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潞河督运图》更名为《海河巡盐图》的提议
文摘
2023-05-17 23:18
天津
关于《潞河督运图》更名为《海河巡盐图》的提议
所谓《潞河督运图》是清初乾隆年间的一幅绢本设色长卷,高41.5厘米,长680厘米,在解放初由历史学家顾颉刚从杭州收藏家吴谏斋处购得并捐献给国家,经朱启钤审阅认为“意味尤近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之作,允为国家之重宝”,朱启钤、瞿兑之考证认为是史载《潞河督运图》。天津博物馆研究馆员陈克于2009年3月13日在《今晚报》刊文《是通州还是天津——<潞河督运图>到底画的是哪里》提出质疑,认为此图所绘为天津三岔河口附近自钞关浮桥到海河紫竹林村近十余里的两岸景物。之后众多天津学者对此图展开深入研究,研究成果陆续见诸报端,学者们一致认为此图所绘实为天津在乾隆年间盐坨春季开坨、盐官海河巡盐之景。2018年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海河巡盐——国博藏所谓<潞河督运图>天津风物考》,全书17.6万字,收录了天津学者们研究、分析所谓《潞河督运图》的学术作品。2020年11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舟楫千里——大运河文化展”上此图的展示文字说,“早期认为《潞河督运图》为记录清朝乾隆年间潞河漕运经济、商贸及民俗盛况的画作。近有学者研究认为,这是一幅展现乾隆年间天津的画卷,描绘了潞河尾闾天津三岔河口一带的漕运盛景和民俗民风。整幅画面以督运官舫为线索,以盐坨春季开坨为核心,向左右两侧展开。图中两岸码头、衙署、店铺、酒肆、民居等琳琅满目,画有官船、商船、货船、渔船等64只,官吏、商贾、船户、妇孺、盐坨杂役等820余人。人物形态各异,极富生活气息。”至此,京津两地学者就所谓《潞河督运图》展开的学术讨论告一段落,此图所绘画面的地理地域及呈现内容亦有定论,而天津学界早有将此图重新命名的愿望。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就保护大运河文化做出指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从“因官器作煮盐”“各往往县置均输盐铁官”的汉代至今2000余年,从公元603年开凿永济渠至今1400余年,津沽因盐漕而起,至1404年建天津卫、1652年三卫合一、清末、民国以来成为北方大埠,天津的崛起与漕运文化和盐渔文化有着密切关系。为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大运河文化,我们正式提议将所谓《潞河督运图》更名为《海河巡盐图》。提议人:罗澍伟、陈克、张显明、张春生、何志华、高伟、张诚、周醉天、谭汝为、王振良、刘恒岳、李治邦、郭文杰、齐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