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0日是我国第七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也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天津时调代表性传承人王毓宝大师逝世两周年。
齐惠敏 津沽记忆博物馆馆长
常兆新 天津著名唱片收藏家
活动中,津沽记忆博物馆馆长齐惠敏、副馆长胡建敏诵读了李治邦先生作品《永远都想听的王毓宝》。常兆新先生用百年老唱机现场播放了周玉宝、焦金池、高五姑、王毓宝等天津时调艺术家的代表性作品。
齐惠敏馆长 胡建敏副馆长
朗诵《永远都想听的王毓宝》(节选)
王毓宝弟子、国家一级演员刘迎女士深情回顾了从14岁开始跟随王毓宝大师学习天津时调的历程,让来宾感受到王毓宝大师的人格魅力。
刘迎女士 王毓宝弟子、国家一级演员
刘迎女士、贾立青女士应邀联袂表演的天津时调经典作品《秋景》把活动推向高潮,作为资深的群众艺术工作领导李治邦先生对表演做了精彩而专业的艺术点评。两位艺术家的精彩演唱让我们相信,天津时调这个有着120年历史、代表着津沽文化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依然生命力旺盛地活跃在艺术舞台上。
刘迎女士、贾立青女士联袂表演的天津时调经典作品《秋景》
肖桂森先生讲话
活动中,李延春先生向津沽记忆博物馆捐赠了书鼓一只,程维洪先生捐赠了从1983年创刊到2007年停刊的全套107期《天津集邮》杂志和2010年获评的“天津市书香家庭”证书,杨建宏先生捐赠了绘画作品《牡丹》两幅。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关于天津时调的介绍:
天津时调是我国北方较有代表性的时调小曲类曲种。其表演形式为一人或二人执节子板站唱,另有人操大三弦和四胡等伴奏。天津时调源于明清小曲,清末民初形成并流行于天津城区。其曲调非常丰富,包含许多天津地方民歌小调和外地流入天津的曲调,如天津本地流行的【靠山调】、【鸳鸯调】、【大数子】和一些外地流入但天津化了的民歌小曲如【拉哈调】、【秦楼悲秋】、【怯五更】、【后娘打孩子】、【叉杆解狱】、【对花】、【十杯酒】等,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天津时调最初主要流行于天津底层市民聚集的南市、河东地道外、红桥区鸟市、和平区等处的曲艺演出场所,20世纪三四十年代逐渐衰落。新中国成立后,对【靠山调】等进行成功改革,使之成为主要的演唱曲调,并创作出许多精品节目。“文革”前期天津时调又一度陷入危机,改革开放后重获生机,日趋振兴,一些传统曲调、曲目恢复上演。但近年来天津时调发展又面临严峻的考验,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生存危机,亟待扶持和抢救。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关于王毓宝的介绍:
王毓宝,女,汉族,1926年生,天津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天津时调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从小随父学习京韵大鼓、单弦、靠山调,1953年进入天津广播曲艺团,专工天津时调演唱。其嗓音条件极佳,演唱清新脱俗,是享誉全国的著名天津时调表演艺术家。最受欢迎的曲目有《踢毽》《七月七》《秦(青)楼悲秋》,改编曲目有《摔西瓜》《翻江倒海》《毛主席来到咱农庄》等。2000年,其演唱的《喜荣归》获中国曲艺牡丹奖;2003年获中国金唱片奖演员奖;2008年获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
【回放|视频|音频】《海河巡盐图》与津沽文化系列讲座在津沽记忆博物馆开讲
关于《潞河督运图》更名为《海河巡盐图》的提议 滨海新区区委统战部的贺信 各界人士寄语津沽记忆博物馆开馆六周年 2018年《潞河督运图》系列讲座第一讲,张显明:一图尽展津城美 2018年《潞河督运图》系列讲座第二讲,何志华:从《潞河督运图》看清代服饰的发展与演变 2018年《潞河督运图》系列讲座第三讲回放 郭文杰:《潞河督运图》里的民风与民俗
【更多阅读】
【相关公众号推荐】
扫描关注时请保持单屏显示每一个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