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笔记是纪源资本关于投资、商业、科技的所见所闻所想,探讨关于世界的一切。
在这里,你可以收获:
全球优秀科技公司管理经验、一线调研;
顶级风险投资人&创业者经验分享;
大航海时代的世界人文历史、商业见闻……
以下是投资笔记系列第200期。
我们试着谈谈心脑血管疾病
有些疾病的发生,是从0到1的变迁。但,心脑血管疾病并不是。
如果此时此刻,你的一位朋友正在大快朵颐一份重庆火锅里的脑花,你该如何告诉ta,这样的饮食会缩短ta与心脑血管疾病的距离?
这很难。一方面,你的朋友并没有进食任何“有毒”的食物。一份重庆火锅的脑花里包含的元素,也大都是人体所需的。至少,没有哪一样会直接导致人体的病变。此时此刻ta吃一份高油高盐的重庆火锅脑花,或者吃一份低油低盐的减脂餐,在整个生命的尺度上,并没有本质差别。
另一方面,心脑血管的老化与病变,本就是必然。随着生命历程的推进,人的血液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变得粘稠,血管会变得僵硬,内壁会变厚,会形成一些斑块,这些本就是人类必经的路径,血变稠了,血管变细了,被阻塞了,血流自然变慢了,血压自然就高了,心脏的负荷自然就重了。如果恰好心脏或者脑部的关键血管被严重阻塞,那就更会带来直接危及生命的心脑血管重疾。比如心梗、脑梗。
而种种被认为不利于心脑血管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进食高油高盐的食物、吸烟、久坐不动,确实会加快这一进程的推演。
多吃一份重庆火锅脑花,会加速一点心脑血管疾病形成吗?理论上会的。
多吸一支烟,会加速一点心脑血管疾病形成吗?理论上会的。
多一个小时的静坐不动,会加速一点心脑血管疾病形成吗?理论上会的。
但这些一次次的“加速”,在整个生命尺度上又都是微乎其微的。
而,少吃这一份,少吸这一支,多动这一刻,又是否可以让某个人彻底避免患上心脑血管疾病?显然没有人能对此打包票。有的人一辈子大鱼大肉,最后寿终正寝。有的人一贯清淡素食,却依然难逃心梗、脑梗的噩运。我们听过很多这样的故事。
跨度太长的反馈机制,因果难定的游戏规则,让我们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与享受眼下的身心欢愉之间,很难做出完美的选择。向左走,未必被惩罚;向右走,也未必被奖赏。每个人都会在经历无数个选择的路口之后,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并且说到底,每个人都会希望自己这一路能走得舒适一些,久一些。
话至此,不妨听听一位名叫David的朋友的故事。
一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真实故事
David是一位妥妥的斜杠人士——本身是一位自由摄影师,又做过艺术策展。前些年在北京的胡同院落里经营过文艺气息满满的民宿,这两年又自主开发菜式,做起了餐饮。不过归根到底,这是一个不坐班的人。
曾听过一个段子:A看到B的外貌要明显比同龄人年轻,就问B是如何保养的,是经常锻炼,还是在饮食护肤方面有什么诀窍?B笑笑说,我只是不上班而已。
David看上去就是一个很显年轻的人。如今快40岁的他,打眼看去,说是20多岁的小伙子也没什么问题。凡是从很久前就认识他的人也确实可以证明,这十几年来,他也的确没什么肉眼可见的衰老迹象。当然,此前也没有人会把他与重疾话题联系在一起。
然而,如今依然容光焕发的David,其实是一个曾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鬼门关上走过一遭的人。在他一米八几、活力满满的身躯内,已经被植入了一枚心脏支架。
五年前的一天午后,身在老家武汉的David在吃过饭后,感到一阵异常的左胸痛。那天,亲戚做了很美味的拌面,David多吃了一些。其实,在饭后感到左胸痛已经有一段时间了。David一直觉得可能是自己的消化系统出了点毛病,没有太在意——毕竟,左胸痛也很像是胃痛。
这段时间,David回到遍地美食的武汉老家,在吃的方面有一些放纵,酒也没少喝。然而对于一个二三十岁,没生过重病的人而言,由此而在饭后感到的一些身体的疼痛,往往会被自己合理化为“吃多了,消化不良”这样看上去可以自愈的小毛病。
但这一次的疼痛实在有点异乎寻常了。凭过往经验判断,这似乎不像是简简单单的消化系统问题。David感觉不太好,给自己挂了个急诊——即便如此,他还是打算以“解决消化系统问题”为基本诉求来看这个病。他不是一个遇事往糟糕方向去想的人。甚至,在等着叫号的时候,他还容许了一位比较心急的病人插队到了他前面。
“什么?你胸痛了一段时间了?早说啊……”急诊大夫听到David对自己体感的描述,果断让他做了心电图。看了心电图,立马看出问题,又让他查了血象——心梗的征兆已经非常明显。
好端端的,怎么就心梗了?David虽没法总结出明确的病因,但多少心中也有数。那次从北京回武汉,其实是为了家事——家中不止一位老人病故,David承担起了料理后事的责任。最劳累的时候,曾有过连续48小时不睡,或每隔半小时需要起身一次的状态。而这样的生活前后持续了一个月左右。
在此种状态下,David更加希求在少有的放松时段能与老家的朋友们聚一聚,痛快地吃喝,痛快地交谈——彼时,不止是家事,David在事业方面也承受着不小的压力。而饭局酒局,显然是最容易成行的解压之举。
但与此同时,尤其在事后,David也很清楚那一个月的生活方式给自己的心脑血管带来了多少压力。“你们也知道,武汉菜也蛮重油重盐的,尤其是外面的馆子。”David略带调侃地说。
然而,就这一个月的重油重盐、酒肉之欢,就把一个健康人变成了心脑血管疾病患者?David很清楚,答案当然不止于此。
在北京的这些年,工作不用坐班的David在生活安排上有着很大的自由度。当然,就我们所知,David也并非一个在饮食起居上毫无节制的人——半夜点个炸鸡外卖,似乎也不算什么大奸大恶?
“那个时候,于婆炸鸡开分店了,左家庄炸鸡也开到了离家比较近的位置,永顺炸鸡又开了新店了。另外,麦当劳、肯德基这些也都会点——我曾经在两天里连着吃了四顿肯德基的原味鸡。”这段经历发生在David要回武汉处理家事前的几个月中,他很坦率地和我们讲述了这些。话语间,依然难掩对于美食,对于生活的热爱。
请相信,我们对此没有生出一点居高临下的心情。要知道,当把一份自由交到你的手里,你未必会比他人做得更出色。一旦进入了高热量食品的梦幻轨道,又有谁能轻易从中脱身呢?
除此以外,David还是一位重度的香烟及咖啡爱好者。也正是在五年前的时候,他的吸烟量达到了一天两包。同时,他一天能喝2-3杯、每杯加了4份浓缩的美式——也就是一天的咖啡摄入量能达到常人的10倍。至少,前面一种行为会毋庸置疑地破坏人的心脑血管。
David的甘油三酯数值也达到了常人的10倍。回北京后,他再次去医院做了检查,除化验结果外,他还被告知,自己的一条主动脉已经阻塞了95%——这很显然已经到了应该以最快速度安排手术的程度。
而正是在等待手术床位的期间,David经历过一次濒死体验。这一次是在夜里,似乎又是与最近一次用餐的进食量较大有关。David说,如果在武汉那次让他决定去医院的异乎寻常的胸痛是6级,那么这一次的疼痛级别峰值达到了10级。有那么几个瞬间,他真切地感觉自己“过不去了”。他多次尝试催吐,也尝试了服用速效救心丸和硝酸甘油来自救。但在如此猛烈的病症发作之时,没有哪种自救方式能够彻底将其缓解。
事后看来,那一夜,David应该是真正经历了一次心梗。还好他还是年轻的,还好他有些基础的自救常识,就这么挺了过来。
之后的心脏支架手术自不必多言。值得一提的是,身在北京,并且有能力选择最优医治方案的David并没有选择国内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顶流:阜外医院或安贞医院。他决定就在离家比较近的一家不知名医院进行这次事关重大的心脏支架手术。
“那也是一家三甲医院,虽然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并非它的专长。当时,生活中的种种都在朝不好的方向发展。对于不同医院在专业技能上的表现带来的手术效果差异,我在那种状态下其实没有那么在意。”David平静地告诉我们。
“手术之后,你有把生活调整得更养生吗?”我们问David。“把曾经的一天两包烟减少到一天一包,算是养生吗?”David笑着回答。“反正,每天吃清水煮青菜加鸡胸肉的生活方式,肯定不在我的人生选项里。”
烟、酒、咖啡、高油高盐的食物,可以减少。但,戒断?暂时是不考虑的。David的人生观相当坚定——即便是心脏里已经有一个支架了,他依然愿意为了自己更喜欢的生活方式让渡一些健康,承担一些加重疾病的风险。这是他自己做出的选择。
无论我们对David的人生观是否认同,都能看到一件事:心脑血管给我们预留的容错率还是蛮高的。说得简单一点,即便吸烟和不健康饮食是当代人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但我们终究不会只因为多吸了一支烟,多吃了一口肥肉而立马由健康转为患病——那是要吸很多很多的烟,吃很多很多的肥肉,才会推动的齿轮。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太多的时间,太多的机会,可以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身体,向安全的一端调整一些——如果我们愿意的话。
在“愉悦多一点”还是“健康多一点”这条渐变的灰度光谱上,我们有太多自主权,太多可以为自己制订的人生方案。没有什么人人适用的正确答案,每个人都要试探着走出一条可以一直走下去的生活方式之路。
如果终究走向心脑血管疾病,
还应做什么?
ICU医生告诉我们,一般来说,只需要花40块钱,耗费1分钟做个心电图,就可以对于患者是否心梗做出重要判断。关键在于,大家是否会往这个病症方向去想,并且是否会及时采取行动,积极就医。
正确的判断,往往是最有价值的。
而如果我们在身边遇到一位疑似心梗患者,又该如何对其进行紧急救助?ICU医生朋友给出了很明确的建议:以往我们对于心肺复苏,是同时强调嘴对嘴人工呼吸和胸部按压的。对于心梗患者而言,心脏因供血不足而停止跳动是最致命的。因此,嘴对嘴人工呼吸还在其次,最关键的就是胸部按压——一定要让患者的心脏跳动起来。
在最紧要的黄金抢救时间里,种种精密而昂贵的诊断与治疗,可能都不如直至要害的物理干预来得有效。
*头图及封面图来源于“周蓥”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