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放|视频|“渐行渐远的是岁月 铭记心中的是乡愁”——王雅鸣散文集《渐行渐远》研讨会暨首发式在滨海新区图书馆蒋子龙文学馆举行

文摘   2024-12-05 23:56   天津  


2024年11月24日,由津沽记忆博物馆、滨海新区作家协会、滨海新区图书馆联合主办的“渐行渐远的是岁月 铭记心中的是乡愁”——王雅鸣散文集《渐行渐远》研讨会暨首发式在滨海新区图书馆蒋子龙文学馆举行。


活动视频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王雅鸣先生,曾任原汉沽区作协副主席,《薊运河》杂志副主编,在汉沽工作生活50余年,对汉沽的历史文化有深入研究,创作、发表了300余万字关于汉沽历史文化的作品。


王雅鸣先生回顾创作历程

《渐行渐远》是王雅鸣先生的第八部作品集,十个章节、39万字,汇集了作者2016年以来的作品,120余篇文章抒发了作者对汉沽这片热土的深厚情感。王雅鸣先生说:“非生于斯,但长于斯;非原住民,但更钟情于这片黑海滩!因为回报是一种责任和使命,也是一种付出和快乐


活动现场掠影


王雅鸣先生回顾了自己的文学创作历程,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书记、作家李治邦先生(书面发言,详见后附),滨海新区作协主席、作家李子胜先生对王雅鸣先生的文学创作做了文学点评(详见后附)。


齐惠敏、胡建敏诵读《赵三爷打起》



李子胜先生做文学点评


津沽记忆博物馆以“追寻先辈的生活足迹,守护远去的津沽记忆”为愿景,一直致力于保护传承优秀的津沽文化。有感于王雅鸣先生对汉沽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和对保护汉沽历史文化的无私付出,津沽记忆博物馆荣幸地将《渐行渐远》列为“津沽记忆丛书”的第三种予以出版,并与滨海新区作家协会、滨海新区图书馆联合主办此次“渐行渐远的是岁月 铭记心中的是乡愁——王雅鸣散文集《渐行渐远》研讨会暨首发式”,权且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的倡导和实现津沽记忆博物馆愿景的一次努力。

唐云来先生致辞


魏立营先生致辞


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原主席、著名书法家唐云来,中共滨海新区原纪委副书记佟国元,天津长芦汉沽盐场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魏立营,滨海新区文旅局公共服务室主任李云东,天津著名文史学者李学韩,滨海新区统战部原副部长吕力,全国关心下一代“最美五老”、滨海新区北部区域关工委秘书长张励军,滨海新区图书馆馆长马文艳,逸梵画廊、诺梵文化创始人甄永清,汉沽文史学者、作家赵福荣汉沽文史学者、诗人黄建忠等先后致辞发言。


佟国元先生致辞


张励军先生致辞

张励军先生展示103岁高龄的父亲阅读由王雅鸣等主编的《滨海汉沽盐渔史话》


参加活动的嘉宾有,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原主席、著名书法家唐云来,中共滨海新区原纪委副书记佟国元,天津长芦汉沽盐场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魏立营,滨海新区文旅局公共服务室主任李云东,天津著名文史学者李学韩,滨海新区统战部原副部长吕力,全国关心下一代“最美五老”、滨海新区北部区域关工委秘书长张励军,滨海新区作家协会主席李子胜,滨海新区作协副主席胡伟红,滨海新区作协秘书长张颖,滨海新区图书馆馆长马文艳,泰达图书馆副馆长刘云鹏,空港经济文化中心主任朱丹丹,滨海新区文化旅游商会会长姜一、秘书长赵霞,天津市爱心联志愿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丁国明,建行宁河支行行长傅文军、汉沽盐场宣传部副部长严海滨,逸梵画廊、诺梵文化创始人甄永清,中新天津生态城国家税务局原党委书记、局长唐洪祥,静海区广播电台台长赵莹,汉沽一中教务处主任田志伟,北京师范大学天津生态城附属学校图书馆馆长徐丽丽,南益小学德育主任张洪峰,新港二小德育校长刘娟,新港四小德育副主任闫烁,汉沽文史学者、作家姜茂树汉沽文史学者、作家赵福荣汉沽文史学者、诗人黄建忠,汉沽文史学者、诗人翟世栋,汉沽文史学者、作家刘庆霞,作家邓敏、滨海新区中小企业协会仓储物流专委会秘书长王子强及津沽记忆博物馆馆长齐惠敏、副馆长胡建敏与文学爱好者50余人参加了活动。活动由齐惠敏馆长主持。


吕力先生致辞

 

唐洪祥先生致辞


马文艳女士致辞


甄永清女士发言

 

赵福荣女士发言


黄建忠先生发言

本次活动指导单位为滨海新区文化和旅游局、滨海新区政协文史委、滨海新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由津沽记忆博物馆、滨海新区作家协会、滨海新区图书馆联合主办,支持单位为滨海新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滨海新区文化旅游商会,协办单位为天津方言协会、天津市爱心联志愿服务中心、中新天津生态城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中新生态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组、鱼坞书友会、读读好书文化空间、后街音乐酒吧、若缘商行。



王雅鸣先生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文友:

大家上午好!
在这个落叶缤纷、严冬将至的季节,借滨海新区图书馆“蒋子龙文学馆”这块宝地,举办我的散文集《渐行渐远》的首发式暨研讨会。在此,我以一个普通作者的身份,向牺牲个人休息时间前来出席首发式的各位领导、各位文友以及关注、关心文学发展的各位同仁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说起这本《渐行渐远》的出版过程,也是一波三折。近年来,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之下,文学的发展日渐衰微,碎片化阅读备受青睐,传统纸媒岌岌可危,个人出版作品更是日渐艰难。一方面是发表的几十万字作品无处保留,一方面是早日把散落的作品进行整体保存作为纪念的想法日益强烈。在这里我要感谢两个人,一个是滨海新区作协李子胜主席,一个是津沽记忆博物馆齐惠敏馆长。
2018年,汉沽保护盐渔文化志愿者团队宣告成立,李子胜主席是负责人,刘翠波、冯伟、齐惠敏、郑万友和我是我们团队的骨干成员。大家知道,汉沽的渔村大多明朝建庄,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蕴藏着丰厚的盐渔文化。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先后都消失了。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汉沽人,面对海边的断壁残垣,在痛心疾首的同时,也在不断思考着一个严峻问题:渔村消失了,这600多年的传统渔家文化应该如何安放?于是,抢救、发掘、整理、传承盐渔文化就成了我们这些志愿者的日常工作之一,我们不舍昼夜,开座谈会,找老渔民采访,到坟茔地勘察。依靠集体的智慧,我们出版了两本全面反映汉沽盐渔文化的作品集《滨海汉沽盐渔史话》《滨海汉沽渔家味道》。
两本书出完了,但意犹未尽。因拘于篇幅,有些东西没能容纳进去,我的个人情结也没能完全释放,执念就是想出版这本《渐行渐远》。一次与齐馆长相遇,一拍即合,将这本书列入津沽记忆系列丛书。为了将书做得更具地方特色,齐馆长专门联系了汉沽国际版画藏书票收藏馆馆长刘硕海先生,精心挑选彰显盐渔文化元素的作品作为封面和插图,使此书不仅有美学意义上的观感,更凸显了浓郁的盐渔文化的鲜明特征。汪子中的渔网、灵动的水鸟、岸边的渔船,这些具象的画面,无不勾起我们对业已消失的渔家文化的深情回忆。感谢刘硕海先生本书出版工作中的鼎力支持和无偿帮助。这种精神,是对汉沽盐渔文化的认同和礼遇,是对一名普通作者的关爱和信任,更是一种情怀和责任。在这里,我要真诚了道一声:谢谢 !
今天在座的不仅有我的老领导,也有未曾谋面的新朋友;有给我第一本小说集《黑海滩》作序的著名作家李治邦,也有相交多年远道而来的静海区的赵莹台长等众多新老朋友。正是有了你们的支持和帮助,让我才有了创作的动力,有了继续写好有意义文字的勇气。
在时代大潮中,作家的使命,一是真实反映社会发展变迁,做时代的记录者;二是挖掘、传承传统文化,让历史告诉未来;三是表达个人真实情感,抒发思想情怀。
我的母亲16岁投笔从戎,从河省定州农村入伍在北塘服役3年,退役后又考上天津师大。在她85岁时,我陪母亲故地重游。当她不顾术手的虚弱登上北塘古镇的炮台时,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今年9月28日,是我的母亲一年祭。我专程回到北京平谷归山陵园,将刚出版的、散发着墨香的《渐行渐远》恭恭敬敬地摆放在父母墓碑前,永远地留在了那里。母亲生前,十分关心我的创作,叮嘱我要对得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荣誉,这是她引以为自豪和骄傲的。斯人远去,今天献上这本书,既是对母亲的怀念,也是对母亲在天之灵的最好慰藉。
记得有个作家说过:“一个人但凡有了读书的癖好,也就有了看世界的一种特别眼光,甚至有了一个属于他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在这里,我要感谢所有读书人,让我们在字里行间相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与反响;我要感谢所有为读书人提供空间和场所的人,是你们为读书人创造了阅读的机会,开蒙启慧,武装头脑,终有所得。为此,我再次向滨海新区图书馆马文艳馆长表示真诚的谢意,愿我们的图书馆越办越好!

大诗人杜甫诗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作品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我们并不因此而懊恼,而是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创作出有内涵有张力和表现时代巨变的优秀佳作。循着这一目标前行,我们一定会抵达成功的彼岸!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立德树人"。《渐行渐远》,让我们与过去的时光渐行渐远,与传统的旧的事物渐行渐远;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拥抱新生活、开辟新天地。让我们在扬弃中奋进,在传承中发展,谱写出无愧于美好时代的新篇章。

谢谢大家!
王雅鸣
2024.11.24


李治邦先生的书面发言

大海的儿子——王雅鸣《渐行渐远》短评


我与雅鸣是几十年的老朋友,而且眼见他不断成长,不断成熟。我说他是大海的儿子,是他对大海的无比热爱和忠诚。他的这部作品就是对大海的回报,也是作为儿子的一片炽热之心。雅鸣这部作品融入了很多对汉沽文史的认识,汉沽也是他的精神家园,一个储存情感的宝藏。可以说,汉沽的每寸土地都是他呕歌的对象,以及他研究的目标。也是他心灵归属的地方,他写的盐渔史话之序,汉沽风物图之序,都是他的印证。他研究的汉沽人也有独特的一面,写出了一种地方特色和性格,也是居住在这片黑海滩的人们的根和源。
说他是大海的儿子,是他对大海的每一层海浪、每一条海鱼、每一条渔船、每一片盐滩、每一座盐坨都有感情,正如他说的与盐共舞。他的文学积累很丰厚,是来自于他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别人看过的一晃而过,而雅鸣却记住了,他能听见蚶子在锅里歌唱,能在夯号里感觉到一种优美,这就是雅鸣的文学视角。
我特别欣赏雅鸣写的汉沽契约这章,很是别开生面,在这部分能看到一种契约精神,写出了一个新的角度,知识性相当强,对研究汉沽历史文化给予了一手材料的印证。
希望雅鸣能继续写下去,因为大海,因为汉沽,因为那一片黑海滩!
李治邦
2024.11.23


李子胜先生的致辞
诗酒趁年华——在散文集《渐行渐远》首发式上的发言
李子胜


滨海汉沽老作家王雅鸣兄的散文集《渐行渐远》最近出版了,这是滨海新区文坛可喜可贺的大事,热烈祝贺!
雅鸣兄退休后,笔耕不辍,佳作迭出,几年来下,作品洋洋大观,终于结集出版,从此滨城文坛又多了本散文佳作,汉沽乡土文学史又增添了一段精彩篇章。
几日前,我获赠新书,雅鸣兄的新书外观大气厚重;翻阅内容,内容丰富,引人入胜。作者对第二故乡汉沽的熟稔,特别是对盐田滩契的研究考证,令很多汉沽人也自愧弗如。
滨海新区特别是汉沽,枕河靠海,拥有丰富的写作资源,这里有耕海牧渔的渔民,有现代化都市的打工者,有辛勤耕耘的农民,可以书写的题材取之不尽,乡土文学创作也可圈可点。
我把汉沽乡土文学划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盐民游击队》的出版为代表。
1970年,汉沽盐场成立以工人为主体的文学创作小组,集体创作并出版长篇小说《盐民游击队》(崔椿藩执笔)。这本书在全国发行了20万册以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79年,田宗友的中篇小说《小亮和他的伙伴们》出版。这部小说也是写盐滩上的爱国斗争故事。
改革开放以后,汉沽的乡土文学创作进入第二阶段,呈现了初步繁荣的形势。以王雅鸣刘振江为代表的小说创作队伍,开始在《天津日报》《天津文学》等刊物发表大量的以渔村生活为题材的小说。王雅鸣发表的一批“黑海滩”系列作品,彰显了其在中短篇小说领域的创作实力。其中,短篇小说《放船》,曾经获得天津市东丽杯短篇小说一等奖,并出版《黑海滩》中短篇小说集。
我还是在高中时代,刚开始做文学梦时,雅鸣兄的中篇小说就在《天津文学》发表了,他的勤奋创作,起到了引领作用。
后来,汉沽又涌现出刘长海、李子胜、郑万友、刘翠波、冯继忠等文学爱好者,与这种引领作用密切相关。我还记得1986年,汉沽文化馆组织的文学笔会,参会者一直坚持创作的人,坚持到今天,都有所建树。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年轻的写作者并不多,很多在当写之年的文学爱好者作品却越来越少,究其原因之一,就是远离了生活,写作资源枯竭了。
近几年,雅鸣兄作为保护盐渔文化的志愿者之一,退休后仍然深入生活中,与渔民交友,挖掘渔家故事,近几年在《天津日报》连载了三次盐渔题材的系列文章;与史料交友,寻找写作线索,采写了以李振宝烈士的感人事迹为题材的报告文学。因为源自于生活,本书的内容也就富有了真实感和厚重感。
我个人体会,越是深入生活,获得的写作素材越珍贵。闭门造成的写作最终会文思枯竭。
另外,放眼当今文坛,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老作家依然坚持创作,老作家王蒙,90高龄,每年都有小说问世,迄今已经创作了两千多万字的作品;老作家徐怀中,也是90高龄,才与王蒙同时获得了茅盾文学奖。天津老作家林希,年近九十,也是新作不断。天津文坛尹学芸主席,过了五十岁,才在文坛大放异彩。其他如天津著名作家肖克凡、李治邦、王松几位老师,每年都发表大量的小说作品。因为坚持,创作才有新的高度。可见,一个作家的坚持创作多么重要。雅鸣兄的坚持,才有今天新作的问世。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是“津沽记忆丛书”,是在津沽记忆博物馆大力资助下出版的,这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好事,文学日渐式微的当下,作家们发表难,出书更难,很多人不得不自费出书,起精神虽可嘉,但其负担也沉重。津沽记忆博物馆能慷慨解囊,打造地域文化丛书,也值得敬佩。
据我了解,津沽记忆博物馆打造的丛书,是有长远计划,有非常明确的选题的。津沽记忆博物馆决心在未来几年,不断征集书稿,书稿内容包括文学、历史、民俗文化等,力争以图书的形式,打造一个文字的津沽记忆博物馆。
听闻这个计划,我备受鼓舞,我衷心希望津沽记忆丛书越出越多,滨城文坛喜事也越来越多。
东坡先生有词云“且将新水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希望滨城广大作者们以雅鸣兄为榜样,珍惜大好年华,深入生活,勤奋笔耕,借助津沽记忆博物馆这个平台,为滨城文坛贡献更多的精品力作。

李子胜

2024.11.24


更多阅读

李希闵:《沽水流霞》总目录及序

王雅鸣:《大神堂往事》总目录

王雅鸣:《汉沽盐渔文化》总目录

刘翠波:《渔家号子》总目录

姜茂树:《神堂记忆》总目录

富文蘅:《西南城角旧貌》总目录

唐洪祥:《我家四姑》总目录

【特稿】纪念周汝昌先生百年诞辰 总目录




【相关公众号推荐



扫描关注时请保持单屏显示每一个二维码




津沽记忆博物馆
追寻先辈的生活足迹 守护远去的津沽记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