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主席 | 张忠涛教授:普外科专家视角解读“临床肥胖症”新定义与肥胖治疗新趋势

健康   2025-02-07 19:27   北京  


引言:冬韵盈京阙,杏林论新义。2025年1月16-17日,《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重大报告“临床肥胖症定义和诊断标准”在全球范围内同步发布,迅速获得了全球专家的广泛关注。


1月17日上午,中国肥胖联盟组织召开中国专家研讨会,邀请多领域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对报告进行深入解读和广泛研讨。会议期间,医脉通特邀中国肥胖大会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张忠涛教授,从普外科专家的视角解读“临床肥胖症”新定义。


张忠涛教授接受医脉通专访





医脉通:《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临床肥胖症委员会报告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证据的临床肥胖症定义,明确将肥胖症视为由过度脂肪累积而直接引起的慢性系统性疾病。您能否为我们详细解读一下这一新定义的具体内涵,它与传统肥胖定义相比,有哪些关键的不同之处和创新点?


张忠涛教授:


《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杂志提出的“临床肥胖症”概念,特别强调了与“临床肥胖前期”的区别,二者属于不同的定义范畴。临床肥胖的定义基于体内脂肪的过度蓄积,以及由此导致的器官功能损害或日常活动受限。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临床肥胖症的诊断标准。


与传统定义相比,过去我们主要依赖腰围、体质指数(BMI)或二者的结合来评估肥胖。然而,这些指标未能充分考虑脂肪对身体功能的实际影响。此次新定义特别强调器官功能损害和日常活动受限,这不仅是对肥胖诊断标准的重要补充,也标志着我们在肥胖认识上的进步。事实上,单纯依靠BMI来定义肥胖一直存在诸多局限性,而新定义的提出则更加全面地反映了肥胖对健康的潜在危害。





医脉通:作为普外科权威专家,您对这一新定义有着怎样的解读和理解?您认为普外科医生在面对新定义时,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以更好地适应肥胖症治疗的新趋势?


张忠涛教授:


在临床实践中,肥胖与疾病的关系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尽管部分患者根据BMI、腰围、腰高比、腰臀比等指标表现出脂肪过度蓄积,但这些指标并未全面反映肥胖对健康的实际影响。例如,一些患者尽管体脂超标,但并未出现器官功能损害或日常活动受限,这类人群通常被称为“健康的胖子”。


此次新定义的提出,明确将“健康的胖子”与需要进一步治疗的肥胖患者区分开来。对于那些存在器官功能损害或日常活动受限的肥胖患者,应被视为需要积极干预的对象。这一调整不仅有助于精准识别需要治疗的肥胖患者,还能避免对“健康肥胖”人群的过度干预。


对于BMI过高且出现器官功能损害或日常活动受限的患者,应积极考虑手术治疗等干预措施。此次新定义的发布,将引起全社会对肥胖症及其对全身健康影响的高度重视,包括政策制定、医保覆盖以及公众认知等层面。


从普外科的角度来看,这一新定义要求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更加精准地识别和筛选适合手术治疗的肥胖患者。同时,我们也需要结合中国人群的体型和遗传背景,将新定义落地并适应中国国情,从而更好地指导肥胖患者的治疗。中国肥胖联盟在这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既要对新定义进行深入解读,又要推动其在中国的广泛应用,以确保肥胖治疗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医脉通:您觉得“临床肥胖症”这一新定义将如何推动肥胖症治疗领域的整体发展,特别是在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下,如何促进普外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协作与融合,为肥胖患者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肥胖症治疗的成功率和患者的长期生活质量?


张忠涛教授:


“临床肥胖症”这一新定义的提出,对肥胖症治疗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4年,国家卫健委联合16个部门发布了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行动计划,同年,中国肥胖联盟正式成立,制定了中国首部《肥胖症诊治指南(2024年版)》。此次,《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杂志发布的新指南,进一步推动了肥胖症的诊断与治疗,引起了全社会以及政府层面的高度关注,强化了对肥胖症防治的重视。


在《肥胖症诊治指南(2024年版)》制定过程中,我们特别强调了多学科协作的综合诊疗模式。肥胖症的治疗涉及多个医学专业领域,绝非单一学科能够独立解决。因此,多学科协作是为患者提供最适治疗方案的关键。基于这一理念,我们启动了肥胖症诊治中心建设项目,旨在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优势,为患者提供全面且个性化的治疗指导。


通过多学科协作,普外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将进一步深化,从而为肥胖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成功率和患者的长期生活质量。这种协作模式不仅有助于优化临床治疗路径,还能促进各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创新,推动肥胖症治疗领域的整体发展。





医脉通:“临床肥胖症”相关治疗是否有可能纳入医保体系,这一举措将带来怎样的长远获益?又面临哪些挑战?


张忠涛教授:


中国的肥胖患者数量不断增长,肥胖已经成为我国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作为医疗服务提供者,我们特别希望肥胖症的治疗能够纳入医保覆盖范围。然而,这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包括媒体、公众、医务人员以及肥胖症患者,共同呼吁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给予高度重视,尤其是将肥胖症治疗纳入医保体系。


令人欣慰的是,自去年以来,我国最高卫生行政部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已经高度关注肥胖症问题,并制定了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提升行动计划。我们期待在未来各方的持续努力下,肥胖症相关治疗能够逐步纳入医保范围,从而为患者提供更有力的医疗保障。


专家简介


张忠涛 教授

  •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 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普外中心专家,首都医科大学普通外科学系主任,首都医科大学结直肠肿瘤临床诊疗及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结直肠外科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外科装备分会会长等

  • 主要研究方向为微创结直肠外科、减重代谢手术以及相关并发症,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病机制及诊疗新技术

  •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大专项等多项课题

  • 担任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国际外科学杂志》主编,Chinese Medical Journal和《中华外科杂志》副主编。在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Cell Reports,Biomaterial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多篇成果

  • 获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学科带头人等称号


本视频/资讯/文章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医脉通内分泌科
关注医脉通内分泌科,快速获取国内外内分泌领域进展,及时查看指南更新,抢先知晓热门会议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