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以为是的善良,不会有好报
百科
2025-01-06 22:28
上海
却总是得逞,总能得到好处,过得风生水起,而且还不会受到任何惩罚。所以他们就得到这样一个扯淡结论:不应该做好人,应该做坏人。如果你仔细分析上面的推导过程,会发现存在这样一种潜台词:既然我帮了他,那他就应该帮我,既然我对他好,那他必须对我好。如果我对他好,他对我不好,那就是我的好心喂了狗,这个世界不配得到我的善意。你对他好,他就能对你好吗?你帮了他,他就一定帮你吗?一旦遇上好心没好报的事情,很多人就会成为一个受害者。他们立马给自己脸上贴金,不断哭诉,并且只强调自己的这种善良特性:哎呀,自己就是太善良了,自己帮过的人就是太坏了,所以才遭到他们的欺骗、陷害、算计、背叛。难道只有你遇人不淑,而他们遇到的全是知恩图报的人吗?人和人之间的相处的好坏,绝对不是只有一方面,而是多方面融合的结果。但是在做人方面、在和人沟通、打交道方面却是个自以为是的懒鬼。懒得观察人性,懒得学习社交技巧,懒得反思自己的行为是不是有问题。这些人只会说:我只是不善交际、不喜欢观察别人而已。但这个“而已”就是让自己的善良,付之东流的罪魁祸首。正直且受欢迎的君子,从来不是因为他们头顶“正直”的光环才受欢迎。而是因为他们在社交的学习上,真的下了苦功夫,学出了真东西。并且在大量的诱惑下依旧保持自己的善良和操守,这才是他们被叫做君子的根本所在。你去看历史上那些善良且过得好、并且人缘好的人,往往都会在社交、沟通上面动脑子。面对小人的时候,他们也不会委曲求全、热脸贴冷屁股,而是以柔克刚,收放自如。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帮,什么时候该拒绝,什么时候该退让,什么时候该挺身而出。这不仅让小人无处下手,最后反而还能让对方连连称赞。而是他们当好人的同时,从来没有停止观察人心、琢磨对方的言行举止。实现了对局势、对人心的精准把握,最终出现了你赢我赢的这种双赢局面。所以想让自己的善良有价值、避免被小人滥用自己的善意,就一定要多去观察、思考别人的行为动作、思维习惯,然后对症下药。这个世界很公平,你付出什么样的善良,就会收获什么样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