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时间,家有考研生的状态如何呢?

职场   2025-01-28 08:05   河北  

目前,小编认识三位与我有亲戚关系的年轻人,他们各自处于不同的发展状态,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位是女生,毕业于本省一所普通高校,专业为英语。她报考了本校的研究生院校。据悉,在 2025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其笔试成绩不甚理想。当前,她终日居家,生活状态较为消极,除了基本的饮食、睡眠和日常生理活动外,缺乏积极的行动。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她感到十分迷茫,不知如何迈出第一步。家人目睹她的这般状态,虽忧心忡忡,却也不便过多干涉。

第二位是男生,毕业于外省一所 211 高校,法学专业。他同样参加了 2025 年的研究生考试,但其笔试成绩并未向他人透露。在大学期间,他已成功考取 “全国法律职业资格证 A 证”,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现阶段,他正全身心投入到省级公务员考试的复习备考中,将考公、考编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

第三位是女生,毕业于本省一所 211 高校,计算机专业。她也参加了 2025 年的研究生考试,目前正焦急地等待笔试成绩公布。据其家人描述,她每日大多时间将自己封闭在房间内,上网、玩手机,仅在就餐时才走出房间活动,这种状态着实令人担忧。

考研生的寒假,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家有考研生的寒假,到底是什么样的状态呢?相信很多人都好奇。对于考研的孩子来说,寒假本应是实现弯道超车的黄金时期,他们心中都有着美好的憧憬。在理想状态下,考研生们计划着每天早早起床,坐在书桌前,开始一天的学习。上午复习英语,背诵单词、分析长难句,为英语考试打下坚实基础;下午钻研专业课,整理知识点,构建知识框架,在专业领域不断深耕;晚上则用来回顾当天所学,查漏补缺,再预习一下第二天的内容。他们还想着,要早睡早起,保持规律作息,每天坚持锻炼,让自己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充沛的精力来应对学习。

然而,现实却往往不尽如人意。当假期真正来临,温暖的被窝成了最大的敌人。早上闹钟响了一遍又一遍,考研生们却总是在心里默默想着 “再睡五分钟”,结果这五分钟往往就变成了半个小时甚至更久。起床后,迷迷糊糊地洗漱完毕,一上午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不少。原本计划好的晨读也泡汤了,单词书还安静地躺在书包里。

好不容易坐到书桌前,打开书本,没看几页,手机却开始 “嗡嗡” 作响。一会儿是朋友发来的聚会邀请,一会儿是社交媒体上的新消息提醒,考研生们的注意力就这样被轻易地吸引过去。原本打算只看五分钟手机,结果刷着刷着,不知不觉一个小时就过去了。等回过神来,才发现书本上的字好像一个都没看进去。

到了晚上,本想着要好好复习,可电视剧、电影的诱惑实在太大。想着 “就看一集,放松一下”,结果一集接着一集,根本停不下来。等看完剧,已经到了深夜,第二天又要睡懒觉,学习计划就这样一次次被打乱。

家庭关系的微妙变化

考研生刚回家时,家庭氛围往往十分温馨。父母早早准备好各种好吃的,嘘寒问暖,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在学校的点点滴滴,欢声笑语回荡在房间里。考研生也尽情享受着这久违的温暖,暂时忘却了学习的压力。

然而,这样的和谐并没有持续多久。随着假期的推进,父母和考研生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父母看到孩子整天玩手机,不免会唠叨几句:“你就不能少玩会儿手机,多看看书吗?”“天天抱着个手机,以后还怎么找工作?” 这些话,考研生听得多了,心里难免会有些不耐烦。他们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只是想在闲暇之余放松一下,为什么父母就不能理解呢?

房间杂乱也是引发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考研生为了学习,常常无暇顾及房间的整洁,书本、衣物到处乱放。父母看着这样的房间,总是忍不住念叨:“你看看你这房间,乱成什么样了,也不知道收拾收拾。”“一个女孩子 / 男孩子,房间这么乱,以后可怎么办?” 考研生则觉得这是自己的私人空间,自己想怎么布置就怎么布置,父母不应该干涉。

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却一次次引发家庭矛盾。考研生心里委屈,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的压力,只知道指责自己;父母也觉得冤枉,自己辛苦养育孩子,孩子却不领情,还总是和自己顶嘴。在这种情况下,家庭氛围变得紧张起来,原本亲密的关系也出现了裂痕。

经济压力下的 “打工人” 生活

对于考研生来说,经济不独立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寒假期间,他们看到身边的朋友出去旅游、聚餐、购物,心里难免会有些羡慕。然而,自己的钱包却不允许这样的消费,只能无奈地选择拒绝。想和朋友一起去看场电影,都要犹豫再三,担心看完电影后,这个月的生活费就会捉襟见肘。

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也为了赚取一些零花钱,很多考研生选择在寒假去兼职。超市里,他们推着沉重的货物车,穿梭在货架之间,整理货物、补货,忙得不可开交。一天下来,腰酸背痛,但想到能赚到钱,心里又觉得很满足。在奶茶店,他们熟练地制作着一杯杯奶茶,热情地招呼着顾客。尽管有时候会遇到一些挑剔的顾客,但他们依然保持微笑,耐心地为顾客服务。每卖出一杯奶茶,他们都离自己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还有些考研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选择做家教、做兼职翻译等。他们精心备课,认真辅导学生,用自己的知识帮助学生提高成绩。在做翻译时,他们仔细钻研每一个词汇、每一个句子,力求做到准确无误。这些兼职工作虽然辛苦,但也让他们收获了成长和自信,同时也缓解了经济压力,让他们能够更加安心地备考。

家长的心态与应对

在孩子考研的这场持久战中,家长们的心态和行动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们对孩子的关心和期望溢于言表,他们默默承担起后勤保障的重任,为孩子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每天,家长们都会精心准备营养丰富的饭菜,荤素搭配,力求让孩子吃得健康、吃得满意。他们还会留意孩子的生活需求,及时为孩子购买学习用品、生活用品,让孩子在学习时没有后顾之忧。

然而,家长们也要注意,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压力。考研本身就充满了挑战和压力,孩子的心理负担已经很重了。如果家长再不断地强调考研的重要性,或者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提出过高的要求,只会让孩子更加焦虑和紧张。家长们要理解孩子的学习节奏和心理状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进度,不要总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较。要相信孩子的能力,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支持。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家长要耐心倾听他们的烦恼,给予他们鼓励和安慰,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一起克服困难。

给考研生和家长的建议

对于考研生来说,在寒假这个关键时期,要学会平衡学习与生活。首先,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至关重要。可以将每天的学习时间划分为几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避免长时间学习同一科目导致的疲劳和厌倦。比如,早上记忆力较好,可以背诵英语单词、政治知识点;下午则集中精力学习专业课,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和练习。同时,要注意合理安排休息时间,每学习一段时间,就起身活动一下,放松眼睛和身体,避免久坐带来的身体不适。

适当的锻炼和放松也是必不可少的。每天抽出 30 分钟到 1 小时的时间进行运动,如跑步、跳绳、瑜伽等,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能缓解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在学习之余,也可以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如听音乐、看电影、阅读等,让自己的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但要注意,放松的时间要适度,不要让娱乐活动占据过多的学习时间。

对于家长而言,要想与考研的孩子和谐相处,首先要尊重孩子的学习计划和节奏。不要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干涉孩子的学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习惯,要相信孩子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要一味地指责和批评,而是要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比如,当孩子在模拟考试中成绩不理想时,家长可以说:“一次考试并不能代表什么,只要你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收获。我们一起分析一下问题出在哪里,下次一定能取得进步。”

在生活上,家长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为孩子提供营养丰富的饮食和舒适的生活环境。注意孩子的饮食健康,合理搭配食物,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营养。同时,要保持家庭环境的整洁和安静,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此外,家长还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孩子的情绪变化,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帮助他们排解压力。





【考研常识】链接:

1. 考研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区别

2. 考研学硕与专硕的区别

3. 【考研常识】定向与非定向

4. 【考研常识】保研与考研的区别


注:院校规划、资料课程答疑,单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详情!

研光院校规划
【研光】考研院校专业一对一规划!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