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出侵略的元凶,尽情仇视之

学术   2024-07-07 16:29   日本  

1937年的七月七日,宛平城的枪声让中国深陷侵略战争的噩梦,容不下一张安静书桌的又何止华北。

世事川流,历史不可遗忘,尤其每年的这个时候,对侵略战争敲响警钟,是中国人再正当不过的选择。不过,警钟里总是生出杂音和刺耳的异响。

刚刚过去的月份,一贯靠出位言行博取眼球的“铁流”,趁着夜色跑到东京那个最著名的神社小便、涂写“厕所”、录像,又趁着夜色马不停蹄地逃离日本。此举究竟是鸡贼猥琐还是大义凛然,正常人不难判断。

几天后,一位持刀暴徒在苏州袭击日本小学生的校车,还导致见义勇为的胡友平女士伤重不治。我热切盼望警方公布审理进展及作案动机。以常识来看,案件虽然“偶发”,也很可能是“铁头”的升级版。

澎湃新闻日前的社论写道:在“流量拜物教”诱导之下,一些自媒体打着“爱国”旗号寻衅滋事,拿着锤子找钉子,动辄诽谤。

让我更厌恶的是,某些大V,赤裸裸把“民族主义”做成大生意。很长一段时间,煽动仇日仇美不仅是安全的,还是有利可图的。

在此背景下,“伤害民族感情”的棍棒挥舞之处,中外无辜者都难幸免。

两年前的苏州,一位女孩穿和服拍照,被带到派出所一番规训,还没收了衣服。今年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对“伤害民族感情”做了更精准的界定,应该与女孩受辱不无关系。

2012年,西安反日游行中,暴徒用U型锁重创日系车车主,造成对方终身重度残疾。

还有一些可笑的仇恨情绪的爆发。2011年,为了纪念中国百姓收养日本战争遗孤的人道义举,以及归日的被收养人对中国故乡的捐助,黑龙江方正县建起名录墙,此举立即遭到舆论围攻,还有人现场砸墙,逼得当地把记载一段佳话的名录墙拆除。

《小姨多鹤》,中国百姓与日本战败遗留者的故事

2021年,大连花费60亿打造“盛唐·小京都”风情街,开业没几天就在网络的口水中歇业,被迫改头换面,自此一蹶不振。

网上义和团的仇恨也挺让人费解的,大连还有一条俄罗斯风情街,一直安然无恙。大连不也被俄国人殖民过吗?大清不也被俄军侵略过吗?几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不是被侵吞了吗?日本政府没有公开认罪,你听到过北方大熊的道歉?

很多极端民族主义者会选择性遗忘,选择性仇恨,不高兴的原因除了没头脑,还在于需要一个“安全”的发泄方式。

2016年的《人民日报》有一篇评论文章,《警惕民粹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合流》,作者写道:“民族主义一旦沾染上民粹主义色彩,把珍爱自己民族的情感异化成憎恨别的民族,就不仅具有排他性,有的还具有灭他性。”

“异化”一直存在,在新的网络生态里更是奇形怪状,层出不穷。

把对军国主义的憎恶泛化到对一国普通国民的仇视,对该国文化的排斥,不仅愚昧,还很危险。很多战争的发动,都起于仇恨教育。

除了对仇恨的目标要有辨别力,对于什么是侵略战争,同样不能失去辨别力。熟悉历史的都知道,无论多丑陋的侵略,在发动者口中都是有正当性的,甚至是神圣的。帝国主义的面具之一就是“反帝”。

如果你连什么是侵略战争都没能力识别,仇恨侵略者是不是挺扯的?不是吗?支持、推崇侵略者的事情,在我们的现实世界还那么广泛地存在。既然日本当年发动的战争至今带给我们深切的疼痛,推己及人,一切伤及无辜的战争都不是我们应该支持的,无论理由多么冠冕堂皇。


欢迎关注本人另一公号,它有着全球视野

手抄本
写一些有故事的人,包括挖掘自己。作者都是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