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养生康复学院
学生工作展示
2024年,在校党政的领导下,在学生处、团委的指导下,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围绕思想政治教育,以“仁心”为重点,增强医德,以“仁术”为目标,精进医技,基于“一体四翼”学生工作理念一体化推进“三全育人”思想政治育人格局。
基本工作开展情况
(一)深入贯彻“三全育人”理念,“大学工”队伍形成
将学生工作纳入年度计划,给予经费支持。全年研究学生工作30余次;院领导直接参与、指导学生活动25次,近2300余人次;教职工会上通报工作。
(二)深入理解“传承创新”内涵,教育工作有成效
1.培根铸魂,力展挺膺担当
用党的理论武装青年,发挥学生党员的主体作用,推进党、团、班一体化建设;通过双周班会、团日活动等,在日常教育中进行学习。
利用新媒体平台,做好思想宣传引导。在新生中开设理想信念专题讲座,讲好新生第一课和毕业生最后一堂课。
组建本硕博学生党员一体化的红色“蒲公英”青风行者学生先锋队,全年开展微党课、红色宣讲等90余次。发展积极分子53人、党员23人,现有学生党员30名。
2. 固本培元,夯实学业根基
坚持教育引导、抓学风,筑专业,强本领。
学风建设。制定学院学风建设方案,课堂检查全覆盖,开展学生座谈6次。
开展主题班会,进行成绩分析,期末诚信教育、亮牌考试;与预警学生谈心谈话,开展朋辈学业帮扶,巩固建设成果。
实施新生 “四早一晚”养成教育,评选“养成标兵”及“优秀班集体”等,养好习惯。通过寒暑假作业,学生有目的地深入再学习,夯实基础。举办各类竞赛,设立荣誉体系,挖掘表彰优秀学生,让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营造氛围。
强专业技能。通过与用人单位访谈、调研,探索形成“理论+实践+文化”教育。开展第九届养康文化季系列活动,累计2000余人次参加,700余人次获得院级奖励。
打响“青”字品牌,依托专业优势,组织1435人次参与康养咨询等劳动服务;5支志愿服务队,定点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3.守正创新,激发学生活力
学校、学院、教师三个层面一体化推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施“引领计划”。目前,积极组织363名学生参加校“未来科学家训练营”2期,第一期学员结营率达97%;实施养康N创—未来科学家计划,激发 “内生”动力。获创新大赛省级铜奖两项;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立项5项、省级立项5项,发表SCI学术论文1篇。
4. 助贫扶智,保障学生成长
以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为根本,构建以学风建设为导向的资助育人体系。完成303名同学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开展资助工作帮扶400余人,合计133余万,未收到投诉和异议。丰富育人内涵,开展并完成育人作品6项。
5. 健康心理,夯实育人实效
夯实育人养心室。坚持“一周一排查一月一汇报”制度,组织研讨20次,与重点学生谈话226人次,进行相关人员培训30人次。以活动促健康,面向全校全院开展活动6场, 300 余人次参与,发布6篇推文。
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一体化推进三全育人格局,落实 “传承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使命
1. 党建引领思想,抓好“管理+服务”推动全员育人
做好思政工作制度建设,着力推进院内协同育人。建设校级“养正康体,铸魂树人”党建品牌;完善《养生康复学院辅导员考核办法》等制度文件;定期组织各类师生培训和见面会10余次。全院上下统一认识,聚焦解决学生困难。
2. “四支团队”落实全员育人路径实施
凝聚“保障”行政团,机制育人保发展:着力推进院内协同、联动、多方聚力机制。
锻造“引航”辅导团,精心护航促发展:开展养康N创——辅导员技能提升培训3期,围绕科研选题、数据分析及就业沟通技巧等。主研厅局级项目1项、校思政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3篇。搭建 “传承”导师团,课程思政润无声:基本实现班导师全覆盖的同时选聘15名专业老师任社团和双创指导老师。培养“互助”朋辈团,自我教育创佳绩:制定研究生-本科生联动型思想、学业、学术帮扶线。
3. 传承“康养”文化,上好文化思政课
深入挖掘传统中医药文化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启动“康小阳”中医药健康文化科普训练营和“康小阳”传统功法训练营第二期。
常态化开展“革命老区送健康”实践活动,覆盖群众350余人次。
指导学生开展党建课题研究,开展“在家乡讲述红色故事”2期,覆盖70余所中小学,覆盖3500余人。
在建校级三全育人思政精品项目3项,引领学生在“学-谈-观-讲-行-研”中,修养思想底色,砥砺强国兴国之志。
4. 推进育人工程,驱动全方面育人
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围绕专业基础、实践技能、创新精神、责任担当的培养为翼,探索“红”心育人提升方,培根铸魂;仁术育人提升工程,固本培元;引领育人工程,创新赋能;典范育人工程,春风化雨,培养全面发展的养康青年。
(二)顺“势”而为 聚“力”而行 ,“精”字化促就业
坚持“以生为本、多措并举、顺势而为、聚力而行”和“调查、走访、转变、精准”工作理念、方针。给专业、市场画像,走访用人单位18家,开展学生调研870人次,分析2类就业困难4个集中的问题,实施“拓促行”333就业模式。
给学生画像,落实三点就业追踪机制,了解学生意愿,聚焦学生选择,院领导+专业老师+辅导员三级谈话帮扶机制。
精准助力,聚力而行,内聚合力、外聚资源。领导全覆盖深入学生,定期研判;专家教师开展讲座5次。
举办优秀毕业生交流会9场,助力学生准确定位。开展求职、升学技能培训6次。中医康复学首届毕业生落实率 96.36%;中医养生学落实率较2023届增长8.19%;康复治疗学落实较2023届增长8.09%;健康服务与管理学升学率连续三年增长,较2023届翻一番。
工作创新及成绩经验
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学业、兴趣和能力三个维度,立体化建构学生生涯规划发展模式,赋能学生多元发展。讲好第三课堂——规划发展课。2023级全覆盖,这是职业生涯规划课从专业课程试点为文化多元浸润的首次尝试,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规划。
目前,职业初探教育等专题已讲授68学时。2024年,在“引领计划”实施经验上,探索养康N创——未来科学家师生共同体,丰富第三课堂内容。目前,成立23个学生小组,配备19名专业老师,开展系列学术讲座7期。
做好“千里明”育人计划。发动“学生、专家、校内、校外”资源,开展“思想政治讲座、科学研究论坛、专业发展沙龙、职业规划课堂”系列——“康小阳”论坛;组织专家/领导与学生面对面——“康小阳”心里话。实施以来,专家讲座5次,优秀毕业生交流4场;企业开放日活动4次;升学经验分享会8次。
学院领导均深入学生中,与学生谈心谈话,帮助解决学生各项问题。
2024届毕业生落实率较2023届提升7.61%;升学率30.83%,较2023届提升9.48%。
获省创新大赛铜奖两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立项5项、省级5项, SCI学术论文1篇;获学科类竞赛全国一等奖2项,省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文体类省三等奖1项,校团体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
往期精彩回顾
图文来源|养生康复学院
图文排版|汤怡煊
图文校对|朱婉荣 赵三川
图文审核|莫维兰 黄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