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基引航|2024年药学院/现代中药产业学院学生工作展示

文摘   2025-01-16 18:04   四川  


2024年药学院/现代中药产业学院

学生工作展示


药学院/现代中药产业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以“建体系、树品牌、抓落实”为重点,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形成以“一心牵引、双轮驱动、三全育人、四大品牌、五位一体”为结构的“12345”大学生思政工作体系,激活人才培养原动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把牢正确办学方向


坚持党管青年原则,加强党对学生工作的全面领导,学院党委会、党政联席会研究学生工作相关议题,确保学生工作有计划、有重点、有部署、有落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加快构建与一流学科建设相适应的新型学生工作体系,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围绕“药苑党旗红”党建工作品牌,  建设“育桃李芬芳,度红润杏林”学生工作品牌,全面统筹学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五大职能,以“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构建形成“本草春华、药苑秋实”中医药文化活动体系、“百草园”学术活动体系、“药王杯”体育运动竞赛体系等学生素质发展平台,提炼“以德树人,把握育人高度;以智启人,挖掘育人深度;以体育人,增添育人活度;以美化人,提升育人温度;以劳塑人,聚焦育人效度”的五育五度育人工作法,形成由学校、家庭、社会、政府多方共同参与的立体化、网络化、多元化的育人环境,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支撑体系,构建精于术、仁于心、诚于道——德医交融精准思政体系,实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养有大爱有大德有大情怀的时代新人。

学生党员组成了“药苑红参”理论宣讲团,贴近学生开展朋辈教育,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目前开展了理论宣讲30余场;建成“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学习区”,开放专门理论学习室,在实验室开放专门理论学习区,向全院学生提供理论学习场地,红色书籍;数字赋能精准思政。优化学院公众号,推出“党旗红”“青年红”等专栏,全年共计推文595篇,校内公众号每月均排名前10;开展2024级新生入学仪式暨“系统中药学传承创新”大讲堂,筑牢思政根基,在毕业季开展系列毕业生座谈会,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育人实效;此外还定期组织专家讲座、学术沙龙,着力提升辅导员理论能力,为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提供保障。

以“思想凝链”夯实理论基础,举办“药苑红芪”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暨团学组织学生干部后备人才培训班,入党积极分子和班团干部覆盖率达100%,累计培育学生骨干120余人。以“组织塑链”凝聚合力,按期召开团学代会,以规范化的流程和精密秩序化的组织,引导学生代表参与学生管理;积极向校级团学组织推荐并录用团学骨干30余人,其中一人担任校学生会主席。以“人才强链”集聚动能,举办“本草春华”和“药苑秋实”系列中医药文化节活动,强化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创立“百草园”学术论坛等院级品牌活动10余项。以“纪律护链”锚定学风方向,推进精细化、全程化、立体化的学风管理,组建学风建设委员会、生活养成检查小组等学生自律组织,开展学风考风建设和“四早一晚”生活养成活动。


对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引领思政教育协同


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源源不断向经济社会主战场输送高素质人才。加强招生-培养-就业有效联动,形成第三方评价常态化机制,在专业设置、招生计划、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发挥调控作用。学院主导牵头西南片区招生宣传工作,先后前往重庆、贵州、云南等地开展招生宣传工作。广泛发动学生参加“熟地”社会实践活动,前往中学母校开展宣传。探索“4+5”本博贯通式培养路径,构建“三融合”贯通式教学模式。组织以专业教师、教学行政管理人员和辅导员为骨干的宣传队伍,针对学院特色班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展专项宣传。

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形式,扩大学院各专业在中学生中的影响。与麦考瑞大学开展药学专业的“2+2”中外联合培养项目;首批28名同学成建制前往马来西亚国际医药大学进行访学。

中药学学科入选新一轮“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实施“双万计划”“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等本科教育计划,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4个。依托学校“未来科学家计划”“未来企业家计划”,组建“师生科研共同体”,立项“高水平科研活动学生参与制”项目78项,“本科生科研项目立项制”项目20项,构建师生科研共同体98个,“师生互选”环节完成对接2000余人次,助力传承创新型中医药人才培养。

依托“厚朴”生涯教育工作室和“志远”工作室,凝练“精”字就业育人品牌,打造“红黄蓝绿”生涯导航工作法,以“志远就业桥”“志远大家说”“志远经理谈”“志远校友行”为纽带,构建职业、学业、择业、创业“大学生全学段生涯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精心、精细、精准的生涯教育以及就业指导服务,全面推动学院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在省内外高校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样板。

学院领导班子访企18次,拓岗350余个。组织举办“志远”系列生涯、就业指导活动24场,服务2400余人次;举办供需见面会2场,专场招聘会20余场,接待用人单位92家,提供岗位1700余个。2024届本专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94.71%,创历史新高,困难毕业生100%就业,2025届本专科毕业生目前毕业去向落实率已达43.2%,远超往年同期水平,连续多年获评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体系,

擦亮药苑团学品牌


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和易班建设,搭建“远志e站”,不断丰富“精于术”“仁于心”“诚于道”融合一体的“德医交融”精准思政体系,打造“药苑青年红”团学品牌,贯彻“奉献、觉明、育理、益智、合欢”的工作理念,深化“引领青年、凝聚青年、服务青年”工作宗旨,丰富“药苑党旗”志愿服务平台,围绕“本草春华”“药苑秋实”中医药文化节系列品牌活动、“百草园”学术活动体系、“药研博论”创新创业培育体系、“药王杯”体育运动竞赛体系等学生素质发展平台,开展种艺画大赛、“药创杯”创新创业大赛、文创产品设计大赛、药植之旅、百草园学术论坛、“我与中医药的故事”微视频大赛、“五个一”红色系列活动,开展大学生“医药融合,系统思维”中医经典晨读计划。

持续举办“杏林一脉传千古,中医中药贯古今——中医文化实践周”活动,坚定青年学生传承发展中医药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参观实践、红色讲堂、红色经典领读领学、红色观影等活动60次;参与主办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杏林八雅”系列活动、“滋润杏仁”学业和职业帮扶朋辈课堂;以劳动教育为抓手,开展蜀绣、剪纸、中药香囊、中药标本制作等67门泛在课程,让学生在思想洗礼、实践锻造中不断增强做青年学生的志气、骨气、底气。汇聚了包含中医药学、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心理和艺术类专业的专兼职辅导员队伍,分别在指导创新创业、文体活动等活动获省级以上奖项13项,全年在研各类科研项目14项,其中新立项5项,发表学术论文7篇,在建校级辅导员工作室1项,立项校级辅导员沙龙3项,一站式活动项目3项,并在校级辅导员各类比赛中获得二等奖4项,进一步增强了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

持续加强资助育人工作组织领导,对困难学生进行跟踪帮扶,落实阳光操作。开展“物质、精神、专业”三项帮扶,落实资助测评、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积极组织和参加各项资助育人活动,培养学生成长成才。实施“暖心、枳实、励志”三项计划,创新发展型资助育人模式,提高资助育人实效。全年资助学生人数1500余人,资助金额达800万元,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扶比例100%。组建“苓芝”心理工作小组,完成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测查全覆盖,建立各级各类关注学生档案,规范管理;开展“3.25”“5.25”“12.5”等活动8次,服务学生1000余人次;开通线上QQ咨询,打通自助和互助平台,发挥教师引领和朋辈互助。


培塑“三链衔接”产教融合人才,

实践育人另辟蹊径


紧跟中医药发展战略谋划谋篇布局,围绕产业链配置创新链与人才链,解决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关键问题夯实科技支撑能力,构建中药学学科特色实践育人体系,开展集中+分散式训练培养模式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实践,充分挖掘和运用各门课程蕴含的实践教育元素,实现实践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融合。学院与科研院所、制药企业、医院、中药材市场等共建 50 余个实习实践教学基地,供学生了解行业现状,强化实践能力。

在平台和基地践行“思想实验-田野实验-仿真实验”相结合的实践过程,能够促进“知、情、意、行”的有机融合,深入启迪学生思维,实现“八个相统一”。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中药学分会场中药学科论坛、制药学青年专业人员国际大学间锦标赛、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等赛事中、川渝首届药学/中药学实验技能展示活动和第八届全国药学/中药学实验技能展示活动等赛事获最高奖项5项,其余奖项14项。

学院践行“产-教-学-研”融合发展思路,打造“药研博论”创新创业培育体系,以“双基实验技能赛”“药创杯”等赛事及《本草新悟》期刊,赛学驱动提升科研素养,彰显中医药特色,推动学生创新创业取得实效。在创新创业竞赛领域,学生获得“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创青春大赛等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国奖2银2铜,省奖1金8银5铜。2024年本科生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共计51项,国家级项目立项数目达历史新高;立项校级科研实践创新课题47项。

展望未来,我们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发挥双一流大学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的作用,推动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不断探索中药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高度。


往期精彩回顾

筑基引航|2024年临床医学院学生工作展示


2024年度优秀辅导员|王寒:绘好青春三色,追光铸魂育人


图文来源|药学院/现代中药产业学院

图文排版|陈盈

图文校对|朱婉荣 赵三川

图文审核|莫维兰 黄于

成中医微学工
这里有着最新的招生资讯、资助政策、就业创业帮助等信息,工作内容与师生息息相关。包含“学生管理科”“思想政治教育科(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招生科”“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五个科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