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榜样丨郭旸洋:医学是信仰,愈了解愈热爱

文摘   2024-11-26 09:43   上海  

编者按:青春有志,医途报国;知之愈明,行之愈笃;心系社会,服务大众。复旦上医学子们用信念,坚定不忘初心的医学生誓言;用行为,展现当代青年的理想与担当;用文字,书写自己开拓进取、胸怀理想的青春奋斗史。“医学生榜样”系列文章展现了复旦医学生的风采,也激励着无数同窗砥砺前行。“复旦医学生”将陆续推送上海医学院“枫林之星”,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国家奖学金的获奖学生事迹,期待大家的关注和支持,也欢迎各培养单位积极投稿推送。


 


郭旸洋

华山医院

郭旸洋,女,汉族,共青团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医学五年制2018级本科生,华山班学习委员。获评“2023年度上海市优秀毕业生”。总绩点专业第3,多次获本科生优秀一等奖学金、复旦大学优秀学生等荣誉称号。入选复旦大学第三期“卓博计划”。复旦枫林OSCE舞社核心成员。主持复旦大学望道学者、福庆学者项目。现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23级博士生,师从大肠外科马延磊教授,开展肠道菌群与肿瘤免疫的科学探索。

医 路 漫 谈

五年前的仲夏,郭旸洋从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毕业,母校以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校训箴言,激励她个人理想的构建和坚持。同年初秋,她进入宽广温厚的复旦上医,“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上医前辈为生命往来鞠躬,初心如炬,灯火般指引着她,在成长为医学科学家的道路上努力前行。

医学课程学习之初,她也经历艰难的过渡期,新知识体系的构建充满挑战艰辛,但初期储备并探及规律后,她发现生命科学其实充满融会贯通的内在逻辑,有如拨云见月。她在调整节奏后稳扎稳打,同时积极在医学生摸骨大赛、枫林决医学知识竞赛、中德解剖学习班等学术活动中进一步夯实,构筑医学万丈高楼平地起的坚实地基。

1


纸上终浅,当以知行合一


医学知识常读常新,行之愈笃,知之益明。大一时她加入复旦大学生命关怀协会,参与生命树课堂项目担任科普课程主讲老师;同年暑假,有幸借以《医疗救治与人文关怀》课程实践的机会,再次走入社区小学,进行生命健康知识的科普宣教。在进入医学专业学习后,参与社区疾病走访统计的实践调研,真切了解中国医疗卫生体系和居民健康需求,认识社会疾病负担和建设健康中国的必要性,影响了她研究方向的选择。在临床知识的学习见习中,她愈发感受到追本回源的重要性,便坚定地选择参加生理学竞赛,与队友一道讨论集训,最终斩获第七届生理学竞赛团体一等奖,个人二等奖。

医学从不浮于纸面文字,病人不需出口成章的科学知识,而是理与实际结合的稳妥真实。例如低钾,生理学注重其影响细胞的电生理基础,继而改变功能;外科学关注钾代谢紊乱的病因背景和临床表现,阐述治疗基本原则;而在临床实习真实面对患者术后低钾的紧急情况,判断病情迅速处理至“口服4g KCl,静滴1.5g KCl + NS 500ml,予心电监护”的具体医嘱,之后再溯源问询,真正解决患者需求方罢休,这才真正体会到书本知识到临床一线的落地。临床上的每一位带教,每一位患者,都是最好的老师。


生理学竞赛复旦大学代表队(左一)

社区科普课堂


2


行者常至,医者日新为道


临床科学家以临床为本,更以科研日新为道,学术研究之树惟根深而叶茂。为切身感受科研,她在大三时加入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在林玉丽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组织炎症与肿瘤免疫的科研探索,在本科期间独立申请复旦大学“望道学者”学术资助计划并成功结项,参与系列课题的研究成果发表至Immunity, Gut, Journal of Hepatology。在学术能力和思维从零培养期间,她不断调整心态,学会接受失败,不急于求成。导师林玉丽充满韧劲的工作态度让她受益匪浅,摒弃心浮气躁的功利,拒绝未尽全力的遗憾。有段时间靶点基因怎么都鉴定不出,从剪鼠尾、换引物、换试剂、重配胶等各个步骤逐一排查;自学编程语言,安装包或代码无法适配,她反复调适运行就是几天;为达到作图配色与排版的最佳效果,她们共同探讨,前后修改十几版...诸如此类的挑战数不胜数,但科研就是在这种不确定性和反复堆叠中寻找方向,重振旗鼓。在此过程中,她也非常有幸受到蔡师兄和冯师姐不厌其烦的指导和帮助,让她认识到科研工作需要个人甘于寂寞地反复雕琢,但更离不开团队相互扶持和共同努力

这段经历锻炼了她以问题为导向的自学能力,感受科学研究苦乐常伴的魅力,也让她了解恶性肿瘤依然是困扰人类的难题,癌细胞狡猾聪明,匹敌百位世界顶尖肿瘤学家,揭开这份谜题极富挑战和意义,她更加坚定了未来研究肿瘤学的决心。

研究生阶段,她继续开展消化道肿瘤的科研学习和探索,师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马延磊教授,在导师指导下开展肠道微生态与结直肠癌的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独立主持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福庆学者”学术创新项目,关注早发性肠癌的疾病亚类,挖掘代谢信号与肿瘤免疫调控的潜在关联。参与描绘特定遗传背景肠癌患者微生态-免疫-代谢图谱,相关成果发表在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为肿瘤精准分型和精准治疗提供理论基础。近年微生物群逐渐成为影响人体健康尤其是恶性肿瘤的重要因素,而个体间差异性肠道微生态与组织微环境的交互作用愈发成为影响肿瘤发展的关键介质。未来,她将继续和团队一起,继续深入结直肠癌核心致病菌与宿主互作的研究探索,矢志攻坚结直肠癌。道路尚远,为者常成。心向往之,行必能至。



郭旸洋在免疫系实验室


3


星芒万千,追光不负所爱


百年星空璀璨,复旦人的青春色彩不止在一隅之地绽放。她乐于挑战尝试,兴趣广泛,发展多方面能力。

她热爱运动,积极参加复旦大学乐跑赛、健康跑和夜跑等活动,连续四年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优秀,被授予“阳光健康之星”荣誉称号,强健体魄是临床医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她与基础医学院院队的伙伴并肩作战,在校运会、院系杯篮球赛和排球赛中屡获佳绩。“还记得大一那年校运会,基础医学院总积分遥遥领先,超第二名一百多分,当时特别自豪自己也做出小小贡献。”

她热爱街舞,是复旦枫林舞社首批核心成员,坚持舞蹈训练,与团队一起积极参与上海医学院迎春会、枫聆音乐节、基础医学院迎新会等各项活动。此外,她也曾挑战在复旦大学2018级新生杯辩论赛中表达自我;在复旦大学第十届学术英语演讲中探讨新冠对全球医疗事业的影响,并获决赛三等奖。颤抖的声音逐渐坚定,慌乱的眼神日趋有力。知己所爱,明己之志。五年来她收获了成长和突破,勇气和信心,责任与认同感。


院系杯排球赛(二排右三)

院系杯篮球赛(15号队员)

舞团演出(右三)

学术英语演讲比赛(左一)


医学是信仰,一入医门深似海,最初因职业而选择,愈了解愈热爱,最终因信仰而坚守。痛苦时予以安慰,迷失时指引方向。医路崎岖,砥砺趱行,在所不辞。


郭旸洋(左一)和复旦大学免疫学系林玉丽教授的合照






 所 获 荣 誉 

2023年度上海市优秀毕业生

2021-2022 学年史带奖学金

2020-2021 学年金龙鱼奖学金

2019-2020 学年高山奖学金

2018-2019 学年陈灏珠奖学金

复旦大学优秀学生、优秀共青团员

复旦大学望道学者

第七届中国生理学竞赛团体一等奖、个人二等奖

首届复旦大学英语演讲朗诵比赛二等奖

2019摸骨大赛冠军

院系杯排球赛冠军、篮球赛亚军

第五十九届校运会女子400米银牌、4*100混合接力银牌

第六十届校运会混合立定跳远团体金牌


 未 来 寄 语 

医学是信仰,愈了解愈热爱

本期编辑:李蔚怡

责任编辑:雷泽宇

复旦医学生
与上医学子在一起,分享复旦上医的人和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