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放|非遗日主题活动|“津沽文化有毓宝,时调乡音蕴乡愁”百年天津时调唱片展与赏听会暨王毓宝艺术生涯座谈会

文摘   文化   2023-06-10 22:24   天津  


活动现场精彩视频


 2023年6月10日是我国第七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也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天津时调代表性传承人王毓宝大师逝世两周年。

 2023年6月7日,津沽记忆博物馆主办“津沽文化有毓宝,时调乡音蕴乡愁“一一百年天津时调唱片展与赏听会暨王毓宝艺术生涯座谈会。津沽记忆文化讲堂(总第48期)邀请著名唱片收藏家常兆新先生展出了19张1903年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的天津时调老唱片,常兆新先生用百年老唱机现场播放了天津时调120年历史中多位艺术家的代表性作品,并邀请多位津沽文化学者、艺术家回顾座谈百年天津时调发展历程和天津时调表演艺术家王毓宝大师的艺术人生。


 中共天津市滨海新区区委宣传部陈云山副部长、天津市文博学会民间收藏专委会常务副会长何志华老先生、天津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李治邦书记、刘静华会长,天津著名老唱片收藏家常兆新老先生,王毓宝弟子、天津艺术研究所研究员、《骆玉笙年谱》编著者贾立青女士,王毓宝弟子、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刘迎女士,天津方言协会会长郭文杰先生,天津市艺术学会副会长、华世奎后人华克齐先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国戏法代表性传承人肖桂森先生,丁字沽小学校长庞杰先生,滨海新区文联主席、滨海新区群艺馆馆长、滨海新区妇联副主席田宝荣女士,滨海新区文联原党组书记李延春先生,原汉沽区老干部韩子春先生,长芦汉沽盐场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李祯祥先生,作家王雅鸣先生、姜茂树先生、高励军先生,滨海新区青年艺术家刘惠萍女士、津沽记忆博物馆馆长齐惠敏、副馆长胡建敏等领导与专家学者及天津科技大学的志愿者、津沽记忆博物馆工作人员共五十余人参加活动,滨海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进行了采访报道。活动由津沽记忆博物馆齐惠敏馆长主持。

齐惠敏  津沽记忆博物馆馆长 

 此次展出的常兆新先生收藏的天津时调老唱片中,最早的是可能录制于1903年的、周玉宝演唱的《后悔》,同时展出的还有周翠兰、焦金池(艺名大金牙)、王红宝、高五姑、赵小福、王毓宝、高辉等不同历史时期天津时调艺术家作品唱片共19张,以及由何志华老先生提供的刊载有天津时调作品与天津时调艺术家的文献报刊杂志、在全国及天津各种文艺汇演中天津时调表演节目的戏单戏票。

常兆新  天津著名唱片收藏家 

 活动中,津沽记忆博物馆馆长齐惠敏、副馆长胡建敏诵读了李治邦先生作品《永远都想听的王毓宝》。常兆新先生用百年老唱机现场播放了周玉宝、焦金池、高五姑、王毓宝等天津时调艺术家的代表性作品。

齐惠敏馆长  胡建敏副馆长  

朗诵《永远都想听的王毓宝》(节选

 王毓宝弟子、国家一级演员刘迎女士深情回顾了从14岁开始跟随王毓宝大师学习天津时调的历程,让来宾感受到王毓宝大师的人格魅力。

刘迎女士   王毓宝弟子、国家一级演员

刘迎女士、贾立青女士应邀联袂表演的天津时调经典作品《秋景》把活动推向高潮,作为资深的群众艺术工作领导李治邦先生对表演做了精彩而专业的艺术点评。两位艺术家的精彩演唱让我们相信,天津时调这个有着120年历史、代表着津沽文化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依然生命力旺盛地活跃在艺术舞台上。


刘迎女士、贾立青女士联袂表演的天津时调经典作品《秋景》

陈云山副部长、何志华老先生、田宝荣女士、郭文杰先生、华克齐先生等嘉宾先后致辞。
陈云山副部长说,一走进津沽记忆博物馆就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浓厚的乡情,也勾起我对儿时通过“电匣子”收听大鼓书、收听天津时调的回忆。齐惠敏馆长和津沽记忆博物馆长期致力于对天津文化、滨海文化的挖掘、收集与传承,令人感动。滨海新区是天津的经济强区,也要成为文化强区。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需要文化的支撑。习总书记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也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我们应该一如既往地支持滨海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祝愿津沽记忆博物馆越办越好,祝愿天津时调这种艺术形式发扬光大、源远流长!
 
陈云山副部长讲话 何志华老先生讲话
田宝荣女士讲话
李治邦先生讲话郭文杰先生讲话华克齐先生讲话 

肖桂森先生讲话

      活动中,李延春先生向津沽记忆博物馆捐赠了书鼓一只,程维洪先生捐赠了从1983年创刊到2007年停刊的全套107期《天津集邮》杂志和2010年获评的“天津市书香家庭”证书,杨建宏先生捐赠了绘画作品《牡丹》两幅。





本次活动由津沽记忆博物馆主办,支持单位有滨海新区文化和旅游局 、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 、天津市文博学会民间收藏专委会、滨海新区政协文史委、滨海新区新的社会阶层联谊会、天津市旅游业商会、滨海新区文旅商会,协办单位有天津方言协会、中新生态城新的社会阶层联谊组、天津市爱心联志愿服务中心、滨海文化消费企业联盟 、王玉兴书友会、滨海新区后街书吧。


天津时调是具有浓郁津沽文化特色、流传逾百年的曲艺形式,其表演形式为一人或二人执节子板站唱,另有人操大三弦和四胡等伴奏。天津时调源于明清小曲,清末民初形成并流行于天津城区。其曲调非常丰富,包含许多天津地方民歌小调和外地流入天津的曲调,如天津本地流行的靠山调、鸳鸯调、大数子和一些外地流入但天津化了的民歌小曲如拉哈调、秦楼悲秋、怯五更等,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1953年由王毓宝表演的时调作品《摔西瓜》大获成功,1958年王毓宝以新作品《翻江倒海》参加全国第一届曲艺汇演,取得轰动性效应,天津时调从一个地方小曲种推向全国,成为脍炙人口的大曲种。2006年天津时调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21年6月10日天津时调最有代表性的表演艺术家王毓宝逝世,享年95岁。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关于天津时调的介绍:

天津时调是我国北方较有代表性的时调小曲类曲种。其表演形式为一人或二人执节子板站唱,另有人操大三弦和四胡等伴奏。天津时调源于明清小曲,清末民初形成并流行于天津城区。其曲调非常丰富,包含许多天津地方民歌小调和外地流入天津的曲调,如天津本地流行的【靠山调】、【鸳鸯调】、【大数子】和一些外地流入但天津化了的民歌小曲如【拉哈调】、【秦楼悲秋】、【怯五更】、【后娘打孩子】、【叉杆解狱】、【对花】、【十杯酒】等,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天津时调最初主要流行于天津底层市民聚集的南市、河东地道外、红桥区鸟市、和平区等处的曲艺演出场所,20世纪三四十年代逐渐衰落。新中国成立后,对【靠山调】等进行成功改革,使之成为主要的演唱曲调,并创作出许多精品节目。“文革”前期天津时调又一度陷入危机,改革开放后重获生机,日趋振兴,一些传统曲调、曲目恢复上演。但近年来天津时调发展又面临严峻的考验,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生存危机,亟待扶持和抢救。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关于王毓宝的介绍:

王毓宝,女,汉族,1926年生,天津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天津时调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从小随父学习京韵大鼓、单弦、靠山调,1953年进入天津广播曲艺团,专工天津时调演唱。其嗓音条件极佳,演唱清新脱俗,是享誉全国的著名天津时调表演艺术家。最受欢迎的曲目有《踢毽》《七月七》《秦(青)楼悲秋》,改编曲目有《摔西瓜》《翻江倒海》《毛主席来到咱农庄》等。2000年,其演唱的《喜荣归》获中国曲艺牡丹奖;2003年获中国金唱片奖演员奖;2008年获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


【相关链接】



更多阅读

李希闵:《沽水流霞》总目录及序

王雅鸣:《大神堂往事》总目录

王雅鸣:《汉沽盐渔文化》总目录

刘翠波:《渔家号子》总目录

姜茂树:《神堂记忆》总目录

富文蘅:《西南城角旧貌》总目录

唐洪祥:《我家四姑》总目录

【特稿】纪念周汝昌先生百年诞辰 总目录


【相关公众号推荐



扫描关注时请保持单屏显示每一个二维码

津沽记忆博物馆
追寻先辈的生活足迹 守护远去的津沽记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