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悬塑绝唱,小西天!

文化   2024-10-23 07:30   北京  


小西天创建于明崇祯二年(1629年),是明代五台山东明禅师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初心、坚持不懈、四处化缘、多方筹款,给世人留下的绝世瑰宝满堂悬塑。

小西天全景 图片拍摄亚明

小西天,创建至今已有395年的历史,在这将近四百年的历史中,虽然也经历了风雨的侵蚀甚至是战火的洗礼,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小西天依然是风韵犹存,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楹联之

我国众多寺院的营造方式,一般是把主要建筑摆在南北中轴线上。可是小西天因地形限制,只能把主要建筑摆在东西中轴线上。拾级而上便是上山入洞的第一道山门,洞门上方原来题有“千佛”二字,小西天原名是“千佛庵”,因为大雄宝殿内有塑像一千多尊

在民国年间改为原山西省立九中校长柴继羔题写的“小西天”,山门两侧有一副楹联:
下联是“仰彼岸思彼岸彼岸就在眼前
上联是“慕西天念西天西天常蕴心底

这是原省文物局局长、著名书法家张一同志在1992年题写的。

小西天山门 图片拍摄亚明
那么什么是彼岸?
西天在哪里?

其实一切都是我们当下的内心。这副楹联也是藏头诗,“仰慕”、“思念”,“西天”是心中的平静,“彼岸”是眼前的乐观,告诉我们不要过多纠结过去已经发生的事,过多担忧未来还未发生的,要活在当下,享受当下。

这其中充满禅机的哲理让人看后会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立刻觉得未来充满了希望,生活充满了阳光。

小西天下院 图片拍摄亚明

下院的主体建筑无梁殿门前有一副楹联:
上联是:“果有因,因有果,有果有因,种甚因结甚果”;
下联是:“心即佛,佛即心,即心即佛,欲求佛先求心”。

这是民国初年隰县知县李亭龄撰写的。这副楹联很有哲理,充满了辩证的味道,这幅楹联其实就是告诫和警示世人要明白因果的辩证关系和心与佛的辩证关系,人们常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多行不义必自毙”等就是对因果关系最好的诠释;也正因为心即佛、佛即心,所以习总书记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为了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守住真心本性、自性本体,坚守住初心。

大雄宝殿门前有一副楹联联,这是1986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的:
上联是“东土西方微尘不隔
下联是“人间天上万象庄严

可以说这副楹联涵盖了大雄宝殿悬塑彩塑所表达的主题。


细品这副楹联,再加上大殿内不俗的意境,会使人感到东土西方近在咫尺,人间天上犹如一家。

小西天全景 图片拍摄亚明

建筑之

小西天和别的寺院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以高大宏伟取胜,而是以小巧玲珑独秀。它在极其有限的空间内,建有大小不等、高低错落、南北对称的建筑20多处,并且以洞为门,把小小的寺院分为三个院落,前院、下院上院,寺院三分之二的殿堂都是双层建筑结构,层叠曲折,小中见大,浑然一体,既有不同于别的寺院的格局,又有园林建筑的妙趣。

无梁殿对面通往前院的两侧各有一个券门,一个是“别有天”、一个是“疑无路”,这分别出自李白《山中问答》“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和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洞门的上方面是钟鼓楼,钟鼓楼上方是观音阁魁星阁

如果说下院和上院近似封闭的庭院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那么出了这两道门,便有一种“别有天地、柳暗花明”的豁然开朗的感觉,县城三分之二的景色尽收眼底,站在这里,眺望远方,呼吸着清晰的空气,那种感觉足以陶冶心灵,获得自在与安宁。这一开一合、一藏一露使得整个建筑在布局上既和谐统一,又富于变化。

小西天被人们看作是凰的化身,那么寺院的每一处建筑也被人们认为是凤凰身体的每一个部位,整个寺院的布局呈马鞍形,东西高而中间低。寺院的东端高高矗立着摩云阁,这里的观音阁、魁星阁及前院的地藏殿就是凤凰的头部,无梁殿上面的大雄宝殿及后面延伸的山脉便是凤背凤尾,两侧的山翼便是凤凰的两只翅膀。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

小西天总的布局给人以东西呼应,南北对称,上下起落差错的感觉,这种因地布景,不拘于陈式的营造方式,在寺院建筑中独出心裁。

进入小西天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寺院虽然不大(只有1100多平米),但不论在建筑的布局上还是塑像的比例上都巧妙的应用了黄金分割的原理,使得小西天独具特色。

她的特点,可以用“小、巧、精、奇”四个字来概括。清人宋匡描绘它说:“兹山之高,不过数百步耳;兹山之大,止设数十榻耳”,这里的景象一切都在小中发生,一切都在小中体现,足见她“小”得不俗。

而“因地布景,种种清秀”,呼之欲出,妙在布局的变化,足见她“巧”得灵活。寺院布置得体、殿堂构造缜密,精雕细刻,出神入化,足见她“精”得细微。“左仰古寨,千仞绝壁,右带西坡,峰峦叠翠”,再加上举世罕见的悬塑,足见她“奇”得拔萃。

如此精巧别致的格局和鬼斧神工的悬塑艺术,使得小西天不同凡响,在建筑史上真可谓别具一格。它的建筑特色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娇小玲珑,所以人们也称小西天是袖珍式的西天、凝固了的西天、活灵活现的西天

经书之

小西天还珍藏着一部明永乐北藏,这是国内保存比较完整的一部汉文大藏经,它属于明朝宫廷刻本大藏,是明成祖朱棣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永乐十年(1412年)敕令在北京开工雕刻,永乐十八年(1420年)开始着手印刷,到正统五年(英宗1440年)印刷完毕。

为了区别永乐十年在南京印刷的另一部大藏经,把这部称为《永乐北藏》。这部经书因为是皇帝敕版专用,刻制精良、装幀华美,被称为稀世之宝

据清康熙《隰州志·重修藏经殿观音堂人祖庙记》记载:“其释典颁于明万历年间,共计六百七十八函,特赐护持。”全藏自《大乘般若经》至《大明三藏法数》,计收636函,6361卷,1621部、千字文编次自“天”至“石”。明神宗于1584年(明万历十二年)补雕续藏经,依神宗御制新刊续入藏经序,由《华严悬谈会玄记》至《第一希有大功德经》止,共续刻了各宗著述36部、41函、410卷,千字文编次自“钜”至“史”。


此为神宗母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发愿而雕刻,故又增添神宗母印施佛藏经序、赞,并附《永乐南藏》四种经卷和目录,计5部、16函、153卷,千字文函次自“天”至“鉴”。小西天现保存大藏经略有缺失,共计为1657部,673函、6730卷,千字文函号自“天”至“鱼”。

永乐北藏改变了以往摺装本藏经传统版式,采用十册成一帙的折帖式。为了表现宫廷本的气魄,加大了字体与版心,每面五行、每行十七字,每版二十五行。

字体也改为秀丽的赵体字,工整美观、装帧典雅,在经帙第一册的卷首,附有英宗正统五年之御制大藏经序御制赞牌。经书虽然历经磨难略有残损,但不失其价值,它蕴含着丰富的宗教文化内涵,不仅为研究中国佛教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同时也是研究佛教史、藏经史、伦理道德乃至民俗的重要典籍。

悬塑之

所谓悬塑就是自上而下悬空而塑。小西天大雄宝殿悬塑被称为建筑力学史上的奇迹。该殿的面积并不特别大,只有169.6平米,但它的内涵却是难得的恢宏博大。

大雄宝殿塑像全景  图片拍摄曹东坡
整个大殿共有塑像1978尊,山西明清彩塑10000多尊,小西天就占了近10%。最高的达三米多,最小的也可以置于掌心,从各种各样的佛教人物到地位卑微的侍者站像都十分完备。

大雄宝殿正面   图片拍摄亚明
有高雅端庄的佛像,有身姿婀娜的菩萨,有造型独特的弟子,更有刚健剽悍的金刚,匠师们根据身份的不同,在性格刻画、外形设计等方面的塑造手法各不相同。

金刚力士 图片拍摄亚明


同时为了配合佛家活动而营造的天宫楼阁、亭台水榭、乐队歌女可以说是应有尽有。

除门窗之外,几乎所有的墙壁、檩柱上都密密麻麻排列着千奇百怪的人物和珍禽异兽,所有这些都是采用悬空而塑的手法,将浩繁苍茫的大千世界的宗教哲理浓缩在一个殿堂中,将抽象的佛教思想用艺术的手段表达的淋漓尽致,体现了佛家虚无缥缈的幻想中的西方极乐世界的生活,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大雄宝殿内的塑像,从内容和形式都可以看出明末清初时中国佛教发展的轨迹,从明代的禅宗、净土宗双休清代以净土宗为主的发展趋势,同时和汉传佛教藏传佛教紧密融合。

这些塑像没有照搬一般寺院习惯的供奉模式,而是从形制上标新,内容上立异,突出它的个性和特色,在中国雕塑艺术史上,可以这样说,在小西天之前没有满堂彩塑,小西天之后没有彩塑满堂,它填补了中国佛教彩塑艺术史上的空白,堪称是中国的悬塑艺术博物馆,被称为“悬塑独一处,琳宫失二型,西天迷梦地,恍似借神功。”

进入大雄宝殿,没有千佛一面的僵硬感,没有宗教王国所固有的神秘气氛,而给人的感觉是人间百态的凝练和世俗情调的再现。正面是五个互相联通的佛龛,供奉着五尊佛祖,佛像高达3.2米,一般的大雄宝殿也常供奉五佛,但像小西天这样的五佛同殿、相互联通又各自独立的形制在佛寺中确实为数不多,非常罕见。

佛的身上用金箔贴体,整个大殿一共用了7公斤黄金打造成金箔,贴金的厚度相当于一张白纸的十二分之一,在当时那种条件下,能够达到如此高科技含量的水平,确实令人惊叹和佩服。这些佛身穿袈裟,外披披肩,衣领袖口上都饰有花纹,他们端坐在1米高的莲台上,头额饱满,面容清秀俊逸,线条明快流畅,显示出了佛的庄严与慈祥。具有典型的明代塑像的特征。

正面云板


佛的身后是金色的火焰纹背光,佛阁阁门有前后两重,前面的阁门用四米高的歇山顶式三檐五层方形塔柱隔开,塔柱是木骨泥塑,每个佛龛的四面都塑有小佛龛,小佛龛又有四层,每层每面都有小塑像。

塔柱 图片拍摄亚明

后面的阁门用四米高的圆形镂空牡丹柱隔开,牡丹的花色多样,并且呈S型不断攀缘而上,前阁门额用两层云板装饰而成,从门额中心呈波纹云朵状向两侧对称的自然伏下,与两侧下垂的莲花柱头连接。

塔柱之间,用华板装饰,上面绘着佛教故事、山水风光、博古器皿等,色调以青蓝黄白为主,华板上面重叠着三层楼阁,一层比一层高,这三层佛阁分别悬挂着金色牌匾,有“极乐世界”“金色世界”“龙华三会”“明王宫殿”“诸佛宝宫”等等,匾额上方,高悬着装饰华丽的宝盖,垂珠吊玉,气势非凡。

左右两侧的双层坐佛高悬于缭绕的祥云之上,宝盖上面,有飞翔的白鹤、展翅的凤凰,还有风铃形状的吊饰。佛的莲花座后壁底部塑有三层莲花小坐佛,尤其在释迦牟尼的莲台后壁除了塑有释迦牟尼的涅槃小佛像外,还有“之”字型栈桥,桥上又有好多尊小佛在其间行走。莲台下,七宝莲池八功德水波浪起伏,有舟楫、仙鹤在自由自在的游弋。

南北两侧各有五尊高如真人般大小的是虔诚侍立的十大弟子,我们看到这十大弟子的塑像生动逼真,音容笑貌各不相同。

特别是受佛主器重的大弟子迦叶,身穿红绿蓝相间的袈裟,长袖拖地,瘦骨嶙峋,袒胸露肋,满脸皱纹,手臂上隐隐可以看到有青筋暴露,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这是一位历经沧桑、饱经风霜的虔诚的苦行僧。

第二尊阿那律,肤色白净、长眉细目,双眼凝视,一看就是博学多才的儒雅的学者形象。

第三尊舍利弗看他的面部表情,就感觉是一个个性非常鲜明的威猛的武士形象。

南壁弟子 天  图片拍摄亚明


南壁的优婆离,身穿朴素的僧服,站在莲花柱上,脸比较瘦,额头布满皱纹,慈眉善目,双手拿着葫芦,让人感觉这就是一位淳朴善良的老者。

南壁的罗睺罗,穿着蓝色僧服,站在莲花柱上,五官清秀,眼神迷离,双后合在一起放在腹前,衣袖飘曳,这种形象倒像是一位风流倜傥的才子。

把南北两壁的弟子的造型、神态、举止、衣饰做个对比。会发现北边的塑像比南边的塑像更为传神。

北壁弟子 天  图片拍摄亚明

北墙的五尊弟子栩栩如生,而且造型饱满,线条飘逸流畅,穿着高贵的色彩斑斓、质感、下垂感很强的绫罗绸缎,再看衣服上的花纹,艳而不骄,华而不俗,简直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而南壁的五尊弟子衣着相对朴素一些。

大雄宝殿落成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塑像到清顺治十三年(1656)才竣工,前后用了12年的时间,其中费尽的心血可想而知。根据民间的说法当时小西天和大西天的彩塑为师徒两班竞技之作,他们在竞争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

十大弟子背后,各有一对服侍的小沙弥,他们的神态举止刻划的惟妙惟肖,特别是北壁的这两个小沙弥,尤其精湛动人。

一个端茶的小沙弥,身着缁衣,满面稚气,举止拘谨,眼神下视,好像是刚出家不久,他右手端着热的铜茶壶推门而入,显然壶很烫手,急忙用左手拉起衣袖垫在壶底,神态极为逼真。

而另一个从门进来的小沙弥则显得十分成熟老练,他双手托盘,目光前视,态度从容,很老练的从门外走入。这两尊小沙弥虽然是十大弟子身后的衬景人物,但却是有血肉、有生命、有感情、有个性的活生生的真人。大有呼之欲出、拍之欲跳的动态感。

双头飞天  图片拍摄亚明


小沙弥们生动的神态为静穆的环境点缀着活泼的生气,使静的境界更为丰富,让人觉得是把现实中的人搬进了佛堂。还有沙弥后面的门是半开着的,本来这个大殿面积很小,仅有169.6平方米,但这样一来就会让人感觉到后面还有无限的空间可以延伸,大胆的把现实中的宫殿建筑和想象中的极乐净土结合了起来。

仰望这满堂木骨泥质的悬塑艺术,它们小巧玲珑、金碧辉煌,不愧为中国雕塑艺术史上的“悬塑绝唱”。

那么,这些琳琅满目的悬塑究竟为我们呈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图片拍摄者:亚明


以须弥山上的“四王天”为中心,向外展开,“四王天”左侧是他化自在天,左侧上方是夜摩天、日宫天、月宫天,须弥山上面的楼阁是忉利天,这些共同构成了“六欲之天”,在这中间,又分别穿插佛在人间也就是欲界的修行度生的故事图。

在“四王天”与他化自在天之间是释迦牟尼的禅河洗澡图,也叫出家洗浴图,他站在河中,袒胸露腹,裤腿挽到膝盖上方,正用一条白色的浴巾打在后背擦澡。洗浴图的上方是释迦苦修图,也叫白鹿衔佛图

释迦牟尼坐在简陋的茅草棚中,右腿平坐,左腿立起,支撑左臂,头歪向一侧,枕在左手心好像在思考着什么,茅草棚外左右两侧各有一颗菩提树,释迦牟尼的右侧有一只白鹿,传说,白鹿饥渴难耐,饥不择食便想吃掉释迦牟尼,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外出给释迦牟尼寻找食物的弟子正好捧着香桃回来了,急忙把香桃便给了白鹿,解了白鹿燃眉之急,救了释迦。

左侧塑有一个人物,有的资料说他就是给释迦牟尼外出寻找食物捧回香桃的弟子,我们可以看到,他单膝跪地,双手捧着香桃呈敬献的姿势。

在“四王天”右侧的角落,有五龙护法图,五条龙龙尾着地,龙头向空呼啸,张牙舞爪,自然围成一个斗室,释迦牟尼端坐其中,这一场景想象奇特,雕塑绝妙。

须弥山上面是忉利天,忉利天也叫三十三天,从下院到上院的33个台阶就是根据佛教忉利天三十三天的说法而修建的。我们可以看到忉利天塑造的亭台楼阁、琼楼玉宇、众仙云集、云雾缭绕,飞天、神鸟、鹦鹉、仙鹤自由的翱翔,一片祥和景象。

北壁山墙  图片拍摄亚明


从下往上,欲界、色界、无色界一界高于一界,这三界又总为一个世界。北壁的六欲之天悬塑其实就是佛教所讲的“三界九地”,是根据佛教的重要经典著作《阿毗达摩俱舍论》所塑造的。

根据专家考证,在全国各地的寺院中专门塑造以“三界九地”为题材的塑像非常少见,至今还没有发现有别的寺院有保存如此完整的“三界九地”塑像。

南壁山墙 图片拍摄亚明


南壁的“琉璃圣境”悬塑群有极乐世界的西方三圣接引站相,中间的阿弥陀佛头梳螺髻,金面金身,背后闪耀着耀眼的佛光,左边的观音菩萨和右边的大势至菩萨头戴宝冠、身穿锦衣,凝视远方、威严庄重,西方三圣上面排列着四大天王,他们与悬于镂空泥柱上的八大金刚相互衬托,构成一副和谐完美的群仙图

西方三圣 图片拍摄亚明


此外还有山水、流云、花卉、双头飞天、天宫乐伎、珠幡宝盖等,整个塑像主次分明,夸张与写实并用,有美感、有动感,更有内涵和价值。

乐伎菩萨 图片拍摄亚明


这些塑像不仅生动地描述了古代佛教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且特别形象地从微观到宏观阐述了佛教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佛教艺术史和佛教思想史上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置身大殿里,举目四望,满堂的塑像气势恢宏,彩色雕塑流光溢彩,空中的悬塑腾云驾雾一般,仿佛进入了神奇的西天极乐世界。

如果说大雄宝殿内鬼斧神工的悬塑令人惊心动魄的话,那么殿内梁架中的彩绘更是弥足珍贵,这是用沥粉贴金制作的近似于宫廷的龙凤和玺彩绘,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箍头中画着升龙,藻头中画团花盒子,枋中画着龙或凤,色调以青绿为主,配以朱丹,藻头圭线、凤凰龙体都用沥粉贴金,给人以金碧辉煌、绚丽典雅的感觉。

龙凤和玺彩绘 图片拍摄亚明


这种彩画形式属于明清建筑彩画中的最高等级,是属于皇室专用的彩画。然而,这种高等级的彩画能在一个穷乡僻壤的小寺院中出现,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此外还有快乐飞翔的神鸟、鲜活厚重的牡丹、环绕的山石、交错的树木等等,这些神态各异的作品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立体图。

大雄宝殿内那数以千计的彩塑艺术,不但繁而不乱,反而给人一种置身万千佛国的意境之感,这样的艺术瑰宝其价值可想而知。

殿内塑像虽然塑于明清之际,却兼有唐宋之风,毫无平庸之气。这些塑像在佛教思想上有自己的特点,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其独特之处:在构图上,采用泥塑悬塑手法,泥像都在空中悬着,而且十分注重层次感,这么多的楼阁宝塔,人物珍禽虽层层叠叠,但却主次分明,塑像之间的远近、高低、大小等都安排得恰到好处,使全堂彩塑在有限的空间里和谐一致。

另外这个殿内还将高处的人物塑像塑成俯视形式,使背景衬得更远,扩大了殿堂的空间感,观赏时能感受到很强的立体效果。

在材料的选择上,注重材料的特殊性,大殿内泥塑采用的土是当地250万年历史沉积的特殊的午城黄土,这种土粘性很高、可塑性好,比普通泥坚固、稳定,不易变形,而且塑出来的像光滑细腻美观,这样既丰富了泥塑的表现力,又可以看出隰县土地及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的豪放与热情。

在色彩的运用上,充分吸收了中国古代传统绘画中工笔重彩画的敷色技巧,以塑、绘相结合的方式,在雕塑作品上用石青、石绿、朱砂、赭石、白粉等颜料施以浓烈的色彩,并大量运用沥粉贴金,形成金碧辉煌的整体效果,具有独特的装饰性。正是这种独特大胆、对比强烈的设色方法,使得大雄宝殿内的悬塑作品在幽暗的殿堂里光彩夺目,产生出诗情画意般的笔墨情调和鲜明的色彩感。大大增强了立体雕塑和平面绘画艺术融合的表现力。

在人物塑造上,注重对塑像的个性刻画。每一尊塑像都根据身份的不同,在外形设计和性格刻画等方面的塑造手法也各不相同。如此多的塑像却无一雷同、千人千面,确实令人叹为观止,面对这一尊尊塑像,仿佛能透过无声的躯体看到他们的内心世界,听到他们脉搏的跳动之声,正是这些设计精妙、栩栩如生的精美塑像带给人们无穷的艺术享受。

除此之外,小西天的大雄宝殿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将近四百年从来没有打扫过,但现在看上去依然是金碧辉煌的样子。没有尘埃、没有蜘蛛网、顶椽和屋梁上丝毫没有虫蛀的痕迹。

所以人们又被称作“无尘殿”,究其原因,民间传说在这个大殿里有一颗避尘珠,由于这颗神珠的存在,才使得整座大殿的千百尊塑像一尘不染,但这也仅仅是个传说,要说明这一奇特现象。

首先我们了解大雄宝殿悬塑的结构特点。全堂彩塑应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散点透视法高远法,在同一平面上把离观赏者远的场景放在离观赏者近的人物上面,同时为了解决从下而上观看透视的变形问题,所有的塑像都是上小下大,向前倾5-8度之间,这样既解决了观赏者的视觉差,又改变了泥塑直立的程式,也是古代雕塑家将力学和雕塑艺术完美结合的例证,同时也是大殿看上去“微尘不隔”的真正解释,即使有灰尘只能落在塑像的背部,在正面是看不到的。

所以大雄宝殿又被称作是“无尘殿”,除此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和小西天所处的位置有关,小西天位于凤凰山的背山处,两侧的山翼向外延伸,这就犹如一道天然的屏障,使得风沙无法入侵,很少沾尘。

大雄宝殿的这一奇异现象虽然科学合理的解释,而我们不得不归功于当时的寺院建造者和工匠,是他们的独具慧眼、聪明睿智和工匠精神才为我们造就了这样一座精致奇特的建筑。有人这样描绘小西天:它以小融大,以拙藏巧,非鬼斧神工莫能为之,非慧眼潜心莫能识之

的确如此,就大雄宝殿而言,它高踞凤凰山巅,因地形局限造成了它依山守拙的外观,这对展现浩渺无边的西方极乐世界的主旨带来了极大的难度,聪明的设计者以小见大、以巧补拙,在保证主佛、菩萨、弟子等圆塑空间的前提下,绝大部分场景采用悬塑方式、微缩景观,以有限的空间把无限的世界反映出来,淋漓尽致的把西天胜境塑造得尽善尽美。

原中国歌剧舞剧院著名作曲家冰音曾为小西天创作过一首优美的歌曲:

小西天,别有天,
九天宫阙降人间。
青山作画屏,翠湖如玉盘,
彩塑凌空悬,飞天舞蹁跹,
鬼斧神工创奇迹,天堂在人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除标注出处外,来自作者

头图设计:文博圈




-END-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文博圈立场

文博圈投稿:wenboquan01@163.com

文博圈
文博行业领先的传播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