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开重要发布会|一馆重开|山西河南考古新发现

文化   2024-10-16 07:31   上海  


 2024年10月16日


综合 

■ 国家文物局召开“走进文化遗产 助力乡村发展”专题新闻发布会


    博物馆

    ■ 20多年来首次!国家自然博物馆古爬厅升级改造更名

    ■ 北京金漆镶嵌艺术博物馆哈尔滨展示中心揭牌

    ■ 新时代文学成就展在京开幕 展现十年来文学创作丰硕成果

    ■ 昆明市博物馆加入中国博物馆协会藏品保护与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团体会员

    ■ 甘肃省博物馆这几天闭馆

    ■ 江西瑞昌铜岭铜矿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

    ■ 梧州电信博物馆焕新开馆


    考古

    ■ 山西发现夏商时期冶铜遗址 

    ■ 河南发现距今约5000年大墓 推测为古国君主墓葬



    国家文物局召开“走进文化遗产 助力乡村发展”专题新闻发布会


    10月15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走进文化遗产 助力乡村发展”专题新闻发布会。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解冰介绍推进城乡文化遗产保护、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有关情况,国家文物局机关党委(人事司)司长朱晓东、国家文物局文物古迹司(世界文化遗产司)司长邓超、腾讯公司副总裁刘勇、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区长王献超回答记者提问。国家文物局新闻发言人、政策法规司司长金瑞国主持新闻发布会。



    解冰表示,近年来,国家文物局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积极推进城乡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在保护传承乡村有形文化文物资源、发挥“文物+”赋能乡村振兴效应、继承发展优秀传统农耕文化、鼓励公众力量广泛参与等方面多措并举,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国家文物局联合有关机构发起“公益捐步”活动,善款用于国家文物局定点帮扶地区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乡村振兴相关工作。活动启动仪式将于10月18日在淮阳区举行。希望文物系统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及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支持公益事业、助力乡村振兴,领略中国文化遗产之美。


    据介绍,国家文物局把定点帮扶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充分发挥文物资源优势,帮助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先后选派10名工作能力突出、领导经验丰富的精兵强将前往淮阳区挂职锻炼。挂职干部深入基层,加强淮阳历史文化价值研究挖掘,积极探索通过文物保护成果与休闲农业、文化旅游相结合,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撑,推动淮阳建设“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宜居之城、活力之城”。


    发布会上,国家文物局直属机关党委、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和周口市淮阳区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公益捐步”合作意向协议。据悉,“公益捐步”活动期间,通过腾讯公益平台捐出走路步数,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按一定比例进行配捐。“捐步小程序”还展示良渚古城遗址、龙门石窟等16处世界文化遗产,让参与者在体验运动之美的同时,感悟文物之美。




      20多年来首次!国家自然博物馆古爬厅升级改造更名


      国家自然博物馆古爬行动物展厅日前迎来21年来的首次升级改造。升级后的展厅将更名为“脊椎动物的崛起”,预计年底前后开放。(北京日报)


      北京金漆镶嵌艺术博物馆哈尔滨展示中心揭牌


      近日,北京金漆镶嵌艺术博物馆哈尔滨展示中心揭牌仪式在哈尔滨市博物馆金漆艺术馆举办。据介绍,北京金漆镶嵌艺术博物馆哈尔滨展示中心的正式成立,是京哈两地金漆镶嵌非遗主题展馆间的交流合作。 据介绍,哈尔滨展示中心展出的金漆镶嵌精品包括屏风、牌匾、器皿、摆件、家具等多个品类,制作技艺精湛,设计独具匠心,全方位地展示了这一古老技艺的辉煌与魅力。2008年,“金漆镶嵌髹饰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青年报) 


      新时代文学成就展在京开幕 展现十年来文学创作丰硕成果



      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歌以咏志 星汉灿烂——新时代文学成就展”10月14日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开幕。展品达千余件,包含手稿、书籍、刊物、照片、剧本等,并配有人工智能生成图像互动、影视欣赏等多处数字化媒体展示区,展现过去十年来文学创作的丰硕成果。


      据介绍,此次展览旨在全面展示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的辉煌成就。展览现场搭配了系列文创产品,观众可以亲自动手带走独一无二的展览纪念。(新华网)


      昆明市博物馆加入中博协藏品保护与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团体会员


      昆明市博物馆在2024年10月10日至12日参加了中国博物馆协会藏品保护与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全体会议暨2024年学术研讨会,以新加入的团体会员单位及专委会委员的身份参与了会议的各项议程。



      在会期间,昆明市博物馆代表做了题为“科技创新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以昆明市博物馆馆藏铁质文物为例”的报告,详细阐述了昆明市博物馆在可移动文物保护方面的新思路和新成果。特别是护国门门头修复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如补配、铸造、整形以及防锈处理等,还分享了如何将数字技术与传统修复工艺相结合,探索出一条修复铁质文物的新路径。这一创新实践不仅提高了文物保护的效率,也提升了文物修复的质量,为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会议间隙,昆明市博物馆代表还与中国文物保护领域的权威专家周宝中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同其他文物保护工作者共同探讨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这次会议,昆明市博物馆与全国同行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合作,为馆藏文物的保护与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甘肃省博物馆这几天闭馆


      甘肃省博物馆由于设备检修,于2024年10月14日至21日临时闭馆,2024年10月22日起正常开馆。因此,提醒各位准备参观博物馆朋友,提前规划时间,在开放时前往。(兰州日报)


      江西瑞昌铜岭铜矿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


      近日,总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点项目——瑞昌铜岭铜矿遗址博物馆已于近日正式开馆。


      据了解,瑞昌市铜岭铜矿遗址博物馆总投资约7000万元,被列入江西省九江市文旅攻坚重点任务,2023年12月启动建设,陈展面积达3700平方米。


      图为游客参观江西瑞昌铜岭铜矿遗址博物馆。魏东升 摄


      该博物馆展陈分为《探源》《匠心》《薪火》三个部分,分别阐述铜岭铜矿遗址在华夏五千年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全面展示遗址考古发掘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先进技术;展示该遗址作为青铜原料来源,对传播华夏青铜文明起到的重要作用。


      瑞昌铜岭铜矿遗址位于江西省瑞昌市夏畈镇,始采于3300余年前的商代中期,发展于西周,盛采于春秋,延于战国,连续开采了1000多年。该遗址被评为199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1年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22年,瑞昌铜岭铜矿考古遗址公园入选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点项目,成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自西向东入赣的首个标志性项目。除遗址博物馆、考古大棚外,该遗址公园内还建设了游客中心、研学中心及演艺中心等。(中国新闻网)


      梧州电信博物馆焕新开馆



      近日,梧州电信博物馆焕新开馆,展示了从1884年广西第一条电报电路起,梧州电信业诞生和发展的恢弘历史进程。博物馆坐落于梧州市万秀区大东上路55号,所在地为梧州邮局旧址,始建于1932年11月,2013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4年实施保护性利用开发为梧州电信博物馆。梧州电信博物馆面积1896.15平方米,共分为七个展厅,展陈了各类电报文稿、通信设备、历史照片等历史文物250余件。(人民网)



      山西发现夏商时期冶铜遗址 


      在14日举行的第四届中国考古学“西阴论坛”“青铜冶铸与夏商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崔俊俊公布新发现的夏商时期东下冯冶铜遗址,该遗址发现的大量冶铜遗存,对研究中国早期青铜时代冶铜产业格局意义重大。
        
      东下冯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东下冯村北,是目前晋南地区发现面积最大的夏商聚落之一,是研究早期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关键遗址。在“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等国家重大课题安排下,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持续对该遗址进行系统调查和勘探工作,掌握了遗址地下遗存的分布情况。
        
      从2022年6月至今,考古人员在该遗址清理夏时期灰坑80余座、房址13座,以及丰富的陶器、骨器、石制品,这些石制品包括成品、半成品、毛坯、加工工具及大量原料、石核、石片、石屑、废料等,基本涵盖石器生产“操作链”各阶段。据此判断,这一区域应该是夏时期一处石料初级加工兼石斧等重型器的生产地点。

      考古人员在该遗址发现“地坑式”窑洞院落遗存。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提供
        
      考古人员在该遗址的重要发现是一处较完整的“地坑式”窑洞院落,该院落由5座窑洞、2座储藏室、1眼水井及室外灶组成。整体坐北朝南,出入口位于南部,与院子中部水井及北部最大的窑洞构成南北中轴线。窑洞及储藏室门道均朝向水井方向,共同构成一组结构明晰的夏时期“地坑式”窑洞院落。
        
      “地坑式”窑洞院落出土夏时期陶器、石器、骨器、卜骨、绿松石、小件铜器及与冶铜相关的遗物。大量遗物发现在“地坑院”废弃堆积内,而在“地坑院”使用时期的遗迹及附近的灰坑窖穴内出土遗物整体偏少。此外,考古人员还在此发现3000余件与冶铜相关的遗物,这些遗物以铜矿石、铜炼渣、草拌泥炉壁为主。

      山西运城夏县东下冯遗址出土的铜炼渣。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提供
        
      崔俊俊表示,东下冯遗址的发现为了解遗址的聚落变迁提供了新材料,有助于构建东下冯遗址夏商时期的年代体系。发现的大量冶铜遗存,对研究中国早期青铜时代冶铜产业格局意义重大,进而为解读晋南“夏墟”的历史内涵,阐释晋南地区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提供考古实证。(中国新闻网)


      河南发现距今约5000年大墓 推测为古国君主墓葬


      河南永城苗桥镇王庄遗址M27大墓发掘现场(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近日,一座距今约5000年的大墓在河南永城王庄遗址被发现,该墓葬出土遗物350余件,是目前发现大汶口文化时期规模最大、出土器物最多的墓葬之一,为研究中华文明起源的关键时期提供全新样本。


      数以百计的玉器陶器、代表财富的猪下颚骨、纹饰繁复的象牙饰品……新发现的M27是一座特大型大汶口文化墓葬,总面积逾17平方米,从墓葬规格来看,墓主地位显赫,推测为古国君主之类。


      王庄遗址现场负责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朱光华说,此发现说明王庄遗址并非普通聚落,而是史前淮夷古国的都城所在。


      王庄遗址位于河南永城市苗桥镇,是一处距今约5000年的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大型聚落。联合考古队领队刘海旺说,高等级墓葬出土的石圭、玉钺等具有浓厚的礼制色彩,对夏商周及其后的礼制文化影响深远,尤其是此次墓葬的发现,彰显出史前中原地区王权的初步形态。


      截至目前,2024年度王庄遗址共出土各类器物一千余件,从器物形制来看,遗址文化面貌复杂,其主体遗存隶属大汶口文化,又带有中原仰韶文化、南方屈家岭文化和良渚文化等因素。


      目前,该遗址发掘工作仍在进行中。(新华社)





      编辑:高莉


      -END-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文博圈立场

      文博圈投稿:wenboquan01@163.com

      文博圈
      文博行业领先的传播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