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重要会议|多馆新放|新发现76座廊桥

文化   2024-10-18 07:31   上海  


 2024年10月17日


综合 

■ 我国宣布:将开展太阳系考古

■ 国家文物局召开廊桥保护三年行动计划中期推进会

■ 《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修订工作座谈会在郑州召开

■ 我国新发现76座廊桥

■ 江西进一步明确文物保护领域协作机制


博物馆

■ 全国博物馆文创联盟在北京成立

■ 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重新开放

■ 世界首个举重主题博物馆在东莞石龙开馆

■ 西安美院校史馆全新开馆

■ 江西瑞昌铜岭铜矿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

■ 大埃及博物馆部分展厅试运营


考古

■ 山西发现吕梁山腹地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存

■ 河北省内高校首个田野考古实习基地落户临城



我国宣布:将开展太阳系考古


10月15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了我国首个国家空间科学规划《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提出了我国有望取得突破的5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包括中国将进行太阳系考古。(中国新闻网)


国家文物局召开廊桥保护三年行动计划中期推进会


10月16日,国家文物局在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召开廊桥保护三年行动计划中期推进会。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央宣传部文化艺术局负责同志参会。

关强指出廊桥保护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意义,总结分析各项任务中期进展,肯定了各地宣传、文物、文化和旅游部门卓有成效的务实合作,要求以廊桥保护为切入口,探索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有效路径。他强调要深化专项工作机制,如期完成资源调查评估,一体推进廊桥本体修缮和安全防护、环境整治、展览展示工程,完成国保省保廊桥测绘并建立廊桥数据库,加强非遗传承和文物建筑保护队伍建设,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推动廊桥文物“活起来”,确保廊桥保护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完成既定目标。


会议调研屏南县万安桥修缮工程效果,实地组织实施消防演练,考察长桥镇廊桥展示馆和千乘桥。福建、浙江、湖南、广西、贵州、四川等六地文物部门负责同志汇报廊桥保护进展与经验做法。


会议由福建省文物局、宁德市人民政府协办,宁德市文化和旅游局、屏南县人民政府、周宁县人民政府承办。国家文物局有关司室、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以及13个廊桥分布省份省委宣传部、文化和旅游厅、文物局负责同志,廊桥分布密集市县文物部门负责同志和相关研究机构代表参加会议。


据介绍,廊桥保护三年行动计划进展顺利。经初步统计,全国已调查廊桥文物1820座,各地完成廊桥保护修缮和安消防工程93项,正在实施的41项,保护经费投入超过1.5亿元,利用廊桥周边建筑设置了一批廊桥专题展示馆,推出“廊桥化境”等一批文物主题游径,各地出台地方法规、推出影视作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廊桥系统性保护成效日益显现。(国家文物局)

《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修订工作座谈会在郑州召开


10月16日,国家文物局在河南郑州召开《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修订工作座谈会,北京、上海、江苏等省级文物行政部门、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省市县级博物馆代表参加会议,对《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修订研提意见建议。

《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由原文化部于1986年颁行,是我国博物馆藏品管理方面第一部系统性、专题性的部门规章,对博物馆藏品建账建档、库房保管、提用管理、保护修复等基础性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为博物馆藏品的规范管理、科学研究与有效利用奠定了基础。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博物馆条例》等法律法规陆续修订出台,对藏品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博物馆类型与藏品门类不断拓展,藏品保护管理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随之发生较大变化。


为与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衔接,适应新时代藏品管理工作实践与发展趋势,2022年,国家文物局启动了《办法》修订工作,在深入调研、充分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修订思路与方向,形成了修订原则与基本内容,对原《办法》内容进行了较大的补充、完善与调整,进一步理顺了博物馆不同部门、不同场所、不同环节涉及的藏品管理职责与工作流程。《办法》修订致力于提高藏品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推动解决当前藏品保护、管理、利用中的实际问题,推进藏品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发展。(国家文物局)

我国新发现76座廊桥


16日从国家文物局在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召开的廊桥保护三年行动计划中期推进会上获悉,根据当前初步统计数据,全国共有1820座廊桥,相较于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以来新发现76座。


廊桥一般指设有廊屋的历史桥梁,是中国桥梁的一种重要类型。廊桥是山水田园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记住乡愁、传承历史文脉的实物载体。据初步统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共有138座不同类型的廊桥,分布在全国13个省(自治区)。2023年5月,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研究制定了《廊桥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提出开展全国廊桥文物专项调查,补充登录、认定新发现的古廊桥,建设中国廊桥数据库等。


目前统计数据显示,福建共有537座廊桥,是全国已知廊桥数量最多的省份。湖北、四川、重庆等之前被认为廊桥数量不多的省区,经过调查发现数量有不小增幅。四川通过调查发现全省共有85座廊桥,有较大幅度增加。虽然廊桥主要分布在南方,但山西、甘肃2个北方省份也发现有数座廊桥分布。


据介绍,目前全国各地陆续组织完成廊桥保护修缮工程70项。各地还积极推动廊桥活化利用,浙江启动区域廊桥主题游径建设,整理有代表性的40座廊桥,并以“廊桥+”方式构建主题片区、形成串联线路。福建、安徽也发布了廊桥主题游径。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在会上介绍了廊桥保护三年行动的重要意义,提出下一步要强化工作机制,继续做好调查评估,全面留取廊桥信息,切实做好廊桥整体保护,推动廊桥文物“活起来”,加强人才培养和机构建设,确保廊桥保护三年行动计划目标顺利完成。(光明日报)


江西进一步明确文物保护领域协作机制


近日,江西省人民检察院、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签署《关于建立健全文物保护领域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的意见》,通过加强文物保护领域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配合,进一步凝聚文物保护合力,筑牢文物安全底线。


该意见对公益诉讼案件线索移送机制、办案协作机制、建立执法情况和公益诉讼案件办理交流会商和研判机制进行了明确。要求各地文物行政部门在日常监管工作中发现文物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应及时移送同级检察机关。检察机关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责过程中,发现涉文物保护领域行政执法问题线索,应及时向同级文物行政部门移送。针对文物保护违法行为多发领域、重点和敏感区域等,开展专项整治;对涉及多部门、协调处理难度大或者跨区域、案情复杂等重大违法问题,文物行政部门可以会同同级检察机关联合挂牌督办。同时为从根源上预防违法案件的发生,明确建立执法情况和公益诉讼案件办理交流会商和研判机制,共同分析研判本区域文物保护领域违法案件特点,研究对策措施,协调联动妥善处置。


值得一提的是,该意见还提出文物损害赔偿的化解对策,规定对于公益诉讼案件,文物部门和检察部门可共同敦促违法行为人开展修复、赔偿工作,或充分发挥文物赔偿金效能促进文物保护和修复。(江西频道)




    全国博物馆文创联盟在北京成立


    10月16日,全国博物馆文创联盟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该联盟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发展促进中心、央视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博”数字文化艺术博物馆联合发起,将秉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广泛吸纳全国各地博物馆及相关文化创意企业加入。联盟将全力打造“产研学供销宣”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探索博物馆文创事业发展的新路径,破解产业发展难题,积极引导博物馆文创提升体验性、科技性、共享性、创新性、融合性,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重新开放



    2024年10月16日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纪念日,当天,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系统改造升级后重新开放,收集的大量珍贵档案史料和文物向公众展览展示。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位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北京怀柔雁栖湖校区的怀柔火箭试验基地旧址,这里是“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回国后亲自选址和创建的中国第一个火箭研究与试验基地,为“两弹一星”事业做出重大历史性贡献。(中国新闻网)


    世界首个举重主题博物馆在东莞石龙开馆


    10月16日,世界首个以举重为主题的博物馆——举重博物馆在东莞石龙镇正式启用。举重博物馆主馆建筑面积达6000平方米,由国家体育总局举摔柔中心、中国举重协会以及东莞市政府三方共建,是国际举联官方认证的世界首个举重主题博物馆。目前,举重博物馆征集到了包括陈镜开奥林匹克银质勋章在内的6000多件(套)藏品、160套历届举重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的手印。(东莞日报)


    西安美院校史馆全新开馆



    西安美术学院校史馆于2024年10月18日全新开馆。西安美术学院校史馆位于雁塔校区蕴玉楼五层,建筑面积约为1800平方米。馆内精心布局五大篇章,以时间轴梳理学院与中国艺术教育发展休戚与共的关系,展现学院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通过丰富的实物、图片、档案、图表、视频、艺术作品等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展示学院办学历程和发展成就,展现了一代代西美人赓续红色基因、接续奋斗的精神风貌,激励师生员工为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等美术学院而努力奋斗。(西安美术学院)


    江西瑞昌铜岭铜矿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


    从江西省瑞昌市获悉,总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点项目——瑞昌铜岭铜矿遗址博物馆已于近日正式开馆。


    据了解,瑞昌市铜岭铜矿遗址博物馆总投资约7000万元,被列入江西省九江市文旅攻坚重点任务,2023年12月启动建设,陈展面积达3700平方米。该博物馆展陈分为《探源》《匠心》《薪火》三个部分,分别阐述铜岭铜矿遗址在华夏五千年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全面展示遗址考古发掘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先进技术;展示该遗址作为青铜原料来源,对传播华夏青铜文明起到的重要作用。(中国新闻网)


    大埃及博物馆部分展厅试运营



    位于埃及吉萨的大埃及博物馆宣布其12个展厅自16日起将对外试运营,这是该博物馆首次对公众开放展厅部分。(新华社)


    耗时20年!全球最大博物馆终于开门啦



    山西发现吕梁山腹地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存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6日对外公布山西离石吉家村遗址发掘资料,该遗址出土大量陶器、石器等遗存,是吕梁山区腹地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存。


    吉家村遗址是1982年至1983年由当时的晋中考古队在离石调查时发现,位于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田家会街道办吉家村西。2022年8月,为配合吕梁市离石区中医院项目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吕梁市文物考古调查勘探队、离石区文物局,共同对离石吉家村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根据前期的调查情况、现场地形和出露于断崖上的遗迹现象,考古人员在此发现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房址2座、陶窑1座、灰坑1座。出土遗物共35件,包括陶器、石器、骨器,尤其是陶器种类齐全,包括双唇口尖底瓶、彩陶盆、曲腹盆、深腹罐、鼓腹罐、大口缸、敛口钵、陶刀等。


    据此次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张海蛟介绍,这些出土的遗物是吕梁山区腹地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存,然而这些遗存的文化已经十分成熟,那创造这些物质文化的人是从晋南地区辗转而来定居在河旁台地,还是这里在此之前就有人类生活,需后续继续关注。


    张海蛟介绍,吉家村遗址发现的这些实物,不仅对认识吕梁山区庙底沟文化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及文化特点有益,而且可以对当地新石器时代文化的谱系、变革以及聚落分布特点的转化等问题进行梳理与总结,理清新石器时代吕梁山区早期的开发历程,进而研究中原地区与北方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中国新闻网)


    河北省内高校首个田野考古实习基地落户临城


    近日,河北师范大学与临城县举行考古实习基地签约暨揭牌仪式,标志着省内高校首个田野考古实习基地正式落户临城。双方将进一步加强校地合作,共同推动考古学科的发展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为培养更多优秀的考古人才,挖掘和保护地方文化遗产贡献智慧和力量。

    据了解,此次考古实习基地是在南盘石遗址发掘项目上建立的,位于临城县临城镇南盘石村西北20米的台地上。遗址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00米,分布面积20000平方米,目前地表已采集到陶盆、陶钵、陶鼎、骨器和石器等遗物,根据遗物断定为新石器时代一处古聚落遗址。2023年河北师范大学获得国家考古发掘资质,成为河北省首家获批该资质的高校,临城县南盘石村的考古发掘项目是该校首次以第一单位身份,向国家文物局申报的主动发掘项目。(邢台日报)





    编辑:高莉


    -END-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文博圈立场

    文博圈投稿:wenboquan01@163.com

    文博圈
    文博行业领先的传播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