阉割了自己,幸福了别人
百科
2024-12-18 23:58
上海
比如3分钟让你看完一部电影,5分钟带你读完一本书。创作者们抓住其中最高潮、最吸引眼球的部分,把它们单独挑出来。缝缝补补拼接成为一个精致的作品,用最短的时间塞进观众嘴里。很多人看完之后,以为自己懂了,以为自己了解了世界的真相。又或者认为这些东西都是毫无意义、烂大街的事物,没什么了不起的,根本不用在意。后面再碰到类似的情况,他们会摆出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姿态,俯视别人:“不就是这样吗?不就是那样吗?这有什么了不起的?”因为追求极致的精简,很多创作者就会把那些在他们眼中的“鸡肋”删除掉。只是有选择性地保留某些部分,尤其是那些让大众嗨起来的高光时刻。为了追求所谓的高光时刻,非常平淡、非常乏味的推导性、关键性环节,一点一点丧失掉了。但是如果没有这些关键性信息、基础的推导、看似无聊的过渡。你知道其中的来龙去脉吗?你知道为什么它会是这样吗?你看得懂那些简化掉的环节吗?不懂,不了解,那你的结论和做法又有什么价值?看似掌握了知识,实际上你连冰山一角的门槛都没触及。你看到简单明了的总结,只是别人阉割重要内容后形成的伪真相。所以很多人只是有个大概的基础了解,但完全不了解事物底层真实的运作机制。当遇到了看似相同的情况时,他会以同样的态度看问题,会自信满满地认为自己掌握了某种规律。并且对自己的看法深信不疑,认为此事绝对绝对怎么样,抱着必赢的定律死不认错。导致陷入经验主义的漩涡,问题不断没解决掉,最后反而把自己坑死在浅薄的判断里。所以对一些核心问题,少看一些碎片化的、极度精简的总结。因为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就是比较墨迹、比较枯燥、比较无聊。你愿不愿意低下头、沉下心来,去学习、去思考一些比较枯燥、比较繁杂、看似无用的东西?你愿不愿意从最基础的地方做起,不让精致的包装蒙蔽眼睛?敢去学、敢去看,耐得住自己的性子去看一些没有经过美化、精简、修饰的文章和视频。你的视频、你的文章、你的内容太墨迹了、一点都不精致、点赞量一点都不高,甚至都没有案例,毫无吸引力。或者当你觉得其中的东西,比较容易学到的时候,别人是不是也同样容易学到?但很多时候,真正的弯道超车,就是永远不要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