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上医丨回顾2024年度克卿峰会,共赴新药研发的探索之旅

文摘   2024-11-23 09:00   上海  


近期,2024年度克卿峰会在复旦大学枫林校区明道楼一楼报告厅举行,本次峰会主题为“基础科研、新药研发与诺贝尔奖”

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卡塔林·考里科和德鲁·韦斯曼,以表彰他们在核苷碱基修饰方面的发现。2024年7月,考里科博士的自传《突破:我的科学人生》中文版由译林出版社正式出版。近期,2024年度克卿峰会邀请本书译者之一、新药科学家梁贵柏博士以“基础科研、新药研发与诺贝尔奖”为主题,与大家分享他对这本书的独到见解,深入剖析这位诺奖得主的科研之路与传奇人生。

特邀嘉宾

梁贵柏

博士,新药研发一线科学家、科普作家。

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1980年代后期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留学,研究多肽及其类似物的构象和非共价性弱相互作用。在康奈尔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后,于1994年加入默沙东新药研究院药物化学部,任职高级研究员。先后参与和领导了多个不同阶段的新药研发项目,在先导化合物的发现、设计、优化以及临床药物的推荐、合成等领域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与发明专利。

梁贵柏博士长期致力于中美医药界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中国医药健康事业的发展。在译林出版社出版的“新药的故事”系列三册入选2023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两次获得江苏省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译有《突破:我的科学人生》。


让我们一起走进本次克卿峰会现场!



同学们早早来到会场,等候峰会的开始。


梁贵柏博士在本次克卿峰会上围绕“新药研发的思考与实践”这一主题,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切入,以其丰富的科研和新药研发经验,与同学们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基础科研、新药研发与诺贝尔奖之间的关系,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深入浅出的精彩演讲。



01

AI与诺贝尔奖

梁贵柏首先介绍了对当前AI技术的发展的看法,他以英伟达股票的增长为例,说明AI技术已经火了不止10年,而2024年诺贝尔奖中才开始出现越来越多人工智能技术的身影,由此他个人并不认同将诺贝尔奖视为技术风向标的观点。

梁贵柏进一步解释了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microRNA的原因,并强调了这一发现与去年mRNA奖项的区别,指出两者在科学上的重要区分。他又举了丙肝从发现到药物研发到接近百分百治愈的30年历程作为例子,探讨了从基础科研到药物研发以及诺贝尔奖之间的关系,为大家思考如何判断科技前沿风向带来了启示,并勾勒出新药研发发展周期的轮廓。


02

新药研发中的“十” 


梁贵柏提到了新药研发中著名的“十”规则,即新药研发需要大约十亿美元、十年时间和十万个分子的筛选

以PD-1抑制剂为例,该药物现年销售额已超150亿美元,但其研发历经挑战,包括但不限于长达数十年的钻研与对细胞因子风暴副作用的谨慎考量,最终在严格的伦理与健康审查下成功上市。他通过与ChatGPT现场互动,不仅验证了这一规则的实际存在,还深入讨论了其背后的深层逻辑。


03

从疾病发现到药物研发


梁贵柏以戈谢病为例,详细描绘了从疾病最初被认识到最终药物研发成功的漫长道路。他着重强调了基础科学研究在新药开发过程的核心地位,指出唯有基础科研取得关键性进展,新药研发才能得以有效推进。

他提到,戈谢病从发现到药物上市,经历了100多年的研究。药物研发从项目启动到最终上市,经历了大约10年的漫长时间,这与新药研发领域内普遍认同的“十年”规律大致吻合,并从更广阔的视角指出药物研发的十年周期是在科学界通过基础研究对于疾病病程变化发展过程有足够之后才能开始。


04

药物研发中的黑天鹅


梁贵柏提到“黑天鹅”这一概念,其不仅仅是简单“Unknown”,而是人类视角之外,探索路径之外的事物。梁贵柏举了从“假双性人”孤立遗传病到发现双氢睾酮到默沙东研发药物预防前列腺肥大以及秃顶的例子,又举了HPV疫苗研发历经二十年后周健在衣壳蛋白疫苗制备技术上的突破瓶颈使其问世的例子。指出从基础研究到药物研发的路径有极强的不可预测性。同时很多技术突破跟诺贝尔奖的医学奖、化学奖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关系,如艾滋病毒、丙肝、蛋白质定位突变、DNA基因重组技术等等。

梁贵柏从这些“黑天鹅”式的技术突破中总结出对新药研发起关键作用的两种:直接相关的是关于疾病发展过程调节机制的研究,间接相关的是药物研发过程中生物技术瓶颈的突破。


05

诺贝尔奖与新药研发的关系


梁贵柏从化学工艺、疾病研究、医药工程多个方面通过多个案例分析,更加详细地阐述了基础科研成果如何被转化为新药研发的理论基础,并深入探讨了科学的突破、新药上市和诺贝尔奖颁发之间的关系。他指出,大部分的诺贝尔奖发生在药物研发成功之后,诺贝尔奖并非新药研发的预测风向标,而是对已经取得的科研成果的一种认可和表彰。他以艾滋病治疗药物和青霉素的发现为例,佐证了这一观点。



06

新药研发的挑战


 梁贵柏强调,当疾病基础研究和关键的生物技术取得突破之后开发一个相关的新药大致需要10年到15年时间,10年到15年里头一大半是临床研究,新药研发的挑战不仅在于时间的长短,更在于提高成功率。他提到,尽管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疾病的研究有了巨大的进展,新药研发的成功率仍旧停留在10%左右,这是一个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解决的问题。他呼吁新一代的药物科学家们在这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最后,梁贵柏寄语同学们,“做药一定要以患者为先,一定要以人类的健康为重”,并勉励在座的医学生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现场提问


Q: 您是如何从第一线的药物研究转向科普工作的?您认为这两者哪个更有意义?


梁贵柏:我认为两者都非常有意义。我开始做科普是出于偶然的机遇。我对药物研发的历史充满兴趣,在默沙东工作期间积累了许多有趣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有机会在国内分享这些故事,逐渐积累了一定的影响力。我的第一本书就是这样诞生的。写作和科研一样,都能激发人们对科学的热爱,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Q: 中国药企如何发展,才能拥有像默沙东、阿斯利康这样的国际大药企?


梁贵柏: 中国药物研发的发展需要时间和积累。目前,中国在基础科研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要成为制药强国,我们需要在某些疾病领域取得突破性科研成果。此外,中国的药物研发环境需要更多的创新和合作,而不是简单的模仿和竞争。


Q: 对于即将踏入科研领域的学生,您有什么建议


梁贵柏: 科研工作需要耐心和持久的努力。尽管现实中存在许多挑战,但科研的乐趣在于探索未知和解决问题。我鼓励大家保持好奇心,多思考,多阅读,勇于追求自己的科研兴趣。



活动最后,汪玲代表克卿书院向梁贵柏赠送礼品。


会议结束后,同学们热情不减,纷纷排队等候与梁贵柏博士进一步讨论,也希望能够获得梁贵柏的亲笔签名作为珍贵纪念。


正如梁贵柏在讲座中所提到的, “新药研发是一场漫长的旅程,但每一步都至关重要。”我们必须重视基础科研的重要性,并能在未来的科研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克卿峰会是克卿书院的品牌活动,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指导,克卿书院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主办,围绕当前较为热点的科学话题,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分享自己的观点,在讨论环节对相关问题展开多角度的探讨,为同学们答疑解惑。2024年度克卿书院院长汪玲、医学学工部部长程娌、副部长陈文婷、克卿书院专职导师等出席本次活动。


来源:公众号“克卿书院”

本期编辑:雷泽宇

复旦医学生
与上医学子在一起,分享复旦上医的人和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