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25年1月24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周智广教授团队于Chinese Medical Journal上发表了题为“Epidemiological status, development trends, and risk factors of 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 due to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21”的重要研究成果,深度剖析了糖尿病肾病(DKD)的流行病学现状、发展趋势、风险因素及社会人口学变化。
研究发现,DKD的风险正在急剧上升,尤其是在中等社会人口学指数(SDI)国家,DKD已经成为一个沉重的疾病负担。更令人担忧的是,据预测,到2030年,DKD的全球负担还将持续加剧,这无疑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敲响了警钟。
糖尿病是全球慢性肾脏病(CKD)的主要病因,约40%的糖尿病患者面临发展为DKD的风险。DKD不仅是导致肾衰竭的首要诱因,还极大提升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为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与健康双重负担。
随着全球范围内糖尿病患病率的持续攀升,DKD所带来的疾病负担正日益加剧,并且1型糖尿病(T1DM)和2型糖尿病(T2DM)引起的DKD在发病机制、疾病过程、流行病学特征和综合管理上存在差异。这种复杂性要求我们在应对这场全球健康危机时,必须采取更加有效且精准的防治策略。
从1990年到2021年,全球DKD的负担显著增加。无论是DKD-T1DM还是DKD-T2DM,发病率、患病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寿命损失年(YLLs)、伤残损失寿命年(YLDs)和死亡人数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DKD-T1DM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SIR)、年龄标准化患病率(ASPR)、年龄标准化YLDs率、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增加,年龄标准化DALYs率(ASDR)和年龄标准化YLLs率略有下降。DKD-T2DM的ASIR、ASDR、年龄标准化YLLs率、年龄标准化YLDs率、年龄标准化死亡率上升,而ASPR略有下降(表1)。
表1 1990-2021年全球地区DKD负担指标的所有年龄段的具体数值和年龄标准化率(ASRs,每10万人口)
DKD-T1DM的全球患病率持续攀升,尽管在2019至2021年间我们观察到了短暂的下降,但预计从2020至2030年,这一数字将继续上升,到2030年预计将超过750万例。与此同时,DKD-T2DM的患病率自1990年以来呈现出显著的增长态势,预计到2030年,患者数量将超过1.3亿。从1990年到2021年,DKD导致DALYs显著增加,其中DKD-T1DM导致的DALYs增加了74.0%,从222.8万跃升至387.6万,DKD-T2DM导致的DALYs增加了173.6%,从412.3万增至1127.9万。预计到2030年,DKD-T1DM的DALYs将超过440万,DKD-T2DM的DALYs将超过1460万(图1)。
图1 1990-2030年全球DKD患病率和DALYs的变化趋势
注:(A)DKD-T1DM的全球患病率 (B)DKD-T2DM的全球患病率 (C)T1DM-DKD的DALYs数量 (D)T2DM-DKD的DALYs数量。虚线表示2021年,虚线之前的数据代表全球疾病负担(GBD)研究的实际统计数据,而虚线之后的数据对应于2021-2030年(不包括2021年)的预测值
对DALYs进行的分解分析显示,全球DKD负担的增加主要是由人口增长和老龄化这两大因素推动的。然而,T1DM和T2DM的影响因素构成有所不同。对于DKD-T1DM来说,除了高SDI和低中SDI五分位数外,流行病学变化的下降在大多数GBD地区部分缓解了负担,尽管这还远远不足以抵消总体的负担增加。而对于DKD-T2DM,除了低SDI五分位数国家外,其他SDI五分位数的流行病学变化均有所增加(图2)。
图2 根据1990年至2021年全球层面及SDI五分位数的人口增长、老龄化和流行病学变化等人口层面决定因素,DKD DALYs的变化
注:(A)DKD-T1DM导致的DKD DALYs的变化(B)DKD-T2DM导致的DKD DALYs的变化;黑色圆点代表所有三个组成部分共同作用的总体变化值。对于每个组成部分,正值的大小表明该组成部分导致的DKD DALYs的相应增加,负值的大小表明该相关组成部分导致的DKD DALYs的相应减少
前沿分析揭示了多数国家和地区的DKD-T1DM和DKD-T2DM的ASDR与SDI五分位数呈负相关。值得注意的是,相对较大的DALYs更多集中在低中SDI和中等SDI五分位数。然而,对于DKD-T2DM,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DALYs主要分布于高SDI五分位数的国家和地区,这表明,虽然社会人口学的繁荣能够促进健康进步,但这种进步也可能被其他因素所抵消。
肾功能不全(几乎占100%)、高血糖(T1DM为70.8%,T2DM为87.4%)和非最佳温度(低温和高温,DKD-T1DM为5.0%,DKD-T2DM为5.1%)是T1DM-DKD和T2DM-DKD的共同风险因素。此外,T2DM-DKD的特定风险因素还包括高体重指数(38.2%)、高收缩压(10.2%)、饮食风险(17.8%)、低体力活动(6.2%)、铅暴露(1.2%)和其他环境风险。
过去32年间,全球DKD负担显著增加,且国家间存在显著不平等,特别是在中等SDI国家,这一增长主要由人口增长、老龄化以及高空腹血糖和肾功能不全等关键风险因素驱动。预测显示,尽管DKD-T1DM相关的负担增长趋势有望在2021年至2030年间放缓,但DKD-T2DM相关的负担将持续增加至2030年。研究强调,潜在驱动因素、风险因素及社会人口转变对DKD负担有重大贡献,提示除血糖控制外,还需根据各国国情加强DKD评估,优化综合管理策略,为T1DM和T2DM患者制定适宜的医疗保健政策。
周智广 教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科教授、一级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糖尿病免疫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糖尿病细胞治疗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名誉会长
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心血管代谢医学专委会主委
湖南省医学会副会长、湖南省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主委
《中国医师杂志》主编,《Frontiers in Immunology》副主编
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50余项
培养毕业研究生186名,其中博士94名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发表SCI论文380余篇,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自1993年起)
参考文献
本视频/资讯/文章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