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错了尺子,浪费了一生

百科   2024-12-17 23:29   上海  
有一种精神叫做实干精神,这种精神是这样定义的:
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以务实、扎实、勤奋的态度去完成任务、实现目标的一种精神品质。

可是无数人对实干,有着离谱的误解。

他们以为,只要我够累,只要汗水流成河,疲惫瘫成狗,这就叫做实干。

这就像天天搬砖一样,他从一楼搬到十楼,再从十楼搬回一楼。

砖头没变多,甚至没盖出半堵墙,但他却干得满头大汗,成就感爆棚。

最后如果没有达到目标,他就开始哭爹喊娘了、抱怨这抱怨那了。

问题出现在哪?

其实一开始的标准就错了,衡量实干的标准,从来不是累不累,而是有没有长期效果。

搬了几年砖,身体废了,换来了满身的职业病,赚的钱全砸在医药费里。

最后连喘气都成了问题,实干不成,实惨倒是做到了。

现在的教育就是如此,教人用极端的标尺和狭隘的视角去衡量成功。

学生花费大把的时间和精力,背下一堆无关痛痒的废物知识,钻研一堆无法带来幸福感的技能。

但这些知识,却能让你在考试中名列前茅、成为亲戚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享受一阵子廉价的喝彩。

“学历越高,机会越多”、“努力工作成为人上人”。

这种论调,让很多人在完全错误的游戏里拼命,拼命想证明自己在别人视角下的优秀。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却忽略了几个关键问题:
这些喝彩的分量有多重?这些竞争的意义有多大?

如果自己不思考,那结果一定会替你思考。

你会发现,你的高分和现实脱轨得离谱。

就算你苦读了二十几年,就算你拥有很高的学历,就算你站在名次的顶端。
依然过不上体面的生活,依然找不到工作。
你啃着泡面,窝在出租屋,怀疑人生:“为什么我这么努力,却活得像个笑话?”

努力了半辈子,结果发现差距却越来越大,自由、幸福却越来越远。

你辛苦获得的东西,只是别人早已不要的边角料。

更可笑的是,很多人不仅不反思,反而在这场错位竞争中极度疯癫。

就像一群人在沙漠里跑步,速度快的人得意洋洋,殊不知大家早已脱离了水源。

最终,不过是比谁渴死得更晚一点。

读研,把自己成灭绝师太的,连续考公,考了很多年直到饿死在出租屋的,不都是现成的例子吗?

为什么很多人读了一辈子书,依然没弄明白自己是谁?

因为大多数人接受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接受被规训的过程:

“你不需要思考是否合理,只需要学会跟着做。”

要想真正突破这种困局,首先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到底想要什么?

是过得更自由?是要别人的喝彩?还是自己的幸福?

如果你不清楚目标,那只会永远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其次,还要明白一个事实:大多数努力,其实是无效的努力。

你拼命奔跑的赛道,很可能是一条死胡同。
那些看似成功的标杆,早已失去了实际意义。

最关键的是,要学会甄别:什么是真正的实干?

真正的实干,必须关注两个核心指标:

是否能带来长期的积极效果:得到更大的提升,过得更幸福,获得更大的自由。

是否在正确的方向上投入资源:你学的知识、做的事情,是否能直接提升你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这两点都做不到,那你的努力纯粹是在自我感动。

书海探读
另一个视角看世界
 最新文章