,是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现实任务和时代课题。

01
构建立体化多元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



构建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有助于深入探究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道理、学理、哲理,产出更多解读中国历史、阐释中国实践、回答中国问题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建设要以增强中华民族的共同性为主旨,史料体系要明确两个维度的核心要义,一是既要讲清楚各民族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独特贡献,二是要突出讲清楚中华民族交融发展的主流和主线。

全面搜集形式多样的反映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事实的史料。以交往、交流、交融为大主题,分门别类搜集整理并汇总相关史料,进行综合研究。尤其要特别关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的挖掘与整理。同时,加强对相关史料的整理、翻译、研究、阐释和转化工作,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注重史料的多样性,准确把握史料体系的内涵外延。历史时期形成的金石铭文、写卷简牍、文献典籍、文化艺术、口述传统等类资料,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形式多样、覆盖面广,是加快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的宝贵资源。一方面,要建立包括文献、文字、符号、图案、遗迹、考古文物、影像等多类型资料在内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综合史料库。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史料的研究和阐释,把史料体现出的各民族交融实践和增强共同性的思想观念研究透彻。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的普查、抢救和挖掘工作,加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的整理、出版、研究和转化力度,鼓励各学术团队和出版机构整理、出版权威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

注重史料的整体性,汉文史料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史料及域外历史文献要同频共振。先秦时期,甲骨文、金文以及先秦诸子著述等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资料。秦汉以来,以《史记》为肇始的“二十四史”中绝大多数都包含有关于少数民族的传记,多民族历史书写的传统在中国古代史史料体系中得到继承和发展。另有大量有关边疆民族史志的文献,比较集中地保留了古代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资料。此外,散见于方志、会要、文集、笔记、碑铭、谱牒中的各种民族史志资料也非常丰富。

重视对历史时期各少数民族留下的历史记述的挖掘研究。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史料,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史料直接反映了各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对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加强对多语种少数民族史料的挖掘整理和阐释研究,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和中华民族认同,揭示中华民族发展的整体性与内在联系。

02
构建本土化国际化并蓄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



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的系统表达。用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政策话语和社会话语深刻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道理、学理和哲理,深刻阐释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是加快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的题中之义。

要增强和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的原创性和本土性。继续重视对中国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政治经济互动往来等基础性研究,同时借鉴政治学、民族学、历史学、社会学、语言学等相关学科的新概念、新话语,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要围绕历史和现实两个层面同步推动话语体系的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历史实践为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源,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当代实践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资源。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建设需要从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中寻找实证依据,从各地丰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实践中收集故事,将经验研究获得的认识转化为学术话语。

要坚持“两个结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的本土化。在民族复兴和强国建设新征程中,需要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坚持“两个结合”,从历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政治学等相关学科中汲取话语力量,基于话语对象、概念阐释、主题选择、陈述形式等要素进行话语框架建构,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与话语建设的双向赋能,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国际化与外来话语本土化。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是解读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精神实质的基础工具,也是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关键节点和重要支撑。要用中国自主的话语体系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范畴、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表现出来,持续扩大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国际传播力。

着眼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以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影响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概念体系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我们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产出新知识、构建新理论、产生新思想。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构建的目的,就是让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工作实践等产生传播力和影响力,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同时,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也要融入世界民族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研究之中,从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中汲取营养,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智识资源供给,让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具有全球影响力。

03
构建科学化体系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规律性认识,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本质、内涵、要求等核心要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这为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要从理论上阐释清楚用命运共同体理念培育塑造中华民族共同体观念的必然性。一方面,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研究,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引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道理,以及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大一统思想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从理论主题、体系框架、内在逻辑、概念范畴等方面作出系统性学理性阐发,深刻阐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大原创性论断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尤为重要的是,要面向生动的社会实践,坚持问题导向,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创造和鲜活经验,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维度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着力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现实与未来,从而增强对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意义的认识和行动自觉。

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从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整体角度来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研究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发生机制、历史进程及其发展规律,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高度把握历史叙述权和话语权。要书写好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故事,形成增强国家凝聚力和国家认同感的中国叙事。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按照科学规范、融入时代、守正创新的原则,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体系,着力加强党的民族理论创新发展研究,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过程,揭示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过程和内在机理,探究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宝贵经验和独特贡献。

总之,我们要始终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高度掌握历史叙述权和话语权,以促进中国各族人民牢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为目标,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础,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责任编辑 | 余国鹏

图片来源 | 云南日报

欢迎订阅

《社会主义论坛》杂志



《社会主义论坛》杂志于 1986 年创刊,由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与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云南省社会科学院联合出版,是一本立足云南,面向全国,在国内外发行的刊物。杂志以“创新理论前沿阵地,专家学者交流平台,干部群众学习之友”为办刊定位,以“讲好社会主义故事,唱响社会主义主旋律,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为办刊宗旨,以“软”故事讲“硬”道理,注重融合传播,使理论宣传不失温度、理论阐释不失深度。

《社会主义论坛》杂志开设“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别策划”“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视野”“云媒智库”“思政讲堂”“党校视窗”“实践与探索”等特色栏目,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社会主义论坛》杂志编辑部竭诚为作者、读者做好服务,欢迎投稿,欢迎订阅。


订阅方法

从编辑部直接订阅 ,可破季订阅。

联系人:李辉 13330512345 

            张明忠 13808799876


订阅付款

从银行汇款至《社会主义论坛》编辑部,全年订价 360 元。

邮编:650228

纳税人识别号:125300004312028354

银行户名: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昆明护国支行

银行账号:2502013009022112284

(备注:《社会主义论坛》杂志订阅)


联系方式

地址 :昆明市西山区日新中路 516 号云报传媒广场《社会主义论坛》编辑部。

电话(传真):0871—64195021

邮箱:luntan@yndaily.com



《社会主义论坛》第10期

  编委会主任   何祖坤

  编委会委员   田静  柴红飚  王廷尧  李绍明  王雪飞  刘祥元 

  主编   刘祥元

 副主编   吴清泉  余国鹏 

  编辑   沈艳  李雯  李辉   龙敏飞   苏宇箫   朱婧   何嵘

  制作   沈艳

  通联   张明忠 

  地址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日新中路516号

  邮编   650228

  邮箱   luntan@yndaily.com

  网址   云南理论网  llw.yunnan.cn


社会主义论坛
《社会主义论坛》是由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大型综合理论月刊。每月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云南的实践,通过报刊网络平台广泛传播,打造创新理论前沿阵地,领导者的交流平台,干部群众学习之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